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君臣对垒
片刻之后,哥舒策来到了大明宫。
“臣,大乾隐卫监察司提督哥舒策拜见陛下!”
“你们大乾隐卫不是国之羽翼吗?不是国之利刃吗?”
熙和帝俯瞰着御阶下躬身而立的哥舒策,语气中满是嘲讽:
“如今瓦剌人打倒了神京城下,却未有一点风声传来,你们隐卫该作何解释?”
“陛下,自从三年前,您就让户部停了大乾隐卫的支应,给了……”
哥舒策目光看了一眼戴权,又朝着大明宫阴暗处看了一眼,“给了皇城司、内卫,隐卫探事为了糊口,不得不转行了,怠慢了差事,也在所难免!”
哥舒策语气恭敬,眼神却玩味的看着熙和帝,骨子里就散发着不满。
“你——大胆!”
熙和帝差点没被哥舒策的神色语调气得吐血。
首辅洪万年更是出班怒斥哥舒策道:“哥舒提督,既然你大乾隐卫不能为国效力,国朝要来何用?不如散了吧!”
对上洪万年,哥舒策面露不屑,冷冷道:
“一直以来,朝中诸公视我大乾隐卫为腹心恶疾,叶太师、洪首辅更是多次上书让陛下解散大乾隐卫!”
哥舒策笑的越发阴冷,“只可惜,洪首辅权势滔天,也改不了太祖铁律,如之奈何?”
“你,你跋扈!”洪万年指着哥舒策怒骂。
“怎么也没首辅大人调派广宁府民壮给自己修祖宅跋扈!”
哥舒策直接了当抛出一个情报,洪万年瞬间头大,“此事臣不知,请陛下明察!”
“当此国难之际,此等鸡毛蒜皮之事,莫要污了朕的耳朵。”
熙和帝倒不是有意维护洪万年,而是现在绝对不可以动首辅。
“呵呵!”
殿上传来两声冷笑,哥舒策的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熙和帝也是头一次见到有如此胆大的臣子,一双狭长的凤眼眯着,看向哥舒策已经动了杀心。
哥舒策抬头毫不在意的与熙和帝对视,口中阴冷之意更甚三分,
“近三年,我大乾隐卫,未曾招纳一人,倒是一直被不知名势力袭扰、出卖,暗桩损伤207人,失了情报也在所难免!陛下若要问责,臣可自尽!”
熙和帝脸皮一阵抽动,心中也不禁惶恐。
大乾隐卫这三年日子过得如何,他很清楚。
让户部停了对大乾隐卫的拨款,是他的授意,反正大乾隐卫也有太上皇的九华宫养着,他何必再掏一份钱?
至于锦衣卫、皇城司、内卫对大乾隐卫也多有袭扰,那只不过是下面的人在别苗头,有什么大不了的?
只是熙和帝不知道的是,这三年大乾隐卫竟然损失了207个暗桩,现在听来也觉得触目惊心。
面对哥舒策的诘问,熙和帝心中莫名的发虚,忍不住双眸微闭,按照曹太后所说,这可是他未来的家底,熙和帝当然心痛。
可哥舒策竟然敢对他无礼,熙和帝觉得面皮无光,现在杀了哥舒策倒是不至于,就想命人将哥舒策拖出杖责!
纵然他错了,他也是君!
白虎哥舒策纵然为国屡立奇功,只这一次的疏忽,就能斩了他!
就在熙和帝动了杀心的时候,哥舒策脸上的笑容却越发阴冷,原本躬着的身子,也站直了!
城外大军压境,不想着如何补救,却在大明宫追究责任,当真是扶不起的阿斗!
哥舒策不禁想起贾玹的话,“有些人天生就激不起部下的效忠之心,所以,以某一个人为效忠对象,并传承下去,就是大乾隐卫最大的弊端……”
“够了,白虎,你过界了!”
君臣对垒,局面即将失控之际,一声厉喝,曹太后拄着龙头拐杖老态龙钟的走了出来。
此刻曹太后的模样,与前些日子提着86斤的青龙偃月刀砍人时的模样判若两人。
“见过前辈!”
哥舒策向曹太后恭敬行礼。
“别跟我打马虎眼,皇帝不知,我还能不知?你这是在为人掩饰罪责,九边重镇,都在玄武的监控之下,与你白虎一系无涉!”
“前辈,我是监察司提督,无论如何,都是我的责任。”
哥舒策说这话时颇有心灰意懒的味道,“现在的局势,和隆武朝终究是不同了!臣也无用了!”
哥舒策说的萧条,大明宫内众人听着却是心惊胆战。
无他,这是头一次有人把太上皇、熙和帝双日凌空的问题摆在了台面上。
一时间熙和帝也有些懵。
现在帝都神京城外,瓦剌人大兵压境,太上皇却在江南巡幸。
若是太上皇有心,完全可以在帝都被破之后,提调江南、江北大营,各路都司驻军,再来一次以南伐北,到了那个时候,太上皇无论是复辟还是另择新君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难怪哥舒策敢如此对朕?
熙和帝感到手脚冰凉,几乎站立不住。
「他们是真不把朕当做君主啊!」
熙和帝能想到的事,其他人显然也想到了,一时间大明宫内气氛凝滞。
一些人的目光在哥舒策和熙和帝之间来回逡巡。
熙和帝这个时候虽然可以斩了哥舒策,可哥舒策想要给熙和帝添点堵,比如偷偷开个城门,引得瓦剌人入城,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那时候,失了神京城,纵然出逃,熙和帝的帝位也未必稳当。
熙和帝是一个太平天子、秀才天子,政治手腕自然是有的,而且还不错,五年时间,在太上皇看顾或者打压下,也拿到了大部分朝堂文臣的支持,这是熙和帝的长处。
可熙和帝也有一个短处。
熙和帝从未从过军,未曾有过隆武帝统兵出征的履历,并不懂武人之间的袍泽之情,以及对被抛弃的痛恨。
不能与武人共情,不知武人真正看重什么,也就导致了熙和帝在文治上尚可,在武功上很是薄弱。
这也是熙和帝特别看重贾敬串联起来的四王八公投效的原因,相比起来,已经入了皇宫内库的「崆峒印」,毫无唤醒迹象,只是一件死物,比起武勋集团持续的鼎力支持,都稍有不足。
于是贾敷、贾玹父子的功劳被无视,也就很正常了,这只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取舍问题。
为了皇朝大业,苦一苦某几个人,苦一苦百姓,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