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中国装备工业发展蓝皮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中国发展概况

一、行业发展运行情况分析

(一)汽车行业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虽受疫情多点散发、芯片短缺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但汽车产业景气度依然延续。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整体表现出稳定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延续了产销高增长态势,2022年产销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产销全球第一。从重点企业看,2022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比亚迪销量增速显著,全年总销量为186.9万辆,同比增长150.9%,表现最为亮眼。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芯片产能逐步恢复等多重利好因素,预计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稳中有升。

(二)促进消费政策推动乘用车市场快速恢复

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在国务院、各部委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促进消费系列政策的推动下,虽受国际局势不稳、海外零部件供应受阻、消费信心不足等不利因素影响,但依旧保持着强大的市场动力。2022年上半年,因疫情多地散点爆发,导致上海市、广东省、长春市、吉林省、昆山市等地被迫处于封控或部分区域封控状态,对我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了巨大影响,部分车企终端销量甚至出现同比下滑40%以上的大幅萎缩情况。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各省市也相继颁布了增加牌照、提供购车补贴等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推动了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快速恢复。乘用车产销自6月起一直保持连续的增长,全年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增幅高于行业均超过7个百分点,连续8年超过2000万辆,连续3年产销实现正增长。

(三)商用车市场需求持续放缓,但整体呈现三大亮点

2021年以来,受消费提前释放、疫情反复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商用车行业步入下行结构调整期。2022年,商用车市场需求继续放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全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8.5万辆和33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9%和31.2%。然而,2022年中国商用车发展仍然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商用车海外出口数量持续突破,全年商用车累计出口58.2万辆,同比增长44.9%。其中新能源商用车出口2.7万辆,同比增长1.3倍,海外市场表现亮眼。二是新能源商用车行业正在逆势爆发,2022年全国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33.8万辆,同比增长72.1%,渗透率达到了10.2%。三是商用车智能化进程显著提速,2022年8月8日,交通运输部就《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地方政府也加速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试点示范。重庆、武汉两地分别出台了《重庆市永川区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试行办法》和《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将进一步推进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此外,一汽、长安、东风、宇通等传统车企正加快研发智能网联商用车产品,搭载智能网联功能的车型即将大规模进入市场。

(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中国一跃成为汽车出口大国

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持续爆发式增长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从出口地区看,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正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增量市场。2022年,中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墨西哥、俄罗斯、比利时、英国、日本、德国、韩国、澳大利亚和阿联酋,十国进口累计金额773.8亿美元,占全部汽车商品进口总额的87.5%。排名前十位中发达国家数量已超过半数,印证了中国国产汽车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在不断提高。

二、行业发展特点和形势分析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政策驱动向产品驱动转变,渗透率持续攀升,加速步入快速成长期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科技研发、应用推广、消费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的支持和引导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性能、能耗、电池安全等关键技术指标取得了长足进步,市场渗透率大幅提升,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的逐年退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保持着强盛的市场活力,产品种类逐渐多样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产销量引领全球,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2022年产销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产销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产品驱动、需求引导的新阶段。

(二)自主品牌强势崛起,重构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

近年来,国产新能源汽车产品逐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22年10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占市场总零售份额的51.5%,实现对合资品牌产品的初步赶超,全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176.6万辆,同比增长22.8%。市场份额达到49.9%,上升5.4个百分点。随着国产新能源车企在电动化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在智能化应用的不断完善,自主品牌正向高端化产品市场快速进军。红旗品牌自2018年发布新品牌战略以来,在众多领域取得跨越性发展,已成为国产豪华汽车品牌“新名片”。2022年11月,比亚迪正式公布旗下高端品牌“仰望”,定位中国高端汽车品牌的代表和标杆。长安、吉利、东风等车企也相继推出了阿维塔、极氪、岚图等高端汽车品牌,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产品高端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三)车企持续加快海外布局,产业步入海外市场拓展期

近年来,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依托在三电技术和智能驾驶相关领域的技术优势,在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一路领跑,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已成为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22年10月24日,首次专列承运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地区的中欧班列(中豫号·郑州)从郑州驶出,开辟新能源汽车开拓中亚、欧洲市场的绿色通道,进一步带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此外,中国车企逐步通过海外投资建厂、国际合作等方式达成企业的全球化部署。2022年8月,宁德时代发布公告将在匈牙利投资建设100GW·h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线。2022年9月,比亚迪汽车与泰国WHA伟华实业发展大众有限公司签约,计划全资投建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此外,据媒体报道,蔚来汽车也计划在匈牙利等欧洲国家部署换电站及充电桩工厂,计划到2025年年底在海外市场建设换电站约1000座,完善新能源汽车海外产业链全体系布局,实现“中国制造”在欧美市场的落地生根。

(四)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竞争实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中国重点推动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精度传感器、大算力AI芯片及车载操作系统等重点软硬件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在国家层面,《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实施关键零部件重点突破工程,针对产业短板,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鼓励零部件企业加强产品研发投入。在重庆、上海、深圳、广州等地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联合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人工智能与互联网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在企业层面,互联网企业与整车企业共同发展,跨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初步建立。以华为、地平线、黑芝麻智能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发布多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在大众、上汽、理想、文远知行等品牌的L2至L4级智能网联汽车上广泛应用,有望加速实现自动驾驶芯片的国产替代。在操作系统方面,翼辉SylixOS、华为HarmonyOS、AliOS等国产车载操作系统陆续获得安全认证,具备高安全性和高实时性的国产车载操作系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五)产品管理和准入标准不断完善,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国从产品管理完善化和准入标准规范化两方面发力,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测试验证的中国标准和监管防护体系的中国方案。一是产品管理规范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部委陆续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车辆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政策性文件,以加强监管力度,确保车辆的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为汽车的安全生态构建可靠屏障。为此,整车企业同奇安信、深信服等网络安全服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构建整车安全方案,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二是准入标准完善化。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安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试点的产品范围、内容、参与主体及申报条件,规范了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的责任界定。北京、深圳、广州、重庆、无锡等城市陆续发布《实施细则》并开展示范运营活动,建立统一的技术架构和基础平台,形成可复制的地方经验,为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提供加速度。

(六)基础平台建设和车路协同示范不断推进,加速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进程

近年来,中国注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础建设,从产业链两端发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商业化落地。

一是加强基础平台建设,打通产业化发展全链条。在计算基础平台方面,以国汽智控为代表的车控基础平台供应商,以可复制的底层架构协助车企定制开发自动驾驶算法,形成快速、高效的新型产业生态。在云控基础平台方面,中国围绕C-V2X芯片、路侧终端等软硬件产品,在北京亦庄、上海嘉定等地开展云控基础平台示范行动,实现了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落地应用。在高精度地图基础平台方面,百度、腾讯以基础地图平台优势率先获得高精度地图许可资质,并在广州、深圳、北京等地实现高精度地图的定位服务建设。

二是加速应用落地,测试示范迈入“深水区”。中国坚持走车、路、云一体化发展道路。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截至目前,全国超过40个省市发布道路测试实施细则,装备路侧设施4000多台,包括无人化测试、载人载物测试、高速测试等场景,并开展了智慧公交、货运车队、共享出租车等商业化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