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世间开始,改造窝囊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9章 秉昆的秘密研发基地

尽管那天好几个人猜对了对应关系,最后还是大家伙一起打扫了场地,收拾了厨房。

经过一天奇葩的会议,酱油厂的骨干们,真正开始对周秉昆有了尊重。这个年纪不大的小伙子,并不仅仅是有着深厚的裙带关系。人家有新的思路,也有具体的办法。最重要的是,他愿意带着大家一起干,而不是一个人把着所有功劳。

三天之后,李春林做了一个稀里糊涂的调研方案,直接让厂秘给否了。并且拿出厚厚的一个大本子,里面已经印刷了全套的调研表格和调研名单。他有心撂挑子不干,可又舍不得一个月七十块的薪水,心里直后悔当天为啥要那么冲动。

曹德宝从文艺小组,重新回到了生产第一线,重头学习各项产品的流程工艺。

国营秋林公司,现在确切的说,要叫“松花江百货商店”了。

别看叫百货商店,实际上却是个集团公司。改制之后,仍然下辖:面包厂、糖果厂、伏特加酒厂和服装工厂。

秉昆来见的人,正是秋林改制之前的生产总经理,现在面包厂的大厂长。

“嗨呀,稀客稀客。这都半个多月了,我还以为你对样品不满意,以后不来了呢!”

秉昆递出几瓶罐头果酱,“这不是任务没完成,不敢前来销账么。按照你的要求,从西南那边找人制作的果酱,你验验货。”

厂长姓杨,是个中俄混血,留着漂亮的大胡子。

“这话说的,我可不敢给你下任务。咱们这边只有蓝莓和山楂,做不出来我想要的果酱,你这可是帮了我大忙了。年前调制的那一批酱油怎么样,有没有市场反馈?”

调和酱油,那可是个技术活。指着酱油厂那帮老混子,说不定等厂子黄了,新品还没研发出来。所以在开展研发计划之前,秉昆就找到了合作研发单位,整个吉春食品界技术最强的秋林公司。

真正的发酵酱油,只依靠天然的粮食和酵母。想要做出适口好用的酱油,可能需要一个具有天分的人,摸索十几年。

再加上北方有半年的低温期,根本不适合做常规的手工生产,流传的手艺也就稀少。

研发条件不足,那就只能另辟蹊径。正经的广式酱油或者川式酱油做不出来,不代表后世的复合味调和酱油也做不出来。把原有的松花江酱油厂产品作为原料,通过合理配比,生产“红烧酱油”、“生抽酱油”、“味极鲜”、“蚝油汁”。只要研究出来任意一种,保证可以在这个时代畅销整个北方市场。

当然,如果没有蔡晓光父亲的引荐,秋林这么大的企业,也不可能搭理一个小小的酱油厂。

秉昆自己找茶叶倒了杯水,“我说你还是打个申请,到那边产地直接设厂生产,离着几千里,品质根本没法把控。”

老杨身子往大沙发椅上一仰,“放出去一个没一个,我这点宝贝人才都快被抢光了,哪还敢跑外地开厂啊。你打听打听,以前多少分公司、子公司,现在都独立了。”

这一点秉昆倒是真不知道,对于三线的事儿,他所知不多。

“那就说咱眼前的,经过在几个大型企业食堂的实验,无论是后厨师傅还是吃饭的工人,都一直反馈,咱们的新产品,远超老产品。以拖拉机厂为例,已经催了好几次订单了。后续还有齿轮厂、机车厂、棉纺厂等。我让销售科算了一下,光吉春市内,一天就能销售五吨新品酱油。除此之外,那个凉菜米醋,也广受欢迎。”

“这次我来,就是想正式确认合作建厂,蔡叔叔那边我问过了,批文完全没问题。”

外地不敢去,吉春市内还不用怕。

杨厂长好好坐回到班台前,颇为意动:“投资怎么算,你们酱油厂有钱么?”

秉昆从包里拿出来一份方案,递到老杨面前。“我问过了,如果拿到吉春几大工厂食堂的订单,那就是面向30万工人用户。蔡叔叔可以帮我申请200万左右的贷款。设备由沪上提供,全套的无菌密封发酵车间,加上半自动化灌装流水线。老厂那边,腾退出一半的厂房建设新厂,前期分过去300名左右的熟练工人。”

杨厂长翻着方案寻思了半天,这年头的贷款等于拨款,也就是说松花江那边至少出了400万左右的资本。秋林虽然是个超级赚钱的企业,可大部分都上缴了,想要掏出来真金白银进行控股,还真是困难。

如果只是技术入股,他老杨又不甘心。作为秋林新一代的负责人,并购、建厂、开商店,仍然是骨子里最向往的事业。

捋了半天胡子,都快给抻直了。

秉昆翘着二郎腿喝着茶叶,也不着急。

“秋林这边也会投资,具体金额我还得跟其他领导商量商量,但应该不低于200万,你等我的好消息。”

-----------------

从食品厂出来,他车里又塞满了各种饮料、面包,还有一箱子伏特加。

秘书懂事的直接把车开向秉昆的新家,这要是回厂里让工人看到了那还了得。

回到酱油厂,新品研发小组还在薅头发想主意。

秉昆把新样品直接往桌上一摆。“再挠头,咱们办公室都不用买灯泡了。行了,这是这次的新品,你们拿下去测试一下。接下来我们会把厂区改制,大头儿人马都会调往新的车间。以后你们研发组,将作为二厂的核心部门......”

等秉昆走了,大伙面面相觑。

啥意思啊,咱们是废物么?咋每次都是厂长拿出来新产品,他从哪搞来的?

一个个垂头丧气倒不至于,但也是惴惴不安。这要是自己出不上力,那将来不就得打回老厂啊。以后评技术骨干,发研发津贴,搞表彰大会,还有自己的份儿么?可得加把劲儿了,为了更好的明天,奋斗吧!

为了新品发愁的,还有两个不相干的人。

不过他们想要的新品,是秉昆帮杨厂长找的果酱。

春燕疗养院的老家伙们,一个个牙口不好,特别喜欢吃面包牛奶。但黄油这东西,中国人吃不惯,直到看见春燕带的果酱。酸酸甜甜的,抹在面包上,配着酸奶,别提多好吃了。可春燕也不生产这个啊,吃完就没了。老家伙们打发联络员去街上购买,只能买到传统的苹果酱和番茄酱。这不就回头天天缠上春燕了么,这丫头一有空就往李素华这边跑。

另一个人当然就是郑娟了,她的情形跟春燕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她的服务对象是产妇和婴幼儿。

有些产妇胃口不好,吃不下常规的饭菜。尤其是现在做东西都咸,越吃越反胃。郑娟就把她的酸奶面包和果酱换给产妇,可是狼多肉少,这东西传开了,谁都想要。结果就是,郑娟下了班也来堵老太太的门。

李素华就只能堵老儿子了,毕竟源头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