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课程思政案例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积累的“丝绸之路”精神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海上丝绸之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由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航线为中心。

南海航线,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南海丝绸之路从中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西汉时期,南方南越国与印度半岛之间海路已经开通。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凭借海路拓宽了海贸规模,这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汉书·地理志》记载,其航线为: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境内)、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境内)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这是可见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文字记载。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阻断。海上丝绸之路最终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唐代的“广州通海夷道”,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宋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大为加强。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

元朝在经济上采用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海外贸易,同中国开展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并制定了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性较强的外贸管理法则。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已扩展至全球,进入极盛时期。向西航行的郑和七下西洋,是明朝政府组织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曾到达亚洲、非洲39个国家和地区,这对后来达•伽马开辟欧洲到印度的地方航线,以及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都具有先导作用。

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了“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唐代,山东半岛和江浙沿海的中韩日海上贸易逐渐兴起。宋代,宁波成为中韩日海上贸易的主要港口。向东航行的“广州——拉丁美洲航线”(1575年),由广州起航,经澳门出海,至菲律宾马尼拉港,穿过海峡进入太平洋,东行至墨西哥西海岸。

明代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比唐、宋两代获得更大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的全球性大循环贸易,并一直延续至鸦片战争前夕而不衰。

鸦片战争后,中国海权丧失,沿海口岸被迫开放,成为西方倾销商品的市场。从此,海上丝绸之路一蹶不振,进入了衰落期。这种状况贯穿整个民国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资料来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2017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