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百丈诗词心 千般风物情——韦华荣古体诗词集《陌上小重山》序
◎陈纸
早听说韦华荣先生近几年勤于创作,已集古诗词数百首,欲编册子出版以记之。今天,所有作品陈设于眼前,还是令我大吃一惊。遂恭敬捧手,欲虚心学习。又恰逢三月底一天,其郑重言请,要我写点感想,便不敢不说。因本人对古诗词未作深入研读,亦未曾写过半首,故权作题外话,或只当是学习体会,不当之处,还望作者及读友们海涵。
先从其人说起:认识韦华荣先生,是在南宁市唐人文化园。时吾乃一介穷书生,只好徜徉于旧书摊,以期能遇到大惊喜,又能捡个大便宜。而韦华荣先生纯粹是“淘宝”,几次在旁细心观察,只要是老旧物件,只要看上,慷慨大方,皆收入囊中。有一次,“淘”得一堆奇石,计币数千元,他眼都不眨,装上,拉着堆车就走。都不记得哪一天的哪个时辰,是他,主动跟我打招呼,并且热情邀请我,到他花鸟市场铺面饮茶闲谈。
吾乃简单粗糙之人,却终因抵不住他几次“纠缠”,去了他店铺参观,但见店内玉器琳琅,宝物满目,不愧是赚大钱的主儿。然韦华荣先生却轻描淡写说:“纯粹玩儿!”
后来才知,韦华荣乃广西武鸣罗波镇伏岜人氏,穷苦出身,未读高等学校,十四岁就在家务农,锄地种田,挑水打柴;改革开放之初,走出家乡,于商海沉浮,摆过地摊,跑过运输,积半生经历,现以成功人士上岸,留下丰盈家业,交予儿子韦家良打理。其子勤勉励志、聪慧孝顺,将一“福牛”品牌饲料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让年刚六十二的韦华荣先生颇为顺意安心,得以乐享时光,专心做他最想做的事情。
再后来才知,韦华荣先生到唐人文化园“淘宝”亦是消磨时光方法之一种。其对旧书表面不太感冒,实则我认识之大谬也。原来,看书一直是韦华荣先生的嗜好。其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在邻近上林县城做生意六年,县里图书馆里的文学书他几乎看了个遍。后虽转移经商多地,风风雨雨的竞争环境中,阅读仍是他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盖因其读书颇多,又因经历丰富,感悟良多,不吐不快,故现已悄悄付诸实践,吟诗作词起来。而且一写,就是古体诗词,甫一收集,竟多达两三百首。
今人多喜西洋文句。小说家们一谈天,皆言“西方魔幻”,好像不靠西方,倒是离先叛祖,尤其擅作古诗词者,可能被认为食古不化的“另类”。其实,稍往回看,言道古章没落,却早有气象一番。三曹称雄,太白登仙,屈子九歌,两谢并立,子美化圣,一点灵犀,凤翼无双;宋词音律曲调演变,传承革新,留香文化阆苑,雕车竞走天街,宝马争驰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犹苏东坡幸稼轩豪情相继,柳三变听寒蝉冷落伤情,李清照惊鸥鹭傲视群芳……
俱往矣,数当下人物,鲜有诗词歌赋者。今韦华荣先生集子《陌上小重山》呈于台前,认真习之,乃知,收入《陌上小重山》中的这几百首作品。古诗中,以七律或准七律、五言、七言或准绝句为主体;词就不得了啦,粗粗一数,词牌名竟多达几十种。从长相思、清平乐、卜算子、雨霖铃,到太平令,少年游、忆秦娥、解语花、小重山……按内容分,有叙事,有抒情,有送别,有山水田园,有人生感悟,还有怀古咏物,应有尽有。翻阅这些古体诗词,真的为他旺盛的创作欲及丰富的创作量而惊叹;也为他作品中呈现的复杂斑斓的艺术世界而敬佩;当然,更为他能如此熟练掌握各种词牌并进行娴熟创作而称奇!
其实,活之一生,灵蠢喧寂,全在各人。毋庸置疑,韦华荣先生自幼热爱阅读,怀有文学情怀。到花甲之年,重拾旧好,勤奋创作。印象中,其讷言少语,和善恬闲。殊不知,却好蹈险经奇,立独性孤诣,心如稚儿之奔花野,农夫之进闹市,追新逐奇,深思以断,不苟活惰怠,不与卑庸为伍,涵幽情于浮嚣,默然耕耘,终得成果,亦有欣慰。
概括说来,《陌上小重山》是对他几十年创作积累的珍贵馈赠。他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心灵里的所思所感,寄情于中国传统而古典的古体诗词中,那扑面而来的或朴素、或绚丽,或清雅、或浓烈,或明快、或舒缓,或轻盈、或厚重、或诙谐、或庄严的物态絮语,在瞬间被捕捉,以诗词之心观之,产生出一首首充满性灵的文字,呈现出千般的风物人情。真正是:“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山水相依,诗画相融,多少时代的颂歌、凝神的刹那,皆化成诗词句子,寄存在他灵魂的故乡。
读韦华荣先生的古体诗词,会很快全然忘记其诗词的体例,而自然进入他当下的状物抒怀世界里。就像一个独立行走的人,越过一道藩篱、跨过一座小桥、探过一道矮墙,听到一曲赞歌、发现一朵小花、望见一条小船、掬起一汪小泉、瞥见一道彩虹……最后静叹一番感慨,陷入一段沉思……
最难得的是,韦华荣先生将曲高和寡的古诗词从历史文化的神坛上请下来,随意地牵着,就走进了当代生活的角角落落。身边的所有事物,似乎无一不能入诗入词,这很自然地想起齐白石笔下的小瓜小草和小蜜蜂,虽那么日常,那么亲切,却弥漫着一种普通的感触与感动。
从那考河到齐心抗疫,从八桂行到赞邕城,再到家乡武鸣;从大明山、青秀山到起凤山、伏岜山;从两江桃花、邕江边、植物园,到小区夜晚;有回家过年、江岸野餐、鸳鸯火锅,还有宅家发呆;有野火枯草、路边野花、油菜花开、育花大棚,还有酿酒、煎饼、小巷小吃、壮家糯馍;有三角梅、紫云英、红叶、冬阳、大雪、水草和霜,还有苦楝树、枫树和梨花,甚至连酒鬼、蜗牛、胖老鼠、青蛙、麻雀、大葱、冬瓜、月饼,都单独为题,写成了古体诗词,而且写得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生动有趣。
更难能可贵的是,韦华荣先生虽年逾六十,语言丝毫不显老态,有反映大气磅礴时代的豪言壮语,更多的是清新细腻的小感觉,甚至有点“花溅泪”的小感伤。词中,譬如:“古今事,风和雨,史无穷。昙花一现,岁月流逝总匆匆。枕上滴痕春梦,流水落花也恨,但有墓头松。回望乾坤里,旭日照归鸿。”(《水调歌头·雨中遐想》)又如:“疏风早晚微微冷,热凉四季经年。入冬时刻上青山,午间阳暖减衣棉。过往一腔心上事,顿时消散云烟。平时寡闷难欢言,今天红日照篱园。”(《临江仙·南宁初冬》)……诗中有:“闲来无事煮清茶,临帖读书红日斜。偶作小诗三两首,呼朋浅酌赏菊花。”(《闲适》)又有:“陌上秋风树己凋,回头天外玉峰高。黄莺树上悠然语,壑壁枫林换锦袍。”(《大明山·秋》)还有:“仰观墙头树叶葱,何时飞禽占技丛。轻声啼唤父母喂,他日茁壮展雄风。庭院垂帘撩绿影,丹青落笔露华浓。人来不惊巢中睡,才知此鸟叫春红。”(《墙上画》)……读来缠绵悱恻,拨动了心灵最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
总之,诗词者,天地之心也。对于生长于斯的中国人来说,诗词是沉淀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是穿越千年与心灵沟通的载体。它承载着岁月的积淀,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其中抒发的山河美景与精神意蕴,通过时空隧道,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而写诗填词对于韦华荣先生来讲呢,按他自己的说法,表面上看是因为兴趣,实际上,是他的所思所想和经历体验不断淤积的情感和思想冲撞后的表达,而且,不吐不快。
今人不停地发问:古体诗词如何立足当代,创新发展,让它焕发新时代的神采?其实,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为此,在一定程度上,《陌上小重山》或许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
无须讳言,韦华荣先生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其在诗词技法上,还有,在诗词的精神表达层面上,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比如:文学性不够;有极少数词在韵部使用时邻韵、换韵、凑韵、连韵等用韵不恰当;意象运用、细节发现、情感挖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情语”的遣词造句尚少经营;有的地方意脉有断裂,起、承、转、合的排布稍欠讲究;有个别生造词现象等。
不过,诗词路漫长,字字皆珠玑。尝闻推敲源于贾岛,亦不可忘。大凡文辞练达者,非数十年,甚至一辈子苦功所不能至也。但我们也不能对爱好者韦华荣先生过分苛求,毕竟,古体诗词写作于他,只是寄托和安顿灵魂的方式罢了。由此,只要写着,他就是充实而愉悦的!
是为序。
(陈纸,本名陈大明,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广西写作学会理事、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西桂学研究会会员,出版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评论若干,获中国小说学会首届“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一等奖、第六届“《北京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第十二届广东省“《作品》奖”,曾就读于中国文联第七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研班及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第八届全国青年作家高研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