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故宫里的明清史·明朝2:谁是故宫第一的创造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1
故宫里的第一位小皇帝

这位小皇帝是怎么创造出好几个故宫“第一”的?

少年天子

这册开篇要说的这位小皇帝,就是正统皇帝朱祁镇。他登上皇位的时候才9岁[1],要放在现在啊,才上小学三年级。这位小皇帝,创造了好几个故宫的“第一”。首先,他是第一位出生在故宫的皇帝。在他之前的5位明朝皇帝,都是在故宫建成之前出生的。其次,他是明朝的历位皇太子中册立时年龄最小的一位,才出生84天就已经被立为皇太子了,也就是说,那时候他还不到3个月大,是故宫里第一位这么小就被立为皇太子的。什么是皇太子?皇太子就是皇帝的接班人。一般情况下,皇帝选择皇太子,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的祖父洪熙皇帝朱高炽,是27岁被立为皇太子的;父亲宣德皇帝朱瞻基,是26岁被立为皇太子的。而他这么小就当上皇太子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的母亲孙贵妃,是宣德皇帝最宠爱的妃嫔。宣德皇帝感情用事,不仅让小小的朱祁镇做了皇太子,还让孙贵妃做了皇后,搬进坤宁宫,逼原来的胡皇后主动退位,离开坤宁宫,搬到长安宫(今景仁宫)。按照规定,皇太子是有很高的待遇的,所以朱祁镇从小就生活在“福窝”里,享受着锦衣玉食。年幼的朱祁镇不仅受到宣德皇帝的喜爱,也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有一天,宣德皇帝把他抱在膝盖上,问他:“你将来做了皇帝,能让天下太平吗?”刚刚会说话的朱祁镇说:“能!”宣德皇帝又问他:“如果有犯上作乱的,你敢亲自率领大军去讨伐吗?”他回答:“敢!”这两个响亮的回答,肯定是朱祁镇脱口而出的,幼小的他还不能明白自己所肩负的期望有多重。

朱祁镇创造的第三个“第一”,就是他成为了故宫里的第一位少年天子,也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孩童皇帝。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家家户户都还在过年,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突然传出噩耗,37岁的宣德皇帝去世了。只有9岁的朱祁镇继承皇位,成为正统皇帝。

接受系统的教育

与此同时,朱祁镇还创造了第四个“第一”,故宫里第一位继位前还没有上过学的皇帝。

因为正统皇帝继位时年纪太小,国家大事由张太皇太后做主,再由朝廷的内阁具体料理。而小皇帝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小皇帝学习的地点,主要在文华殿。

在如今故宫太和门的东面,有一座红墙环绕的建筑,就是文华殿。走进文华门,就进入了文华殿庭院。庭院的前面是文华殿,后面是主敬殿,两殿之间由一条走廊连接,这种两横一竖的布局就像一个“工”字。在“工”字建筑布局的东西两侧,还有厢房。自从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今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被火烧毁以后,文华殿也成了皇帝日常办公的地方。当初宣德皇帝病重的时候,就是在文华殿,把朱祁镇托付给身边的大臣的。

正统皇帝读书接受教育,主要依靠“三杨”,“三杨”指的是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人历仕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宣德皇帝去世后,在张太皇太后的支持下,继续在内阁做官,成为四朝老臣。当时,正统皇帝连启蒙教育都还没有接受过,“三杨”等大臣针对他的情况,建立起严格规范的经筵制度。

什么是经筵?“经”指经典,主要是儒家的“四书五经”;“筵”的本意为竹席,引申指座位,此处是讲席的意思。合起来,经筵就是儒臣给皇帝上课,讲授儒家经典、治国之道等,经筵制度也就是皇帝学习的制度。给皇帝讲课的官员叫经筵讲官。通过经筵,君臣共同学习经典,相互研讨,结合朝政实际,阐发儒家思想。明初,经筵没有固定的日子,也没有固定的场所,正统初年,开始成为常规的礼仪,每月的初二、十二、二十二举行经筵,寒暑天暂且免除。经筵之外,还有日讲,日讲的礼仪并不算烦琐,但要求皇帝反复诵读规定的功课。就这样,年幼的正统皇帝开始在文华殿,接受正规系统的儒家传统教育。

从9岁到16岁,正统皇帝逐渐长大。在这段时间里,治国大政主要靠张太皇太后。她就是前面我讲过的“五全皇后”张氏,也就是正统皇帝的祖母。张太皇太后成了幼小的正统皇帝的主心骨,对宣德皇帝留下的朝廷大臣,比如著名的“三杨”非常信任,继续留用,保证了朝政的正常运转。

正式定都北京

可以说,正统皇帝几乎是伴随着北京城和北京皇宫三大殿的建设长大的。正统二年(1437年)到正统四年(1439年),朝廷全面兴修北京的城池门楼,每座城门都建起一座高大的门楼,门外立起牌楼。原来的木头桥,都改成了坚固的石头桥,两座桥之间还设有水闸。护城河堤岸用砖石砌起来,河水环绕北京城,连接起大运河。而且在北京城的4个城角都建起角楼,角楼和每座城门还构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既结实,又壮观。正统五年(1440年)三月,正统皇帝下令重建皇宫三大殿、乾清宫和坤宁宫。正统六年(1441年)十一月,经过1年多的艰苦施工,三大殿、乾清宫以及坤宁宫终于重修完成!正统皇帝宣布,在全国实行大赦,给罪犯重新做人的机会,还宣布定都北京!虽然早在永乐皇帝朱棣统治时期,明朝就已经将首都迁到了北京,但南京还一直保留国都的称呼。明朝的首都到底是设在南京,还是设在北京,这件长期悬而未决的大事,终于在正统皇帝统治时期得以落定。

第二年,也就是正统七年(1442年)五月,由张太皇太后做主,为16岁的正统皇帝举行盛大的婚礼。朱祁镇又创造了故宫的第五个“第一”:第一位在重修好三大殿、乾清宫、坤宁宫的皇宫,举行大婚典礼的皇帝,而他的皇后钱氏,则成为明朝第一位从大明门抬进皇宫的皇后。


[1]本书人物年龄统一按照虚岁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