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妇儿护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产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产前护理常规

(一)入院接待

1.病区接到入院通知后,做好新孕妇入院准备。

2.热情接待孕妇,确认孕妇身份,嘱孕妇正确佩戴住院腕带;阅读门诊病历,了解孕产史及本次妊娠经过;安排床位,听诊胎心,通知经管医师。对于危重孕妇,交接后积极给予抢救处理。

3.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内容包括孕妇心理、生理及社会状况的评估,测量生命体征、体重等,并按要求书写入院护理记录。对于经产妇、有急产史及药物过敏史等特殊情况者,须做好交接工作。

4.嘱孕妇更换清洁衣裤。向孕妇介绍入院环境,告知住院须知,并进行安全教育。

5.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介绍。

(二)病情观察

1.按产科分级护理要求进行护理。

2.评估孕妇生命体征以及进食、睡眠、活动和排泄等一般状况,按病历书写规范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3.监测胎心,一般情况下每日监测胎心4次,遇特殊情况遵医嘱监测胎心。如发现异常,嘱孕妇取左侧卧位,给予吸氧,并报告医师,同时动态监测胎心变化。

4.评估胎动情况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听诊胎心并报告医师。

5.在孕妇入院时测量体重一次,以后每周测量一次,如不能测量体重,则用“卧床”表示。

6.评估孕妇宫缩、破膜及阴道流血等情况,临产后参照产时护理常规进行处理,破膜后参照胎膜早破护理常规进行处理。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汇报,并做好记录。

7.产前出血者须卧床,尽量避免对其行阴道检查,除注意宫缩及胎心变化外,还须严密观察一般情况(如面色、血压、脉搏等)及阴道出血情况。当阴道出血多时,立即通知医师,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8.对于合并有传染病的孕妇,应立即予以相应隔离。

(三)健康教育

1.做好产科相关知识教育,发放相关的书面资料。嘱孕妇取左侧卧位,指导其自数胎动的方法,如出现宫缩,阴道流血、流液,以及胎动异常或其他异常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做好孕妇饮食、卫生、活动、休息等方面的指导。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孕妇多活动。指导孕妇摄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四)心理护理

评估孕妇的认知程度、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系统,有无不良的心理反应;向孕妇介绍分娩相关知识,消除其紧张情绪。

(五)母乳喂养

评估孕妇及其家属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正确的喂哺技巧、促进母乳分泌的措施等)。

二、产时护理常规

(一)入室接待

1.待产室接到入院或病区转入通知后,做好孕妇入室收治准备。

2.热情接待孕妇,确认孕妇身份,嘱孕妇正确佩戴住院腕带。安排床位,立即听诊胎心。阅读门诊病历,了解孕产史及本次妊娠经过,通知经管医师。对于危重孕妇,应在交接后立即予以紧急处理。

3.嘱孕妇更换清洁衣裤。对孕妇进行入室胎心监护,评估宫缩情况,必要时行阴道检查。了解产程进展,并做好记录。

4.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内容包括孕妇心理、生理及社会状况的评估,测量生命体征、体重等,并按要求书写入院护理记录。对于经产妇、有急产史及药物过敏史等特殊情况者,须做好交接工作。

5.向孕妇介绍住院须知和环境,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并进行入室安全教育。

6.遵医嘱合理安排饮食,关心孕妇进食情况,尤其是治疗饮食的落实,并做好饮食管理。

7.核对并执行医嘱。

8.关注孕妇疼痛主诉,并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

(二)产程观察和护理

1.第一产程护理

从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完全扩张,即宫口开全的过程称为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第一产程初产妇需11~12h,经产妇需6~8h。

(1)监测宫缩 通过腹部触诊或胎心电子监护评估宫缩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强度及规律性。注意观察子宫形状、有无压痛,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观察产妇的面部表情、呻吟、屏气用力等。一般需要连续观察至少3次宫缩。根据产程进展情况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法。

(2)监测胎心 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min。潜伏期每小时听诊胎心一次,活跃期每30min听诊胎心一次。宫缩结束后听诊胎心并计数1min。如发现胎心异常,应增加监测次数,必要时给予持续胎心电子监护。了解胎儿宫内储备能力,及时给予吸氧,取左侧卧位或变换体位,并客观记录,同时报告医师,遵医嘱处理。

(3)监测产程进展 注意观察会阴膨隆、阴道血性分泌物或流液的量及性状。进行阴道检查,判断宫颈软硬度、宫口扩张程度、胎方位及胎先露下降、是否破膜、是否存在脐带先露或脱垂等情况。建议潜伏期每4h、活跃期每2h行阴道检查一次,对于经产妇或宫缩较频者,间隔时间应缩短,同时根据宫缩情况和产妇临床表现适当增减阴道检查的次数。

(4)观察羊水及破膜 一旦破膜,立即听诊胎心,并注意羊水性状及宫缩情况;行阴道检查,了解产程进展及有无脐带脱垂,并记录胎心率、破膜时间、羊水性状、宫缩情况。注意保持会阴清洁,对于破膜超过12h未分娩者,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5)监测生命体征 临产后每4h测量产妇生命体征一次,对于特殊者,遵医嘱测量。对于有高血压者,注意自觉症状。对于体温升高者,及时报告医师予以必要处理。

(6)休息与活动 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有助于产妇休息与睡眠。对于宫缩不强且未破膜,或已破膜但胎头已固定者,鼓励其下床活动。产妇采取站、蹲、走等多种方式,有利于产程的进展。若胎头位置不正,则指导产妇改变体位来调整胎头位置。

(7)补充液体和热量 鼓励和帮助产妇进食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并注意摄入足够的水分,指导饮用运动型饮料,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支持,以维持产妇的体力。

(8)排尿和排便 督促产妇及时排尿,鼓励其每2h排尿一次,确保及时排空膀胱。同时关注产妇排便情况。

(9)疼痛评估及缓解方法 评估产妇对疼痛的感受,并采取有效措施来缓解疼痛。鼓励采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包括导乐陪伴、呼吸减痛法、自由体位、按摩、热敷、分娩球、经皮电神经刺激等来缓解疼痛。上述方法可在产程中应用,必要时根据疼痛情况采用药物分娩镇痛。

(10)心理支持 评估产妇心理状况及情绪变化,可通过不同方式向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如言语或身体接触;提供支持性环境,增强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

2.第二产程护理

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的全过程称为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第二产程初产妇最长不应超过3h,经产妇不应超过2h。对于实施椎管内麻醉镇痛者,可在此基础上延长1h,即初产妇最长不应超过4h,经产妇最长不应超过3h。

(1)监测胎心 每5~10min听诊胎心一次,必要时使用胎心监护仪进行监测。如胎心率<110次/min或胎心率>160次/min,指导产妇取左侧卧位或变换体位,给予吸氧,并动态监测胎心变化,必要时汇报医师,遵医嘱处理。

(2)监测宫缩及产程进展 密切观察宫缩节律和强度、腹部形状,有无子宫压痛等,如发现宫缩乏力、过强或异常,应及时汇报医师。若初产妇1h、经产妇30min未分娩或先露下降不明显,应立即查明原因,对症处理,并通知医师。

(3)监测生命体征 监测产妇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每小时测量一次;关注产妇有无自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监测。

(4)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 协助产妇取合适体位,可采取坐位、蹲位、侧卧等分娩体位,并注意保暖,保障安全。

(5)提供支持 向产妇提供产程进展信息,给予鼓励性语言,同时协助产妇进食、饮水、擦汗等生活护理。提倡陪伴分娩。

(6)接产准备 正确评估产妇及胎儿情况,适时消毒外阴、铺巾,准备接生物品,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

(7)接产 接生者应了解产程进展及胎儿情况,按分娩机转规范接产。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适度保护会阴,掌握会阴切开指征。

3.第三产程护理

从胎儿娩出后至胎盘、胎膜娩出的过程称为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需5~15min,不超过30min。

(1)预防产后出血 单胎胎肩娩出或胎儿娩出1min内给予10~20U缩宫素(合并心脏病的产妇慎用)。

(2)监测生命体征 监测产妇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每15min测量一次,注意保暖。

(3)协助胎盘娩出 观察胎盘剥离征象,采用正确手法协助胎盘娩出,如无出血等胎盘剥离征象,不要过早压迫子宫底和牵拉脐带,以免胎盘剥离不全或残留。胎儿娩出30min后胎盘未娩出,或未超过30min胎盘未完全剥离而出血多时,应人工剥离胎盘。

(4)观察子宫收缩 胎盘、胎膜娩出后,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评估子宫收缩的强度、频率及宫底高度,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宫缩剂。

(5)评估阴道流血量 准确评估,注意流血的时间、颜色,有无血凝块。常用的评估出血量的方法有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和休克指数法。当出血量>250ml时,参照《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进行处理。

(6)检查软产道 检查有无会阴阴道裂伤及裂伤程度,必要时检查有无宫颈裂伤。如有裂伤,则按组织解剖进行缝合修复。

(7)母婴早接触 新生儿娩出后,予以保暖并快速评估新生儿胎龄、哭声或呼吸、肌张力,以及羊水情况等,如情况佳,则尽早实施母婴肌肤接触,晚断脐。如新生儿出现呼吸抑制或喘息样呼吸,则立即断脐,实施新生儿复苏。

4.产后2h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 分娩室观察2h。监测产妇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每15min测量一次,注意保暖。

(2)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每15~30min按摩子宫一次,评估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观察阴道流血的量、颜色及性状,并记录。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必要时给予导尿,防止发生尿潴留。若子宫收缩乏力及宫腔有积血,应及时向医师汇报,并遵医嘱使用宫缩剂。

(3)观察伤口 观察会阴及阴道伤口有无渗血、血肿。关注产妇主诉,若产妇自觉肛门坠胀或会阴部疼痛难忍,应及时进行检查,确认是否发生阴道壁血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师予以处理。

(4)生活照护 协助产妇进食,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关注产妇需求,为产妇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协助其更换衣裤,做好生活护理,注意保暖。

(5)转科交接 在产后2h观察期间,如母婴无异常情况,则可转回母婴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

(三)新生儿护理

1.出生后快速评估

做好新生儿保暖,必要时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实施新生儿早期保健,必要时执行新生儿复苏流程,做好Apgar评分。

2.实施晚断脐

规范结扎脐带,检查新生儿全身,注意有无畸形。测量体重、身长,注射维生素K1

3.身份确认

双人核对新生儿信息,并让产妇确认新生儿性别,打印新生儿信息,与产妇再次核实后系于新生儿双脚踝上;在新生儿病历上印上母亲手指印、新生儿脚印。

4.观察与照护

每15min评估新生儿情况,观察面色、呼吸,以及有无呕吐等,必要时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结果给予相应的处理。协助母婴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5.填写记录

填写新生儿相关记录。

(四)健康教育

1.健康宣教

孕期应结合孕妇的情况,做好相关知识宣教。临产后及时向产妇告知产程进展信息,对其进行分娩期相关知识宣教,并给予鼓励支持。

2.指导自我监测

孕期自我监测的方法有自数胎动、取左侧卧位等。产妇如出现阴道流血、流液及胎动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饮食指导

鼓励产妇进食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且多饮水。

4.舒适指导

(1)鼓励产妇取自由体位。

(2)指导产妇采取深呼吸、按摩、听音乐等措施缓解疼痛。

(3)鼓励排尿。

5.产后宣教

(1)给予饮食、活动及排尿指导。

(2)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

(3)注意阴道流血情况,若流血多、肛门有坠胀感或切口疼痛剧烈,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五)心理护理

评估产妇对促进自然分娩的认知程度、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系统。助产士尽可能陪伴在产妇身旁,及时提供产程进展信息,给予安慰、支持和鼓励,缓解产妇紧张和恐惧心理;同时协助产妇进食、饮水、排尿等生活护理,增强其分娩的信心,以便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

(六)母乳喂养

评估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程度,向其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并协助产妇做好母婴早接触、早吸吮。

三、阴道分娩产后护理常规

(一)产后入室接待

1.母婴同室接到分娩室转入通知后,做好入室收治准备。

2.热情接待,确认母婴身份,安置合适卧位,并做好床边交接。

3.仔细阅读病历,了解分娩经过。

4.评估产妇生命体征、宫底高度及质地、恶露、会阴伤口、膀胱充盈等情况并记录,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

5.评估产妇乳房情况,指导产妇母婴肌肤接触和母乳喂养。

6.新生儿入室评估参见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常规。

7.核对并执行产后医嘱。

8.填写产后护理单和新生儿护理记录单。

(二)病情观察与护理

1.分级护理

按产科分级护理要求进行护理。

2.观察生命体征

测量产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日测量2次;对于体温异常者,按病历书写规范进行监测。

3.观察专科体征

注意子宫复旧,以及恶露排出量、颜色、气味、性状等;观察会阴伤口有无渗血、红肿、出血和硬结;若阴道有异常排出物,应予以保留,并报告医师。

4.异常识别

了解产妇排尿、排便情况,注意有无排尿困难、残余尿及便秘的发生。

5.评估母乳喂养情况

评估产妇乳头条件、乳房充盈、乳汁量及新生儿吸吮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记录。

6.会阴护理

保持产妇会阴清洁,每日清洁2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处理。

7.饮食管理

评估产妇进食情况,做好饮食宣教,产后1h鼓励产妇进食流质或给予清淡饮食,以后可以给予普通饮食。食物应富有营养,保证足够的热量和水分,多进食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同时多进食汤类食物,根据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8.休息与活动

嘱产妇产后充分休息,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学会与新生儿同步休息。在产妇产后首次下床前做好评估与宣教,以防发生跌倒。

9.心理护理

评估产妇及家属的认知程度和情绪反应,介绍与解释有关产褥期和新生儿的知识,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

10.乳房护理

(1)哺乳前,先洗手,用清洁水清洁产妇乳头,切忌用肥皂或乙醇之类物品,以免造成产妇局部皮肤干燥、皲裂。如产妇乳房充盈、乳胀时,在哺乳前可以柔和按摩乳房,刺激泌乳反射。

(2)哺乳中,评估婴儿是否有效含接,如婴儿吸吮姿势不正确或产妇感到乳头疼痛,应予以纠正,重新含接。

(3)哺乳结束后,婴儿自行吐出乳头,不要强行用力拉出,以免损伤乳头。

(4)每次哺乳时应先吸一侧乳房再吸另一侧乳房,两侧乳房交替进行。

(5)哺乳后,挤出适量乳汁涂于乳头上,待其自然干燥,以保护乳头。

(6)指导产妇正确的挤奶手法或恰当使用吸奶器,避免因手法与吸力不当引起乳房疼痛和损伤。

(7)产妇应戴上合适的棉制文胸,以起到支托乳房和改善乳房血液循环的作用。

(8)对于有乳房问题者,给予特别指导和帮助。

(三)母乳喂养

参照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常规进行处理。

(四)健康教育

1.入室时向产妇介绍入室须知、宣教分娩后注意事项和母乳喂养知识,重点强调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教育,如起床安全、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婴儿监护等。

2.鼓励产妇多饮开水。产妇产后4h内应排尿,如出现排尿困难、排尿不畅、阴道出血异常及有便意感,应及时告知护士。

3.保持产妇外阴清洁,勤换会阴垫。会阴侧切者宜取健侧卧位,禁止盆浴。

4.指导或协助产妇每日梳头、刷牙、擦身,以及勤换内衣裤。

5.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指导做产后康复操,如有特殊情况,应适当延迟活动或遵医嘱处理。避免负重劳动或蹲位活动,以防发生阴道壁膨出及子宫脱垂。

6.告知母婴同室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数,禁止患有感染性疾病者探视。

(五)常见症状护理

1.尿潴留

评估尿潴留的原因、症状,稳定产妇情绪,诱导排尿(如下腹部热敷,轻柔按摩膀胱区);如无禁忌,则协助产妇床上坐起或下床排尿,必要时遵医嘱导尿。

2.产后便秘

根据产妇个体状况,鼓励其适当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如有特殊情况,应暂缓活动;多饮水,多进食蔬菜、水果,防止发生便秘。如有便秘,应采取合适的措施或遵医嘱处理。

3.会阴血肿

评估产妇有无便意感,会阴部有无肿胀、疼痛,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并做好会阴血肿切排术的术前准备。

4.产后出血

参照产后出血护理常规进行处理。

(六)出院指导

1.子宫复旧与恶露

讲解子宫复旧、恶露的知识,告知产妇如恶露增多或淋漓不尽、有恶臭或下腹痛,应及时就诊。

2.伤口护理

讲解伤口愈合的知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有会阴伤口者,多以健侧卧位为佳,避免恶露污染伤口。如伤口有红肿热痛、渗血渗液,应及时就诊。

3.饮食与活动

产妇宜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刺激性小、少油腻的食物,少食多餐;产褥期间应适当活动,劳逸结合。

4.卫生指导

加强个人卫生,保持会阴清洁;可淋浴,禁盆浴,浴后保持切口干燥。

5.婴儿护理

讲解婴儿日常护理知识,如沐浴、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婴儿黄疸的识别与预防,婴儿预防接种及体检的相关事项等。

6.母乳喂养

评价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宣教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的意义和特殊情况下母乳喂养的措施。告知乳房护理知识,避免乳头皲裂、乳腺炎的发生,产妇及家属知晓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7.避孕与复查

嘱产妇产后42天内禁止性生活,告知各种避孕措施,指导产妇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哺乳者不宜选用药物避孕。嘱产妇出院后3天内将相关资料交给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产后42天左右母婴去医院复查。

四、剖宫产术前护理常规

(一)病情评估

评估孕妇及胎儿的一般状况,了解既往史、婚育史,以及是否有妊娠合并症,明确剖宫产指征。

(二)健康教育

根据孕妇情况,结合病情进行多种形式的术前教育;指导孕妇学会有效深呼吸、有效咳嗽;指导孕妇练习床上大小便;说明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告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方法;告知孕妇术后疼痛评估方法及疼痛的应对措施;告知术后体位、引流管等情况;简单介绍手术流程。

(三)心理护理

评估孕妇对手术的认知程度和情绪反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孕妇的紧张情绪。

(四)术前准备

根据《剖宫产快速康复专家共识》做好禁食、禁饮,术前6h禁食,术前2h禁饮;对于急诊剖宫产者,自决定手术时即开始禁食、禁饮。

1.术前一日准备

(1)做好手术相关的健康教育及解释工作,取得孕妇的配合。

(2)遵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交叉配血试验,并做好配血准备。

(3)孕妇修剪指甲,并嘱咐或协助孕妇做好个人卫生。指导孕妇做好手术用物准备。

(4)夜间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一次,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5)术前动态观察孕妇一般情况,如有胎心、胎动异常,应及时告知医师。

(6)保证夜间睡眠,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镇静药。

2.当日术前准备

(1)核对手术名称和孕妇身份。

(2)检查手术野皮肤情况,必要时备皮;嘱孕妇更衣,去除内衣裤;嘱孕妇取下义齿、手表、眼镜、首饰、贵重物品等,交予家属保管。

(3)测量孕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听诊胎心,观察有无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4)确认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遵医嘱准备术前用药。

(5)转运前再次核对孕妇身份,按照手术交接单逐项核对相关内容,携带术中用药及病历;送孕妇至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完成交接。

3.病室准备

按手术、麻醉方式备好术后用物,如麻醉床、婴儿床、心电监护仪等。

五、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

(一)术后入室接待

1.确认母婴身份,安全搬移产妇至病床,安置合适卧位,与麻醉医师或复苏室护士交接并签字。

2.评估产妇意识及生命体征、产科体征、感知觉恢复情况和四肢活动度。

3.检查切口部位及敷料包扎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并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按要求做好导管标识。

4.检查输液通路并调节滴速。如有镇痛泵,应妥善固定并检查是否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5.协助母婴早吸吮、早接触,宣教母乳喂养知识。

6.告知产妇及家属术后注意事项。

7.核对并执行术后医嘱。

8.填写术后护理单和新生儿护理记录单。

(二)病情观察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产科体征及意识状况

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每小时一次,连续3次;然后每2h测量一次,连续3次;以后每4h测量一次,至满24h。同时评估子宫质地、宫底高度、阴道流血等情况。若有异常,应加强监测,并立即报告医师。

2.体液管理

及时评估产妇血压、脉搏,观察末梢循环,评估水、电解质和酸碱是否平衡,遵医嘱记录24h尿量和(或)出入量,合理安排补液速度和顺序,合理使用抗生素。

3.呼吸道管理

评估产妇呼吸、血氧饱和度情况,指导其翻身,鼓励进行有效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保持病室合适的温湿度。

4.疼痛管理

正确选择疼痛评估工具,及时、准确进行疼痛评估与再评估,记录符合要求。在术后24h内,每4h进行一次疼痛评估,24h后每班评估一次,之后有特殊情况随时评估,出院前评估一次,如分值≥4分,遵医嘱及时采取镇痛措施。对于有镇痛泵者,指导其正确使用镇痛泵,并观察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

5.导管护理

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并记录;妥善固定导管,标识清晰,防止滑脱,同时防止发生逆流;保持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拔管指征,加强安全教育。

6.体位管理

待病情稳定后,根据麻醉方式、产妇全身情况、术式、疾病性质和医嘱选择合适的卧位。

7.活动与安全

协助产妇进行第一次床上翻身,并鼓励勤翻身,以促进肠蠕动。根据产妇病情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鼓励产妇早期活动。第一次起床前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加强安全防护,以防发生跌倒。产后有体质虚弱、休克、心力衰竭、严重感染、出血等情况的产妇不宜早期活动。

8.饮食管理

入室时评估意识,清醒后即可以进食,从30~50ml的温水开始,观察如无恶心呕吐、无腹胀等不良反应,可逐步过渡到米汤、萝卜汤等流质饮食,肛门排气后如无腹胀,可给予半流质饮食,排便后恢复正常饮食。

9.母乳喂养管理

参照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常规进行处理。

10.乳房护理

参照阴道分娩产后护理常规进行处理。

11.皮肤黏膜护理

对于病情危重及术后长期卧床的产妇,做好皮肤护理,以防发生压力性损伤。禁食期间给予口腔护理,每日2次;对于长期禁食或使用抗生素的产妇,严密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对于留置导尿的产妇,给予会阴护理,每日2次。

12.心理护理

评估产妇的认知程度和情绪反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

(三)常见症状护理

1.发热

评估体温及术后天数,安抚产妇,解释发热原因,遵医嘱选择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鼓励能进食者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恶心、呕吐、腹胀

评估恶心、呕吐、腹胀的原因及伴随症状、体征,记录并汇报医师。指导产妇配合进行辅助检查,并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

3.尿潴留

评估尿潴留原因、症状,诱导排尿(如下腹部热敷,轻柔按摩膀胱区),必要时遵医嘱导尿。

(四)并发症护理

1.产后出血

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状况;评估子宫收缩、宫底高度,阴道出血的量和性质、出血速度;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尿量、腹膜刺激征等内出血征象。参照产后出血护理常规进行处理。

2.感染

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常见感染部位有切口、呼吸道、乳腺、生殖道、尿道。密切观察,并做好相应护理。

3.深静脉血栓

孕产妇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人群,产后卧床易诱发DVT。应密切观察DVT早期症状,如产妇有无胸闷不适,双下肢有无疼痛、苍白、感觉异常、运动障碍、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六、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入室接待

1.新生儿入室时进行床旁交接,确认母婴身份。对新生儿进行全身检查,测量体温,注意保暖,做好入室评估并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相应护理。

2.正确填写或打印新生儿胸牌,双人核对后佩戴。

(二)观察与护理

1.观察新生儿面色、反应、呼吸、肌张力,检查脐部有无渗血及皮肤完整性,评估母乳喂养、大小便情况,如出生24h未排便、48h未排尿,应及时报告儿科医师。

2.每日监测新生儿体重,定期沐浴,并进行详细的全身检查,每日一次。做好脐护理,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3.出生24h内测量体温,每4h一次;24h后体温正常的,改为每日2次。对于体温异常者,评估新生儿状况,严密监测体温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报告医师。

4.病情观察每班记录一次,出生48h后,每日记录一次,发现异常随时记录。

5.对于新生儿,除书面、口头交班外,还应做好床头交接班。

6.规范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7.严格执行新生儿身份核对制度,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8.护理新生儿前后做好手卫生。

(三)健康教育

1.新生儿安全

婴儿床固定放置,新生儿应单独睡婴儿床,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新生儿体温偏低时,不能使用热水袋之类的物品给新生儿取暖,以免发生烫伤;指导产妇或家属如发现新生儿面色苍白或青紫、面部出汗、有呻吟声、呕吐、呛奶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呼叫医护人员;告知产妇及家属新生儿监护的重要性,严禁将新生儿单独放在病房内或交给陌生人看护。

2.母乳喂养

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以及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正确的喂哺技巧、促进乳汁分泌的措施等知识。

3.育儿常识

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指导其掌握新生儿护理方法,介绍新生儿疫苗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等相关内容,告知接触新生儿前先洗手,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四)出院处置

再次评估新生儿的一般情况,核对新生儿脚圈及胸牌信息,确认无误后取下脚圈,做好出院宣教,如母乳喂养、脐带护理、预防接种等有关婴儿的一般知识。

七、新生儿疫苗接种常规

(一)一类疫苗管理

1.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2.遵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督查。

3.产科/新生儿病区设专人负责疫苗管理,根据每月分娩数,到药库领取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置于疫苗专用冰箱。冰箱温度保持在2~8℃的冷链状态,并严格执行冷链管理。

4.接种人员经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依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规范进行操作。

5.新生儿出生后如无禁忌证,应于6h内完成乙肝疫苗接种,24h内完成卡介苗接种。

6.根据疫苗的接种情况,每月由专人负责汇总上报。

7.病区建立疫苗进出登记本,领用、取用时及时登记,做到账物相符。如发生接种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护理部和预防保健科,并反馈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冷链管理

1.疫苗冷链设备包括贮存疫苗的医用冰箱、自动温度监测系统、冷藏箱等。冷链设备应专室或固定区域存放,并配备温控报警装置。

2.冷链设备必须做到专物专用,不得挪作它用。冰箱内禁止存放化学试剂或药品,严禁存放食物和私人物品。

3.建立冷链设备台账,设备科每季度定期检查冷链设备,监测机械运转情况,做好停电、停机、故障维修记录。

4.严格按照有关的温度要求运输、贮存和使用疫苗,疫苗纸箱(盒)之间、与冰箱冰柜壁之间均应留有冷气循环通道。将疫苗按照品种、批号分类整齐存放,包装标志明显,并遵循同批疫苗“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

5.科室冷链冰箱做到专人管理,定期保养,并建立维修、温度记录。冰箱要经常擦拭清洁,检查并记录冰箱冰柜内的运转温度,每日2~3次(两次检查间隔不少于6h)。

6.病区在领取或运输疫苗时须配备相应的冷藏设备(如冷藏箱、冷藏包等),每次使用冷藏箱或冷藏包后要擦净水迹,保持箱内干燥、清洁。

7.制定冷链温度异常应急流程,若发生停电、疫苗冷链温度异常等突发事件,应及时处理,确保疫苗质量。

(三)疫苗接种流程

1.按要求筛选适合接种的新生儿(经双人核对)。

2.告知产妇或家属疫苗接种相关事项,嘱其同意后在告知书上签字。

3.在新生儿电子病历中开具疫苗接种电子医嘱并予核对,核对无误后打印注射标签。

4.在取疫苗时,规范检查药名、剂量、有效期、质量、批号、生产单位等,并在《××市疫苗进出登记本》上准确记录所取用的疫苗的相关信息。

5.按要求在新生儿电子病历中建立报卡,正确、完整填写预防接种信息卡,审核者核对信息无误后,双人签名,保存并打印。

6.根据注射标签,使用疫苗接种专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并做好查对。

7.携带疫苗注射剂、疫苗报卡、疫苗接种本至床边,核对身份,请产妇或家属核对验证接种单与疫苗信息,确认无误后签字。

8.注射前再次核对疫苗报卡与疫苗注射剂信息是否一致。

9.疫苗接种。①乙肝疫苗接种:暴露新生儿右上臂外侧三角肌,75%乙醇溶液消毒待干后肌内注射0.5ml药液。②卡介苗接种:暴露新生儿左上臂外侧三角肌,75%乙醇溶液消毒待干后在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0.1ml药液。

10.交代注意事项,发放疫苗报卡,产妇或家属在疫苗签字本上签字。

11.整理用物,按消毒隔离要求处置用物。

12.对于因各种因素不能接种卡介苗者,在预防接种信息卡上填写未接种原因,并打印发放未接种信息卡、卡介苗接种告知书,产妇或家属确认信息无误后,在登记本上签字。

八、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常规

(一)实行24h母婴同室

除有医学指征的母婴分离外,产妇和新生儿应24h在一起,每日分离的时间不超过1h。

(二)实行纯母乳喂养

加奶须有医学指征,并由儿科医师开具医嘱。对于需要加奶的婴儿,应教会产妇正确的奶杯或乳旁加奶方法。

(三)产后母乳喂养指导

1.产后第1天

(1)评估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的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对产妇进行相应的指导。对于乳头条件较差的产妇,给予更多帮助并指导纠正方法。

(2)母婴入室半小时内,由责任护士帮助早接触、早吸吮,给予产妇更多帮助、支持;指导产妇正确的卧式或半躺式哺乳姿势、含接姿势,以及乳房护理;鼓励勤吸吮,24h内吸吮次数≥12次,不限制母乳喂养的次数和持续的时间。

(3)指导识别新生儿进食信号,顺应新生儿的需要进行喂哺,避免在新生儿剧烈哭闹时喂哺。

(4)教会母婴分离的产妇在产后6h内开始挤奶(每日8次以上),坚持夜间挤奶,每次挤奶持续时间20~30min。教会产妇及家属挤奶、储奶、送奶的方法。

(5)指导产妇如何判断婴儿是否有效吸吮,如何做好与婴儿同步休息。

(6)以多种形式对产妇或家属进行相关母乳喂养知识宣教:①母婴同室及纯母乳喂养的优点。②严格遵守爱婴医院规定,不得自行给新生儿添加任何食物或饮料,不得携带橡皮奶头、奶粉及奶瓶入室。③正确的含接姿势。④如何保证母亲有足够的乳汁,以及初乳少的应对方法。⑤早吸吮、勤吸吮、夜间哺乳、按需哺乳的概念及重要性。

2.产后第2天

(1)指导正确的挤奶方法,做好乳房护理,告知预防乳头皲裂的方法。

(2)鼓励并协助做好勤吸吮,每日哺乳至少8次。

(3)指导产妇坐式或环抱式哺乳。

(4)指导产妇正确判断母乳是否满足婴儿需求。

3.产后第3天

(1)评估母乳喂养是否有效:产妇的乳汁分泌量、新生儿体重及大小便。

(2)评估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的程度,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指导。

(3)教会产妇遇到异常情况时的乳房护理(如乳房充盈、乳头皲裂、乳腺炎等)。

(四)出生早期母乳摄入量评估

1.喂养频率和每次喂养时间

确保每24h至少哺乳8次,每次哺乳时间持续10~30min。

2.体重

每日测量体重,评估体重下降程度。如出生后体重下降7%,应对新生儿含接、吸吮能力、黄疸、大小便、有无脱水表现,以及母乳分泌量等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是否需要补充喂养。

3.大小便

出生后第1个24h排尿一次,第2个24h排尿2次,第3天排尿3次,第4天排尿4次,第5天及之后每日排尿6~8次。如排尿次数少,尿液出现粉红色尿盐酸结晶,则存在摄入不足的可能,应进一步评估。胎便在出生3天排空,并逐渐转变为黄色大便。胎便排出延迟,表明存在乳汁摄入不足的可能,应进一步评估。

(五)出院评估及宣教

1.评估产妇母乳喂养技巧掌握情况及家庭支持系统,给予针对性指导。

2.通过对新生儿的评估(包括体重、大小便、黄疸、有无脱水表现、精神状态等),以及母亲乳汁分泌量的评估,判断母乳摄入是否满足新生儿的需求,并教会产妇和家属评估母乳喂养满足婴儿需求的指征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3.提供出院后母乳喂养支持组织。

九、导乐陪伴分娩护理常规

1.临产后,由产妇提出申请,自宫口扩张2.5~3.0cm始,通知导乐师。导乐师与产妇签订导乐陪伴分娩协议书,同时向家属做自我介绍。

2.为产妇提供温馨、舒适、清洁、安全的分娩环境。

3.在导乐陪伴过程中,向产妇及家属提供相关的信息,并做好交流和沟通。

4.导乐师应始终陪伴在产妇身边,并为其提供生理、心理、体力、精神全方位的支持,缓解其紧张和恐惧心理,鼓励产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度过分娩期。陪伴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5.在不同的产程阶段,应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缓解产妇疼痛。

(1)第一产程 导乐师应全身心陪伴产妇,与产妇交流、沟通,并给予产妇适当的支持和帮助。①生活护理:协助产妇做好进食、饮水、擦汗、排尿等照护。②心理护理:耐心解释宫缩的作用,产程的进展情况,并不断鼓励产妇。③疼痛护理:使用非药物镇痛技术,如水疗、冷热敷、按摩、自由体位等。④体位指导:多变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平卧。对于胎头位置不正的产妇,使用针对性的体位来调整胎头位置。

(2)第二产程 导乐师应不断鼓励和指导产妇,协助其进食。在产妇无屏气感时,鼓励产妇活动或休息,宫缩时指导用力,及时给予赞扬,增强其分娩的信心。对于屏气效果不佳的产妇,指导采用自由体位正确使用腹压,如侧卧位、坐位、蹲位、站立位等。

(3)第三、四产程 胎儿娩出后,协助做好新生儿早期保健;为产妇做好清洁,更换衣物,促进舒适;与产妇共同回忆分娩经过,共同分享分娩感受;关注阴道出血、产妇主诉及新生儿情况。

6.产后2h,产妇、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护送母婴回母婴同室。

7.对于病情需要而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导乐师应陪伴整个手术过程,且术后护送产妇回病房。

十、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护理常规

1.参照产时护理常规进行处理。

2.临产后,由产妇提出申请,助产士进行初步评估,无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禁忌证。

3.产妇生命体征稳定,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正常;对于存在合并症或异常情况者,需进行相应的特殊实验室检查。

4.在宫口扩张2~3cm时,先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20~30min,经产科医师评估,可进行阴道分娩试产者(包括有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等的产妇),签署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并通知麻醉医师。

5.向产妇做好解释工作,麻醉前排空膀胱,开放静脉通道,护送产妇至麻醉镇痛室或分娩室实施麻醉。避免摄入固体食物,建议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6.麻醉医师再次进行评估,拟定镇痛方式,告知相关事项及风险,并签署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

7.使用各种监护仪(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进行持续监护,并给予吸氧。

8.协助麻醉医师实施麻醉操作,摆好体位,与麻醉医师一起核对镇痛药物。

9.在实施麻醉过程中,麻醉医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助产士及时配合处理。置管完成后,麻醉医师至少观察30min,无异常方可离开。

10.麻醉完毕后,进行持续胎心监护,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变化,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产科医师。

1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定时进行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下肢运动等级评分,根据产妇疼痛情况或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麻醉医师。

12.填写分娩镇痛记录表。

13.产后2h,观察如无异常,则通知麻醉医师拔除麻醉导管。

十一、产科特殊用药护理常规

(一)硫酸镁用药护理

1.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需评估的内容

(1)膝反射必须存在。

(2)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

(3)24h尿量≥400ml或每小时尿量≥17ml,尿少提示排泄功能受抑制,镁离子易蓄积而发生中毒。

2.用药目的与用法

(1)控制子痫抽搐与预防子痫发作 静脉用药负荷量为4~6g,溶于10%葡萄糖溶液20ml中,静脉推注(15~20min),或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ml中,快速静脉滴注(15~20min),继而1~2g/h静脉滴注维持。硫酸镁24h用药总量一般不超过25g,用药时间长短根据病情需要调整,用药时限一般不超过5天。用药持续至产后24~48h。

(2)保胎与治疗早产 硫酸镁静脉滴注的常用浓度为25%硫酸镁溶液30~40ml+5%葡萄糖溶液500ml,滴速为1~2g/h,根据有无不良反应调整滴速。用法:25%硫酸镁溶液4~5g(16~20ml)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ml中,30~60min静脉滴注完成,之后以1~2g/h滴速维持缓慢滴注12h。每日总量不超过30g,一般用药时间不超过48h。

3.注意硫酸镁毒性反应及处理

遵医嘱及时留取血液标本,以监测血镁浓度,正常孕妇的血清镁离子浓度为0.75~1.00mmol/L,治疗有效浓度为1.8~3.0mmol/L,血清镁离子浓度超过3.5mmol/L即可发生镁中毒。镁中毒首先表现为膝反射减弱或消失,继而出现全身肌张力减退、呼吸困难、复视、语言不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甚至呼吸、心跳停止,危及生命。用药时须备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当发生镁中毒反应时,必须立即停用硫酸镁,通知医师,遵医嘱取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静脉推注,3min以上推注完毕。

(二)盐酸利托君用药护理

1.用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预防妊娠20周以后的早产。

(2)禁忌证 分娩前任何原因的大出血,特别是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子痫及严重的先兆子痫;胎死腹中;绒毛膜羊膜炎;孕妇有心脏病或危及心脏功能的情况;肺性高血压;重度高血压;孕妇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控制的糖尿病孕妇。

2.用法用量

盐酸利托君注射液100mg+5%葡萄糖溶液500ml或生理盐水5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初始滴速为5滴/min(0.05mg/min),每10min增加5滴/min(0.05mg/min),直至达到预期效果。通常保持在15~35滴/min(0.15~0.35mg/min),待宫缩停止,继续输注12~18h。密切观察滴注速度,使用可控制的输注装置调控滴速。

3.用药护理

(1)用药前护理 排除禁忌证,查看各项检验指标及辅助检查结果,监测胎心、宫缩、心率和血压,并耐心向孕妇及家属解释。

(2)用药时护理 指导孕妇取左侧卧位。用药过程中每4h监测胎心、宫缩、心率和血压一次,对于孕周<28周者,遵医嘱监测胎心。用药期间监测血糖、血钾指标,并注意观察相关症状变化。

(3)用药后护理 若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及时汇报医师,调慢滴速,嘱孕妇取左侧卧位,一般30min左右可缓解。若孕妇心率>120次/min,应关注孕妇自觉症状,必要时减慢滴速;若心率>140次/min,应停用盐酸利托君,遵医嘱改用其他药物。

(三)醋酸阿托西班用药护理

1.用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适用于以下情况的妊娠妇女,以推迟即将来临的早产:年龄≥18岁;妊娠24~33周;胎心率正常;每次至少30s的规律子宫收缩,每30min子宫收缩不少于4次;宫颈扩张1~3cm(初产妇0~3cm)和子宫软化度/变薄≥50%。

(2)禁忌证 胎龄<24周或胎龄>33周;妊娠30周后发生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和胎心异常;有产前子宫出血,需要立即分娩者;有子痫和严重的先兆子痫,需要立即分娩者;胎死宫内;任何继续妊娠对孕妇或胎儿有害的情况;已知对活性物质或任何其他赋形剂过敏者。

2.用法用量

静脉给药有三个连续步骤:首次单剂量6.75mg静脉推注;然后以高剂量37.5mg+生理盐水45ml稀释后静脉微泵推注,24ml/h,连续3h;随后再以低剂量8ml/h微泵维持45h。治疗时间不应超过48h。一个完整的醋酸阿托西班疗程,总剂量不要超过330mg。

3.用药护理

(1)单剂量首次注射时,缓慢静推时间>1min。

(2)高浓度的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可以用生理盐水、乳酸钠林格溶液、5%葡萄糖溶液稀释。

(3)醋酸阿托西班不应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4)用药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孕妇的血压、脉搏、宫缩情况,以及胎儿宫内情况。

(5)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潮热、低血压、高血糖及皮疹瘙痒,遵医嘱定期监测孕妇的生化指标。

(6)分娩前应停用醋酸阿托西班,分娩后关注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及时使用缩宫素促进宫缩,防止发生产后出血。

(7)醋酸阿托西班可重复使用,第二周期使用时仍应从单剂量开始。

十二、药物引产护理常规

(一)缩宫素引产护理

1.引产前须了解缩宫素引产的目的

2.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晚期妊娠引产指征:过期妊娠、胎膜早破、预产期临近需提前终止妊娠者;死胎及严重畸形儿;中期妊娠引产者,多用于在实施各种引产方法的同时加强子宫收缩;妊娠足月时执行催产素激惹试验(OCT);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

(2)禁忌证 骨盆狭窄、明显头盆不称、胎位异常;有产道阻塞者;胎儿窘迫;严重内外科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者。瘢痕子宫、双胎者慎用。

3.注意事项

(1)缩宫素引产前应测量孕妇的血压,听胎心,检查宫颈、宫口、先露等情况。

(2)缩宫素引产宜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先用生理盐水或乳酸钠林格静脉滴注,调整滴速后加缩宫素混匀,常用浓度为0.5%(2.5U缩宫素加入生理盐水或乳酸钠林格500ml溶液中,静脉滴注),滴速开始一般为1~2mU/min(4~8滴/min),根据子宫收缩情况,每15~30min调节一次滴速,一般每次增加1~2mU/min(4~8滴/min),直至出现有效宫缩(判断标准为10min内出现3次宫缩,每次宫缩持续30~60s,且伴有宫颈缩短和宫口扩张),最快滴速一般不超过60滴/min,最大浓度不超过1%。

(3)引产时,应告知孕妇不可自行调整滴速,若擅自调快滴速,则可造成宫缩过强、胎儿窘迫甚至子宫破裂等严重后果。

(4)在引产期间,应密切观察宫缩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胎心情况及孕妇主诉等,根据宫缩情况,每30~60min调整滴数并记录。如发现血压升高,应减慢缩宫素滴注速度;如发现10min内宫缩超过5次、宫缩持续1min以上或胎心率异常,应立即停止引产并报告医师,以防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或子宫破裂。

(5)缩宫素引产一般在白天进行,一次引产用液不超过1000ml,不成功时第2天可重复或改用其他方法。

(6)在缩宫素引产过程中,如需提高浓度,应准确计算滴数,经双人核实后方可执行。调节速度公式:原浓度×原滴数=新浓度×需要滴数。

(二)地诺前列酮栓引产护理

1.用药方法

采用阴道给药,由医师根据适应证将栓剂置于阴道后穹隆,将栓剂旋转90°,使其横置于阴道后穹隆深处,听胎心并记录。置药后孕妇需卧床休息30min,直至药物充分吸水膨胀,30min后若无脱落,则可下地活动。

2.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具有阴道分娩条件;有临床引产指征;宫颈Bishop评分≤6分;无前列腺素E2使用禁忌证(如哮喘、青光眼、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

(2)禁忌证 瘢痕子宫,如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体部手术史、子宫颈手术史或宫颈裂伤史;难产或创伤性生产史;明显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急性盆腔炎、阴道炎或有盆腔炎史;有急产史或3次以上足月产史的经产妇;多胎妊娠;已开始临产;正在静脉点滴缩宫素;已知对前列腺素过敏;在本次妊娠内,有前置胎盘或无法解释的阴道出血。

3.注意事项

(1)放置地诺前列酮栓后,应向孕妇交代注意事项,嘱孕妇自数胎动,注意宫缩,出现宫缩后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2)用药后注意观察宫缩的频率、持续时间、强度,警惕宫缩过强。

(3)每小时听胎心一次,临产后参照产时护理常规予以处理。

(4)关注孕妇自觉症状,若出现腹痛、阴道流血增多或排便感,应及时行阴道检查。

(5)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汇报医师,取出栓剂并记录:①出现每3min一次的规律性疼痛的宫缩;②自然破膜或人工破膜;③出现过强宫缩或子宫强直性收缩迹象;④胎儿宫内窘迫;⑤孕妇使用地诺前列酮栓后发生系统性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心动过速;⑥用药24h; ⑦宫颈Bishop评分≥7分;⑧如需缩宫素引产,则须在地诺前列酮栓取出至少30min后进行。

(6)宫缩过频,即10min内出现5次及以上宫缩;宫缩过强,即在连续两个10min内,宫缩持续时间>90s。

(7)强直性子宫收缩的特点是子宫强烈收缩失去节律性,宫缩无间歇。如一旦出现强直性子宫收缩,应立即给予宫缩抑制剂(5%葡萄糖溶液20ml+25%硫酸镁溶液20ml),5~10min内静推;或盐酸利托君注射液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20~30滴/min。如宫缩不能缓解,应行剖宫产术。

(8)地诺前列酮栓使用后的产程特点:用药后可以有效、快速启动产程并缩短产程,故需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提前做好接生准备。

(9)包装与贮藏:地诺前列酮栓的包装规格为1枚/盒。本品应密封在原铝箔包装中,存放在-20℃至-10℃冷冻室内。

(三)水囊引产护理

1.概述

水囊引产是指将水囊放置于宫壁和胎膜之间,使宫内压增高,并机械性刺激宫颈管,诱发和引起子宫收缩,促使胎儿和胎盘排出的一种终止妊娠方法。

2.严格掌握水囊引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可阴道试产者,排除禁忌证。

(2)禁忌证 急性传染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如心力衰竭);妊娠期反复有阴道流血者;生殖器官炎症或全身其他处有感染病者暂缓引产,经治疗好转后,可考虑进行;低置胎盘;24h内体温在37.5℃以上者;瘢痕子宫者慎用。

3.注意事项

(1)放置水囊后行胎心监护20~30min,并告知孕妇相关的注意事项,如无不适症状,可下床活动。

(2)监测体温、脉搏,每日3次;观察有无感染症状,如有寒战、发热,应及时通知医师,取出水囊,并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

(3)放置水囊后,应密切观察宫缩情况及阴道流血、流液情况。

(4)每小时测量一次胎心,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必要时行阴道检查。

(5)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取出水囊:①强直性宫缩或宫缩过强;②阴道有活动性出血或胎膜破裂;③体温升高并超过38℃; ④放置时间超过24h。

十三、外倒转术护理常规

(一)概述

外倒转指对孕妇的腹部加压,使胎儿以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为头位先露的操作。外倒转的短期益处是可以增加分娩时头位先露的机会,最终目的是将分娩时的非头位先露转为头位先露,从而增加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二)处理原则

1.外倒转的时机

一般建议在孕36~37周,明确胎位之后进行。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建议在孕37周及以后行外倒转。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COG)建议初产妇在孕36周以后、经产妇在孕37周以后行外倒转。

2.手术禁忌证

手术禁忌证包括有绝对剖宫产指征、7天内发生过阴道流血、胎心监护异常、明显的子宫畸形、子宫肌瘤、胎膜早破、多胎妊娠。

(三)护理

1.一般护理

按普通产科护理常规予以处理。

2.主要护理

(1)术前护理 ①给予心理支持。向孕妇讲解外倒转术的相关知识,减轻紧张、焦虑情绪,帮助其树立信心,取得其配合。②做好剖宫产术的术前准备。完善常规检查,行药物过敏试验、交叉配血试验。③术前禁食6h,禁饮2h,或遵医嘱执行。④开放静脉通道,操作前30min使用宫缩抑制剂(首选盐酸利托君),以减轻操作刺激子宫而诱发宫缩。⑤嘱孕妇排空膀胱。

(2)术中配合 ①入室后、麻醉前听胎心并记录,评估宫缩抑制剂的滴速,以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宫缩情况。②持续心电监护,遵医嘱给氧。③做好紧急剖宫产准备。④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孕妇情况(主诉、宫缩等)及胎心变化,随时做好记录。⑤关注孕妇情绪,给予安慰,指导做好深呼吸,尽量放松。⑥外倒转术成功后,予大毛巾卷和多头腹带固定胎位,行胎心监护20min。⑦一旦发现胎心率异常,暂时停止操作,监测胎心,根据胎心恢复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操作,若胎心不能恢复,则考虑启动紧急剖宫产。⑧若操作过程中孕妇出现频繁宫缩,则可逐渐增加盐酸利托君注射液的滴速,同时指导孕妇放松。

(3)术后护理 ①入病房后,于床边行持续胎心监护30min,如胎心监护正常,则继续听胎心,每小时6次,以后按产前护理常规监测。如有胎心监护异常,应立即汇报医师予以处理。②入病房后测量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如实施麻醉,则按麻醉方式做好监测。③如实施麻醉,则根据麻醉方式取合适体位。④给予软食。⑤密切观察宫缩、子宫张力、胎心、胎动,有无腹痛、阴道流血、流液等症状,及早发现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及时汇报医师积极处理;若无明显宫缩,则遵医嘱停止使用宫缩抑制剂。⑥外倒转术后次日再次行胎心监护,评估胎儿宫内状况。⑦对于外倒转术失败的孕妇,应给予更多关心、安慰。

(四)出院指导

1.自我监测

指导孕妇自数胎动,若出现胎动异常、腹痛、阴道流血流液,应随时就诊,并向接诊医师说明病史。

2.随访

术后1周或遵医嘱行产前门诊复查。

十四、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护理常规

(一)概述

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指有前次剖宫产史者,在再次妊娠时采用阴道分娩的方式终止妊娠。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不仅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静脉血栓、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减少对再次妊娠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降低新生儿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存在子宫破裂、产道撕裂、再次急诊剖宫产等风险,以及母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明显提高。

(二)处理原则

准确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严密监测产程,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完备的应急预案。

1.TOLAC的适应证

(1)孕妇及家属有阴道分娩的意愿,这是TOLAC的必要条件。

(2)医疗机构有抢救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并发症的条件及相应的应急预案。

(3)既往有一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史,且前次剖宫产术顺利,切口无延裂,如期恢复,无晚期产后出血、产后感染等;除剖宫产切口外,子宫无其他手术瘢痕。

(4)胎儿为头位。

(5)不存在前次剖宫产指征,也未出现新的剖宫产指征。

(6)两次分娩间隔≥18个月。

(7)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前壁下段肌层连续。

(8)估计胎儿体质量不足4000g。

2.TOLAC的禁忌证

(1)医疗机构不具备施行紧急剖宫产的条件。

(2)已有2次及以上子宫手术史。

(3)前次剖宫产术为古典式剖宫产术、子宫下段纵切口或T形切口。

(4)存在前次剖宫产指征。

(5)既往有子宫破裂史;或有穿透宫腔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史。

(6)前次剖宫产有子宫切口并发症。

(7)超声检查显示胎盘附着于子宫瘢痕处。

(8)估计胎儿体质量为4000g及以上。

(9)存在影响阴道分娩的内外科合并症或产科并发症。

(三)护理

1.一般护理

按普通产科护理常规予以处理。

2.主要护理

(1)术前准备 ①遵医嘱留送各种急诊检验标本,如血常规、凝血功能、交叉配血、备血等,并了解结果。②临产后即开放静脉通道、备皮等,完善术前准备,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做好紧急剖宫产准备。

(2)产时护理 ①监测产妇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关注尿量及尿色。②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注意产妇主诉,关注子宫有无压痛,以及子宫张力、宫底高度、阴道流血等情况。③密切观察胎心变化并记录,行持续胎心电子监护观察胎心率变化,判断胎儿宫内状态。④及时完成辅助检查,如B超、监护、血标本检查等。⑤在产程观察过程中,如出现产程停滞或胎头下降延缓,应及时汇报医师,可放宽剖宫产指征;第二产程时间不宜过长,应适当缩短第二产程,必要时可行阴道手术助产,助产前需排除先兆子宫破裂。⑥产程中加强观察,如出现以下征象,则提示有子宫破裂的可能:异常胎心监护(晚期减速、变异减速、胎儿心动过缓);胎方位摸不清;胎头较前上升;产程进展消失;急性发作性瘢痕压痛;产妇心动过速、低血压、晕厥或休克;血尿;严重的腹痛,特别是在宫缩间歇期持续存在者;阴道异常流血;腹部轮廓改变;正常宫缩消失,应实施紧急剖宫产,尽快娩出胎儿,术前呼叫新生儿科医师到场协助抢救新生儿。⑦推荐在产程过程中使用硬膜外麻醉镇痛,以减轻产妇疼痛,并满足手术产的麻醉需求。

(3)产后护理 ①预防产后出血:分娩后及时给予宫缩剂,密切观察阴道流血的量、颜色及性状。②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观察有无低血容量症状,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等,积极查明产后出血原因,并且考虑子宫破裂的可能。③继续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注意阴道流血的量及性状,如发现阴道流血不凝固,应及时报告医师。④产后不推荐分娩后常规探查子宫下段完整性。⑤产褥期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及时更换会阴垫,保持会阴清洁,防止发生感染;根据产妇身体状况给予母乳喂养指导。

(4)心理护理 向产妇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减轻其恐惧心理,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3.并发症护理

(1)子宫破裂 参见子宫破裂护理常规。

(2)产后出血 参见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四)出院指导

参照阴道分娩产后护理常规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