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历代名胜古迹记文笺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黄公生祠[296]记

金达

作者简介

金达,(1506—1577),字德孚,号星桥,江西浮梁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诸大绶榜进士第三人,会元。授翰林院编修。金达平生为文操笔立书,雄伟典丽,进士高第后,所撰写的奏章大多寓意深刻,言辞得体。官南京国子监司业。卒年七十一岁。著有《星桥集》等。

原文

先是令浮[297]者,有以福泽于民,民亦义于必报。故当其去,民或留衣冠,树碑记德以识不忘。然此皆在于期月[298]三年之后,未有莅政未久而民祠而祀之者也。我健所[299]黄公,以今年二月拜天子命,来治吾浮。仅九月即以内艰[300]去。于是民悲泣不胜,咸不忍舍。相率即治之西偏建祠祀公。公感民何以至此?盖浮民不蒙安静之福久矣!而上之人乃以浮之俗为嚣悍[301]难治,良可慨也。公青年宏才,且为贵公子。蕞尔[302]小邑,烦公汰靡费及诸冗役。士大夫东西行过是者,捐俸人为之馈,不毫发累民。或公出,革百里供帐,而糗粮自为之备。自奉之薄,人弗堪焉。民有讼,公进之膝下,俾尽其言,徐以理曲直之。未尝惑群听,徇私情有所出入。是故垂白[303]扶杖,能道往昔事者,相见论令之贤否,均曰:“清廉之守,正直之操,数十年来未有如公者也。”他如重学校以敦教化,立保甲以厚风俗,建社仓以备荒歉。戒徒隶[304]不使入乡,革书算不使弄法。善政缕缕,悉公恺悌[305]之心发之。非如他令务赫赫之名以自炫者。然则公任虽未久,而其惠爱乃长子孙者所不逮。疮痍困惫民得以乐生兴事,日煦煦[306]焉。享生养安全之福,非公赐而谁赐哉!生祠昉于汉之于公[307]。后如杜轸[308]、荀勖[309]、陆云[310]、狄怀英[311]辈,炳炳于晋唐宋间。我浮循此行之,固非有所私比以谀说乎公,亦非公之所屑者。心心相感,殆非偶也。虽然,公岂无所本哉?公之先大夫镗,初以兰溪令徵拜御史。逮后见沮权勋[312],左迁[313]滨州。滨人木而祝之[314]。遗爱在民,两世一辙。人谓公家学有源,治民有谱,信不诬已。郡志列镗名贤,有曰:“正直立朝,白笔褫[315]权奸之魄;存心爱物,甘棠[316]系黎庶之思。”公系民之思有日矣!由此陟台谏,立朝端,谅必能为天下作福而于前有光。名勒鼎彝[317]可卜[318]也。独浮祀乎哉?祠成,王廷辅等属余记之。余不能文,姑述公神化[319]之速,以告后来者。公歙人,名应坤,字惟简,健所其号也。起家戊辰进士。

简析

明代歙州人黄应坤来任浮梁县令才数月,便因遭母丧而离任。离去之日,“民悲泣不胜,咸不忍舍”。离去之后,邑人又共同商议为他修建生祠以供奉。这是浮梁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事情。生祠建成之后,作者遵嘱撰写了这篇记文。在文中他明确指出了“公感民何以至此”的真实原因,并详细阐述了黄公在短短几个月的任职期间所实施的一系列善政。一、宽政爱民。“汰靡费及诸冗役。”“不毫发累民。”二、廉洁自奉。“或公出,革百里供帐,而糗粮自为之备。自奉之薄,人弗堪焉。”三、公正明察。“民有讼,公进之膝下,俾尽其言,徐以理曲直之。未尝惑群听,徇私情有所出入。”四、重教化俗。“重学校以敦教化,立保甲以厚风俗。”五、储粮备荒。“建社仓以备荒歉。”六、整肃吏治。“戒徒隶不使入乡,革书算不使弄法。”真可谓“善政缕缕,悉公恺悌之心发之”。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黄公的敬仰之情,也表明了自己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仅在于“述公神化之速”,更在于“以告后来者”。由衷地希望黄公这种廉洁爱民,雷厉风行的为政风范在今后能够得以传承与弘扬。拳拳之心,溢于言表,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