中医经脉与穴位的科学解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黄帝内经

经脉与穴位,因为眼睛看不见,仪器观测不到,就代表不存在吗?显然不是,只是目前科学还没达到可以窥见一二的程度。

世间万物,存在即是真理。不管你看不看见,观不观测得到,它都在那里。与其否认它,不如研究它,先将它从未知变成已知。

当有些人在抹黑和抛弃中医时,却不知道国外已经把中医养生理念悄悄地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提到的健康饮食标准是五色五味均衡、饮食有节,被融入到沙拉;一个人一餐只吃六七分饱等等。

钱学森说过:“中医的超前科学秘密全在《黄帝内经》。”

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而科学研究贵在坚持,定点定向一直深挖,总能挖出一些新东西出来。不够执着的人,做不了科研。同样公式化的学术培养不了创造型人才,思维不能被现有科学局限。

这也是《黄帝内经》涵盖的知识层面那么广泛和深奥的原因之一。

宇宙空间中的任何物质和能量,包括发生的任何事物都是互相作用的。

《黄帝内经》是一部综合性极高的医学经典,它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疾病诊断与治疗、养生与预防、药物学、心理学与情志调护、天文地理与医学关系以及医学伦理与医学人文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医学经典。

《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在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个性化的辨证施治原则。它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辨证施治则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结合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书中还强调了预防为主的理念,认为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调节情志等方式,可以达到防病于未然的效果。

它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病因病机、诊治原则等等,这些理论至今仍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体,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面性,如:日与月、火与水、男与女等。

在人体内,阴与阳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相互制约,保持着动态的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

当阴阳失去平衡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例如,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等。

五行学说则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体,都可以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它们从阴阳中衍生出来。

在人体内,五脏与五行相应关联,例如: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种阴阳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维持着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脏腑经络学说是其理论体系中极为核心的部分,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具有指导意义。

脏腑学说主要探讨的是人体内部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相互关系和病理变化。脏腑是人体内部的重要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和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等六腑。经络则是连接脏腑与肢体的网络系统,包括经脉、络脉和气血运行通道等。

这些脏腑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例如,心主血脉、主神明,肝主疏泄、主藏血,脾主运化、主升清,肺主气、司呼吸,肾藏精、主水液代谢等。当脏腑功能失调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很多人不知道气血中的“气”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身体里流动的能量。当气充足时,人就精神焕发;当气不足时,人就萎靡不振。所以,《黄帝内经》提倡通过各种方法来调节气,比如冥想、呼吸练习、太极等,帮助人体保持身心健康。

经络学说则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其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经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它包括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

经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当经络受阻或失调时,也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脏腑经络学说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黄帝内经》提出了多种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望诊是观察病人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闻诊是听取病人声音、呼吸等声音信息;问诊是询问病人病情、病史等信息;切诊是通过触摸病人脉搏、按压穴位等方式获取病情。

在全面了解患者的脏腑经络状况,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发展趋势。在治疗疾病时,中医师会采用针灸、药物、推拿、食疗等手段,调节患者的脏腑经络功能,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病因病机学说是对引发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全面探讨。病因包括外感六因(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以及饮食起居不节等因素。病机则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包括阴阳失衡、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等。《黄帝内经》认为,病因病机之间相互关联,共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治疗原理:不进行对抗性治疗,只顺应身体排斥反应进行治疗。针灸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推拿则是通过按摩肢体来缓解疼痛和促进气血流通;药物治疗则是通过服用中药来调和脏腑功能和消除病邪。

养生保健知识部分,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调整饮食、运动、情志、作息等生活方式,比如:饮食有节制,早睡早起、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等等,来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这些知识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中医八纲辨证论治,本质上还是阴阳。只是用虚实、表里、寒热、阴阳的注解,对应疾病强弱、位置、性质、状态。

《黄帝内经》分《素问》和《针经》两部。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时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此前多个时期的医者共同修订和增补。它以黄帝和他的大臣岐伯等问答对话的形式展开,不仅具有医学理论的深度,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可读性。

《素问》主要讨论了医学理论,如阴阳五行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脏腑功能状态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原则等;而《灵枢》则侧重于解剖学、生理学和临床实践,详细阐述了经络系统、穴位以及针灸等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黄帝内经》是一部集医学理论、临床实践、养生保健于一体的医学百科全书。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医学的高度成就,同时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