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滋味:寻味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清欢

北宋名家程颢认为:老年人生活,应该像孩童一样丰富多彩。凡事天人相悦、心旷神怡可以永年。这代表了许多中国人的心声。有诗为证: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林语堂先生这样注解:这首小诗,在“至善至德”的情感中,浸润着人生的理想。他认为,人生真正的目的,存在于乐天知命以享受朴素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态的和谐。讲求心灵品位、不苛求物质,这种善享生存的乐世态度,历经周折,自然永存,我们不妨称之为“清欢”。人、自然融合为一体的人文追求,如同一束和煦而温暖的阳光,催生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延续的不竭动力。

如今,先进的机器生产和智慧创造,经济如泡沫般呈几何增长,远远超越你的想象。追名逐利的喧闹中,现代人成了利益的奴隶。谁都可以贴上繁忙的标签,无暇顾及或根本想不到去享受所创造的所谓“财富”;巨贾偶尔做一次农活,名媛稍微料理一下家务,居然成了各种媒体的头条!显然,善享生存,真的成了人生的奢侈品!

这种奢侈品有种味道。古人体味得不浅,宋朝时期,大文人苏轼陪着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写下这么一阕词,“雪沫乳花浮午残,蓼茸高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在细雨斜风、淡烟疏柳中,浅酌漂浮着乳花的自酿小酒,细品散漫着清香的野菜嫩芽,这就是苏轼心中的清欢,是他梦牵魂绕的人生境界:人世间气象万千,各种欲望由人挑挑拣拣,人的感觉被繁杂忙乱麻醉了;但如此平静、疏淡、素朴,浸润着味蕾,悄然漫越血管,任由氤氲你心房的曼妙,苏轼体味得特别入心,心尖颤动不已,“人间有味是清欢”自然发自肺腑。现代人也有这种感觉——妈妈的味道,而且一出现,就成为国民级亲近的一个名词。妈妈煲的汤、煮的粥、拌的菜、蒸的馍、擀的面,熟悉的是菜肴,脑子里浮现的是妈妈的身影,内心涌起的,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温暖。与物质的淡往,对心灵品位的讲究,轻歌曼舞的清欢,无言地戏谑了膏泽脂香一把。那些无心的人啊,常常为所谓的“高大上”抓耳挠腮,两脚不着地。不想,高贵的载体,竟是一种味道。就在这迟疑的当儿,清欢如同找娘的孩子,一溜烟儿跑开去,找心仪的人了!

这种奢侈品也是影子。我奶奶活到九十多岁,还坚持自己养鸡。择好菜叶子,洗净剁碎,拌上麸皮,抛撒到鸡舍。噔噔的剁菜声、咕咕的唤鸡声,与鸡子利爪扒地的吱吱声呼应着。这个画面,常常定格在我家堂屋的大门里:阳光拖曳着老人的身影,时而瘦长,时而圆润。这种平民所崇尚的消闲,与晋时陶渊明的“夕露沾我衣”“鸡鸣桑树颠”异曲同工——一任红尘滚滚,心中清风朗月。后来,读了唐朝诗人段成式的“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才真正悟到奶奶高寿的原因:一个人要有放下一切的心态,可以静观光阴一寸寸移动、消失,可以细数日月星辰的浮沉,只去淡然地融入,耗散的是阳光,汲取的却是精华!当嘈杂要退化了我们的听觉,利益麻醉我们神经的时候,要不要再识铁杵磨针的那股韧性,唤醒心头暗长的那份静闲呢?混沌的身影,当然能沉淀出清高的品性!

这种奢侈品更是回甘。品茶时,茶汤入口,微苦微涩;含着,轻轻地吐气,用鼻子送气,然后慢慢地送进喉咙,滑进肠胃,张开嘴巴,轻轻吐口气!哇,这就是回甘——回味淡淡的醇香味!人间百味是沧桑,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更富意味。他的《终南别业》中,有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让人爱怜不已:走到溅水无存的山尖,山穷水尽的失落难免出现。但云起的壮观,刹那间涤尽隐忧:有云还愁雨吗?!勇往直前之后,或许面对的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会有别的路;即使无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身在绝境,心游太空,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哪儿有什么穷途末路!“宠辱不惊,看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云卷云舒”,那份豁达,那份淡泊,那份自在,才是人生最美的驻足!

“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独闲者操其权”,现代生活,会有很多割舍不下的东西。追求之余,走进清欢,也给心灵放个假;尘封喧嚣和烦恼,托与清风朗月,随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