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
第一节 全球发展综述
一、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大热,叠加产能提升加速,双轮驱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大潮
(一)全球销量过千万,中国市场成为拉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截至2022年年底,新能源汽车已在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2022年全球销量突破1000万辆,渗透率达到14%,高于2021年的9%和2020年的不到5%,在中国、挪威、瑞典、丹麦、德国、芬兰等国的市场渗透率超过20%。中国、美国和欧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前三强,其中,中国再次领跑全球电动汽车市场,2022年全年纯电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总量的58%。欧洲、美国电动汽车销售量分别为24%和11%,相较2021年,分别增长了15%和55%。此外,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强劲,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在2023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球市场潜力有望被进一步激发。
(二)欧美国家通过出台发展战略和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方式推动本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进程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持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离不开各国政府的政策推动和补贴刺激。2022年,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对来自美国及其自由贸易合作伙伴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整车组装、原材料开采和电池制造)进行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扣补贴。同时,为推动动力电池产能向美国本土转移,《通胀削减法案》为美国国内电池生产提供高达每千瓦时35美元的补贴,另外,还为模块组装提供每千瓦时10美元的补贴。随着《通胀削减法案》在2023年的正式实施,将进一步加快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在欧洲方面,2022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俄乌冲突等因素的影响,欧洲整体经济环境低迷。此外,挪威、德国、英国、瑞典、法国等国家相继收紧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政策,推动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以上双重因素叠加,导致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乏力,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仅为15%,远低于2021年的66%。2022年6月8日,欧洲议会通过提案,明确欧盟地区将于2035年开始禁售燃油车与混合动力汽车。此举无疑是为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未来市场潜力有望再一次被释放。
(三)东南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推动中、美、韩新能源车企竞速扩展产能,“剑指”东南亚新兴市场
近年来,东盟主要国家汽车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5国的新车销量增长率均超过10%。此外,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至2025年,新能源汽车在东盟地区的销量将增至1000万辆。富有潜力的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正成为全球新能源车企的新战场。中、美、日、韩车企均加速布局整车和电池工厂,向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集中发力。例如,特斯拉计划在马来西亚建设特斯拉体验中心,布局超级充电站网络,进军东南亚市场;韩国现代汽车在印度尼西亚投建的整车厂2022年正式投产,主要用于生产其 Ioniq 5新能源汽车;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布局较早,长城、上汽等企业已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设厂投产,新能源汽车产品凭借技术、质量等快速进入东南亚市场。
二、智能网联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全球汽车行业变革转向“智能化、网联化”下半场
随着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汽车产业由电动化进入智能化、网联化下半场竞争。在中国方面,2022年智能网联产业链逐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22年,中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同比增长45%以上,市场渗透率近35%,市场潜力充足。同时,2022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相关融资153起,现存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约5800家,覆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在美国方面,2022年美国资本退潮,多家无人驾驶企业经历裁员和破产,美国自动驾驶发展进入寒冬期。2022年3月,福特、大众、Waymo等多家美国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组建的美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协会发布政策建议框架,希望美国交通部采取对应行动,以防止中国、欧洲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反超美国。在欧洲方面,2022年创新自动驾驶管理法规,驱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商业化发展。2022年2月,德国正式批准搭载L3级自动驾驶系统的奔驰S级轿车上路行驶,标志着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已驶出测试示范区,将驶向公共道路,为全球自动驾驶落地指明方向。
(二)主要国家加快政策布局,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1.美国从放宽设计标准和限制芯片出口两方面巩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领先地位
一是技术进步驱动汽车标准修改完善。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汽车安全标准和技术法规已难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的设计要求,例如,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中规定了车辆在设计时,必须配备方向盘、踏板等安全组件。为满足技术发展的需求,2022年3月,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无人驾驶汽车乘客保护条例》,明确具备全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无须再配备方向盘、制动和油门踏板等装置。
二是美芯片法案出台欲限制中国智能网联的发展。2022年8月,美国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限制美企向中国出口高端GPU芯片,包括英伟达在内的多家企业受到影响。高端GPU芯片主要用于自动驾驶模型的算法迭代,美芯片法案的发布,意图影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中国的寒武纪、地平线等芯片公司抢抓国产替代历史机遇,陆续推出生态完善的大算力芯片产品,确保了中国AI芯片产业安全、自主、可控。
2.欧盟从完善智能网联车辆认证标准和道路法规两方面鼓励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
一是完善自动驾驶车辆类型认证法规。2022年8月,欧盟发布推出全自动驾驶系统的认证法规,作为全球首个高级自动驾驶汽车注册和销售法规,主要针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动态驾驶任务、风险行动方案、人机交互要求、功能和操作安全、数据安全等12个方面,制定技术规范,适用于乘用车和部分商用车。该法规的制定为欧盟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或将吸引更多全自动驾驶领域的高科技公司赴欧盟争取认证。
二是率先发布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法规。英国发布最新政策文件,根据辅助驾驶系统接入情况,划分驾驶员和车辆的责任,填补了高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法规的空白。德国通过修订《道路交通法》为自动驾驶车辆在公共道路运营提供了法律依据,并发布《自动驾驶法》允许L4级智能网联汽车在指定区域运营。
3.韩国采取更新安全标准和公共领域试点双措施助力自动驾驶汽车研发和落地
一是改革交通系统,以适应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2022年9月,韩国国土交通部发布《出行方式革新路线图》,共分为3步,分别为2022年年底实现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2025年,全自动驾驶在公共领域投入运营;2027年,推进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为此,韩国将为自动驾驶公共车辆制定全新的安全标准,改革交通系统以满足自动驾驶车辆的行驶要求。
二是更新自动驾驶汽车标准。2022年11月,韩国更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性能标准规定》,为自动驾驶汽车生产提供了安全准则,避免车企在无标准的情况下无序开发和制造自动驾驶汽车,减轻车企单独研发的压力。2023年1月,韩国国家技术标准院公示无人驾驶汽车国家标准,该标准的发布较中、美滞后2~3年。
(三)整车和高新技术企业协同发力,汽车智能化驶入快车道
1.整车企业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
一是国内外新势力车企突出汽车智能化,逐步抢占市场。国内小鹏、蔚来等新势力车企侧重于开发L3级以下的辅助驾驶系统,推出的多款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且逐步向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升级。美高科技企业特斯拉作为汽车智能化的领头羊,重点开发自动驾驶算法,车辆搭载的FSD可在当地法规完善后实现全自动驾驶。
二是国内外传统车企迅速切换至智能网联赛道。奔驰部分车型搭载的Drive Pilot系统(驾驶领航系统)可在特定道路环境、行驶区域和车辆状态下实现L3级自动驾驶,将硬件系统进行冗余设置,确保自动驾驶功能开启时,车辆具备足够的安全性能。同时,国内传统车企一汽旗下的乘用车和商用车部分车型搭载了智能网联系统,推出的一汽红旗Robotaxi圆满完成道路测试。
2.高新技术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切入智能网联赛道
在芯片企业方面,英伟达依托商用芯片基础,成为自动驾驶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2022年9月,该公司推出的DRIVE Thor芯片算力可达到2000TOPS,为智能网联汽车边缘计算效率提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国内地平线、黑芝麻科技等芯片企业也加速布局,其中地平线芯片在具备NOA功能的车辆中占据49%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解决方案企业方面,以百度、华为为首的互联网科技企业选择跨越式路径,从高等级自动驾驶方案入手,重点开发自动驾驶算法及针对特定或通用场景的整套系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