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走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 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放管服”改革

源头严控的制度创新从战略规划环评的推进来说,首先要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关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会商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文件的出台为契机,为战略规划环评真正发挥环境污染源头预防提供制度保障,以严格的规划引领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规划是发展的指南、蓝图、原则和规范,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对产业定位、布局、规模以及环境容量和环境准入条件提出管理要求,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不断优化,实现集约发展。科学严格的环保措施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而是转型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转方式、调结构需要突破的思想障碍,不能把企业治理污染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当成决策的前提,要充分认识到维护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的必要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和环境保护对于污染行业的优化倒逼作用。

其次,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基础和保障,需要对涉及区域内各部门职能和组织边界进行“重划”,探寻合理的权责配置,以管理和责任清单的方式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程序制度、运行以及监督制约机制。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联席会议、现场会议,通报任务进展,研究解决问题。着重解决环评审批、验收与执法、危险废物管理等工作未能形成闭环,事中事后监管缺乏有效衔接的问题。

为此,生态环境部同意北京和上海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进一步改革试点。2019年4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本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沪府规〔2019〕24号),目的在于深化“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优化“企业主体责任”,明晰“责任边界”:市场的资源配置与企业的主体责任,政府的区域规划与宏观引导,行政主管机构的标准规范与游戏规则的制定等责任各司其职。

战略环评与规划环评划框子、定规则,在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环境资源优化配置、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江、黄河、珠江20余条支流的流域综合规划环评,多段干流和40多条支流纳入栖息地保护,为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奠定了基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问题主要是落地难,它已成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挥源头预防作用的“拦路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设计和执行如果不能实现突破,我国区域和流域范围内的环境恶化趋势将很难得到遏制。当前我国亟待开展的战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域包括长江流域、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在遵循国家生态保护总体布局,按照行业总量规模控制、环境容量准入控制的前提下,探索区域内空间优化开发和经济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