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世间开始,改造窝囊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秉昆找到自己的使命

秉昆跟他们俩约定,将来拖拉机厂排节目,可以发出调用邀请。平时有了空,也可以一起聚聚。

骑着车往家晃悠,晚上喝了酸菜汤,又吃了大棒骨,浑身暖暖呼呼的,顺着脖领子往外冒热气。找到了剧情人物,这让他非常有成就感。就像是有收集癖的人,得到了想要的拼图。

这个曹德宝,一辈子的标签,就是“狡黠、市侩的底层民众”。聚会失身得美眷,半生荣辱为谁忙。他的存在,仿佛就是为了衬托秉昆的仁义、秉义的廉洁、甚至还包括周蓉的浪漫。

他的初始人设,是梦想娶“落难公主”的穷家小子,是贪慕虚荣、想走捷径的平民青年。可是,路走着、走着就歪了,每次遇到周家人,就变成了一个反派,成为了塑造主角人设的棋子。

周沫并不是作者,更不是真的秉昆。他不喜欢这样的小人物故事。

凭什么按照颜值分配正义,按照出身分配理想,按照血脉分配成就。这是什么狗屁逻辑,什么封建糟粕的三观。这个必须得改一改,要让小人物,也能获得体面的人生。

赶超、国庆、春燕、德宝、吕川,还有后面的向阳、进步、龚宾,你们等着我,我来做你们的命运之神。

一路上看着万家灯火,听着楼宇房舍里传出来的各种声音,让他如痴如醉。

之前,一度错以为改写人生只需要搞钱。今天一番思考,让他认识到:在这个时代,人是有被体制化的需要的。那种无需忧愁,有安全感的活着,才是这个时代高品质的人生。

作者安排了周志刚,十几年奋斗在西部建设的第一线;让周秉义考上了好大学,还要进入体制当上领导;让周蓉从一个浪漫主义者,变成一个钻营分房的凡人。甚至就连郝冬梅,最重要的时光,也是在医院这个体系里度过的。

作者给每一个主角,都安排了一个“归宿”,一个同时能提供主人翁身份和优质生存的地方。

体面,对!就是这个意思!

尽管后世物质文化大发展,可是每个人都像被压紧了的弹簧。天天早起晚归,为着贷款和物欲而忙碌。哪还有什么体面,有跑到人家地里偷菜的、有音乐节去捡东西的、有碰瓷汽车骗医疗费的、有忽悠老人买保健品的。仿佛为了钱,已经放弃了一切尊严和底线。

体面,已经远离了大众。只有那些还在体制内的人,或者已经财富自由了的人,才拥有体面。

尽管这个当下的时代很差,但至少,体面还属于大众。

想想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代人的浪漫回忆吧。

可能这个故事是想说,即便是活的最好的那一批人里,人们也各自有自己的痛苦,大家都有不一样的机遇。

令人遗憾的是,故事读完,总让人觉得主角们集万千气运于一身,总是能得到命运的偏爱,是十足命运的宠儿。对,就是这种感觉!成功的主角们,不是通过自己的奋斗,而是通过幸运,得到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而那些勤勤恳恳,踏实生活的配角们,一个个则陷入各种各样的悲剧。

而且为了要让这些因为“颜值、血脉、出身”分配的成就,显得更加耀眼,更加夺目,还需要一众小人物,用他们的品行、道德、痛苦,来作为陪衬。这是只属于主角的美好回忆,是上层阶级的浪漫情怀。

-----------------

回到光字片的家,房子里再也感觉不到“温暖”。周沫觉得,这里是原著给秉昆编织的囚牢,而不是一个温暖的港湾。

“贤良淑德”且“善于忍耐”的秉昆妈,依然在炕头织着毛衣,点着的还是那盏缭绕着丝丝青烟的煤油灯。

“昆儿,晚饭吃了没呢,妈今天蒸了二合面的馒头,都在锅里给你热着呢...”

“吃了!”他不想再劝老太太珍惜眼睛了,总是说了也不听。打了招呼,径直回到西屋躺下。如果不能给李素华找点正事儿干,那她的人生轨迹,大概就是一辈子活在“等和盼”里面。完全没有个体意志,或者说像一个只会说那么两句话的剧情道具。

这个妈妈,也是下一步要拯救的目标。

躺下没一会,稍微上来点酒劲,真有点迷糊了。

秉昆妈推开门,端进来一盆热水。

“昆儿啊,今天都干啥啦,跟妈说说。累不累,领导对你咋样,有没有夸咱家小伙子机灵懂事儿?”

她拽过秉昆的腿,三两下脱掉他的袜子,用浸湿了的毛巾给儿子擦着脚。就像在照顾一个两三岁的小孩的母亲那样,脸上带着笑容,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妈,我都多大了,咋还给我洗脚。”

“多大了,都是妈的儿。我就稀罕俺这老儿子,一小就那么招人稀罕。你还记得不,你六七岁的时候,一到冬天就怕凉......”

“哎,这一转眼儿啊,你们都长大了。我这个当妈的,也老了,没用了。今天我给周蓉织毛衣,怎么也想不起来回字花儿怎么挑针了。我就坐在炕头上想啊,想啊,就想起来你们小时候了。那时候家里穷,你爸挣的也少。家里织毛衣,都是拆了大人的旧毛衣,重新织成小孩儿的。每次我缠线球的时候,都是你撑着两只小手,就那么安安静静的陪着我......”

擦完了脚丫子,她又拿起秉昆的棉鞋,抽出鞋垫放在炕头,把鞋也用扫帚打扫了,搁在温乎的灶台边烘着。这样,明天儿子又有干爽的棉鞋穿了。

夜色很浓,没有月亮,只能听见偶尔的鸟叫。

这一觉睡得很香,很甜。就像回到了一个六月的晴天,晒着阳光,躺在母亲的怀抱里,听见风中飘来旧日的思念。

第二天一早,秉昆妈照例六点多就做好了饭。

“妈,这回我挣了工资,以后可以照本吃了(花掉所有分配的定量)。咱家四个人都挣工资,我爸给的钱你就攒着,我哥、我姐给的钱你随便安排,我的钱,就咱俩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买新衣服穿,买新被面儿,买麻花儿。”

秉昆妈一边笑,一边转过身偷偷擦了擦眼角。

“这孩子,我不得攒钱给你娶媳妇儿么?还可劲儿花,妈跟你说啊,这日子就得省着过。我知道你是心疼妈,可我啊,觉得现在就够好啦,一辈子都没这么好过。”

秉昆吃了一个鸡蛋,两个馒头,还有一碗小米粥。

“我娶媳妇还要花钱买咋滴,瞧不起你儿子不是。你等着过两天,我就给你领回来个不要钱的,哈哈......”

老儿子有一阵没吃饭这么香了,她把自己的馒头也递过去,“吃饱没,把这个也吃了,我待会再给自己热。”

秉昆一抹嘴巴,“饱了,从来没这么饱过......”

秉昆妈听见儿子拿自己的话儿打趣,伸手要揍他。俩人嬉闹之间,听见门外有人喊,“秉昆哥,秉昆哥,你在家不?”

又一个剧情人物,终于出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