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法餐和中餐的区别
这边世界,也就是法餐喜欢精确和量化,使用钟表、温度计、量杯、量勺等等工具。
尽可能把具体的时间、食材、调味品、重量,都精确的写在食谱上。
因为,法餐的腾飞时期,遇到了工业革命。
一些工业革命中的科学和数学观念,被当时的厨艺大师,运用到了料理上。这种风格,逐渐延续了下来,成为法餐的一种传统。
本质上,烹饪还是一门手艺,经验大过于科学,但法餐这种实验室风格,确实有利于,一些烹饪大师的经典料理可被其他厨师复制、重现。
由于法餐的特色就是食谱的繁琐和精确,越是高级餐厅越是如此。
所以,法餐烹饪大师自己就是餐厅的厨师长或老板,往往自己研究料理的食谱,但很少亲自动手给客人烹饪。
一旦打磨完善出来的食谱,教给厨房其他厨师,就不容动摇,食谱就相当于施工图。
普通厨师拿到食谱后,只能按照食谱进行“施工”,不允许随意发挥。
一些影视作品里面,法餐高级餐厅的总厨,对自己手底下的厨师,不按照食谱烹饪,歇斯底里的咆哮训斥。不是大厨自己脾气暴躁,而是维护法餐厨房的规矩和纪律。
法餐的厨房管理,搞的跟军队似的。
或许……法军的军队,还不如法餐厨房,执行力高、纪律严明。
法餐的烹饪理念,严重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欧洲其他的料理,比如西班牙料理、意大利料理,有些菜类似法餐,但烹饪理念就自由奔放了不少。
原因,西班牙和意大利,是工业革命之前就阔过了,烹饪理念在工业革命之前就是完善的,所以到工业革命之后,受其影响也很小。
但西班牙菜和意大利菜,竞争力不如法餐,就可以知道,法餐的一些理念有可取之处!
中华料理的历史,远远比欧洲的各大菜系要长的多。
春秋战国时期的鲁菜,已经非常有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留下不少著作里,有不少是跟美食相关,齐鲁的美食描写的最多,可见鲁菜是中华料理中最早成型,在春秋战国,就很有名气。
唐宋时期,其他各地的美食,都各有特色。明清时期,外来传入了更多的食材、作物,丰富了食材和调味料的品种,又有了一波井喷。
但中华料理,还是一门手艺活,重视基本功。至于,具体食谱,都是持续在动态改进变化中。
不少中华料理食谱上,写的并不如法餐详细,有些菜是为了保密。
但更多的时候,中华料理像是山水画,更讲究写意,食谱也是给个大概流程,不同厨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风格,进行发挥。
大师在写意中,能无拘无束,发挥出更高的水平。
但太过于自由,一些普通的厨师做菜时,容易放低标准。
但法餐厨师,有可能一辈子就专精几道菜。因为,法餐经典食谱,极其繁琐,学一道菜的时间和成本比较高,且改进的难度也比较大。
可以说,法餐类似于素描,尽可能精确的还原写实。但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中餐顶级厨师,则是海纳百川,什么料理都是看看,俺寻思一番,就大致上可以用自己的烹饪方式,复制出对方的料理。
但中餐烹饪的门槛低、精通难,向上发展讲究个人天赋。
天赋高的,就如同开了写轮眼的宇智波一族,别人的料理,甭管中餐西餐,看没看过食谱,看看样子,俺寻思一份,就能复刻出来。
但大部分中餐厨师,厨艺到一定程度就躺平,不思进取!
曹静静就是那种在厨艺上躺平很久的厨师,大致上,她厨艺的进步主要是十六岁到二十六岁这十年。
那十年,是她在技术学校毕业后,去了大城市餐厅打工,接触了一堆的大厨,厨艺在那个阶段快速成长。
等她打工多年后,自己回乡创业后,脱离了钻研厨艺的环境。于是,厨艺就陷入了停滞。
“厨师,真的能凭感觉,把烹饪火候调味时间精确到秒吗?”曹静静看林天的料理动作,喃喃自语道。
反正,她做不到。
大致上,凭感觉,做一道菜,差个十多秒二十多秒,也叫事?
她手底下的那些大厨,也是这种的态度,只要是客人没有觉得差,就没有必要做的太好。
“可以的哦,只要用心!
凭着感觉,可以精确到秒。
尤其是,关键的时候,看到的,闻到的,手里感受到火焰和锅的温度,连钟表都未必要看,就能清晰感受到料理过程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刘晓静虽然自己做不到,但不妨碍她吹林天。
毕竟,她现在跟林天是站在同一个阵营的,吹林天等于是吹自己。
“说的就跟你能做到似的!”曹静静不由鄙夷,不是她怀疑刘晓静的天赋。
刘晓静的厨艺,还不如她呢!
曹静静是拿过高级厨师证的,她做不到,不认为刘晓静能做到。
“所以,钟表是个好东西!”刘晓静一脸鄙夷的说道,“你不会,连利用好钟表,来帮助自己更精确的掌握火候,都不行吧?”
原本,刘晓静是粗枝大叶,做菜时候,更多是俺寻思之力。
大师的俺寻思,是艺术!
但刘晓静知道,自己的俺寻思就是小丑!
所以,她做菜,尤其是私下练习的时候,会刻意的利用钟表,对比火候。
在做菜之前,对各种关键节点的精确时间,进行记住,然后,利用钟表一点点的纠正调整。
也是利用这种小技巧,使得刘晓静有点像是法餐的厨师一般在做中餐。
一点点的用这种办法,来让自己死记硬本一般,重复制作她能做到的最完美的料理!
等发现了缺陷后,下次再烹饪,进行细微的调整改进。
改动后效果更好,就用改动后的食谱。
这个方法,也是北条美代子教给刘晓静的。
远月茶寮料理学园的教学里面,就有大量的这种方法论,用来优化料理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