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抱走的中国首富
2012年8月8日,星期三,上海下起了大暴雨。施正荣坐在车里,准备从上海赶往无锡尚德上班。两个小时的车程期间,他打了一个盹,醒来后发现收到了一封邮件。邮件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要求他在24小时内辞去尚德CEO的职位。施正荣立即拨通了发件人的电话质问原因。对方说:“股价跌了这么多,总要有一个人做出牺牲。”一周以后,施正荣在董事会上鏖战3个小时,从方方面面对公司更换CEO的做法条分缕析、详陈利弊,说得对方哑口无言。但是一天后,尚德还是发布公告称,施正荣已辞去尚德CEO职务。半年以后,他又被罢免了尚德董事长的职务。这位推动中国光伏产业化的第一人,这位被海外媒体誉为“太阳王”的传奇人物,就此退出了他一手创办的全球最大光伏制造企业,中国光伏行业的历史走向也因此被彻底改写。
十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已经无法想象出一个一直由施正荣亲自掌舵的尚德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什么,就像十多年前人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施正荣的尚德会走向何方。笼罩在他头上的,有太多的光环、荣誉,也有数不清的疑团和非议。很多人以为施正荣就此退出了光伏行业,却不知道他仍然十年如一日地在这个行业默默耕耘着。自从进入这个行业的那一天起,他从未离开过。如今,已是耳顺之年的施正荣说:“我看透了人生,看穿了人生,更看懂了人生,但我的结论是还得干。”从他与马丁·格林教授相遇的那一刻起,光伏事业就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也改变了21世纪初的中国光伏产业。但这一次相遇在施正荣的成长经历中来得有多么偶然,恐怕连他自己都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1963年,三年困难时期刚刚过去,在江苏扬中的一个村庄里,一户陈姓人家诞下了一对双胞胎男孩。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女孩,没法再养活两个男孩。不到3个月双胞胎就吃不上奶了,每天只能喝些野菜汤。在诞下双胞胎的同一天,河对岸的施家诞下了一个女孩,可惜一生下来就没了气息。施家外婆和陈家奶奶是老相识,于是对陈家提出:抱一个孩子来给施家养。陈家人简单商量后,把弟弟送给了施家。他们铁定想不到的是,施家就这样轻易地抱走了后来的中国首富。
施家人将这个男孩视若珍宝,在他身上寄予了传宗接代的期望。施爷爷给他取名正荣,希望他振兴家业、荣耀祖宗。施父对他也是疼爱有加,去村上开个会都要把小正荣扛在肩上带着。
两家相隔不远,施正荣五六岁便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但没有任何怨言。在把他抱来之后,施家又生了三个孩子,生活负担较重,施父白天在生产队挣工分,晚上回家用竹条编暖壶壳贴补家用,施正荣很快学会了编暖壶壳的手工活,与此同时,他还帮父母插秧种田、割草喂羊、烧火做饭、照顾妹妹。作为长子,这些事情他都可以尽心做好,但他的心思并不在这里——他想上学。
施正荣从小就缠着比他大的孩子给他讲学校里的事情,看到别人背着书包从家门口经过,他羡慕极了。有一次,爷爷给他一块糖,他舍不得吃,拿给一个大孩子说:“我把糖给你,你把书包借我背一会儿!”后来就干脆跟着大孩子一道去上学。上学之后的施正荣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天赋,他从一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跟读,虽少读半年,但对他完全没有影响。他上课时对答如流,考试次次名列前茅,随后成功从二年级跳到了四年级,被乡亲们誉为“神童”。
1976年,施正荣去了离家十里远的同德高中读书。因为没钱买雨靴,一到雨天他就披着塑料布、踩着木头做的高跷,走着泥泞的土路上学,来回要三个小时。午饭就喝苋菜汤,有时候没苋菜,就只能喝酱油汤。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考上大学就能领粮证,俗称“红本本”,有了它,大学生每个月都可享受国家的粮食补贴。而且那时考上大学几乎是农村孩子进入城市的唯一途径,一心想要跳出“农”门的施正荣也由此越发刻苦,上学路上都在默念公式,还经常因此摔个大跟头。
高二最后半年,施正荣开始住校。放学后他一个人留在教室自习,刷题太多导致草稿纸不够,他就在草稿纸上一层摞一层地写,先用铅笔写满,再换成钢笔继续写。就这样到1979年,他成为同德高中少数考上大学的学生之一。而那一年,他只有16岁。年纪轻轻的施正荣从未出过远门,这次他从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在火车上颠簸了两天两夜,来到了地势平坦的北国春城,来到了他考取的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
由于高考英语分数不算入总成绩,只算参考分,所以入学时一部分人连“ABCD”都分不清,但施正荣从初中就开始学英语,不仅占得先机,还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英语学习计划。大二时他已能通读英文原版的专业书籍。“我最大的兴趣就是学习英语。当我学习数理化感觉很疲惫的时候,只要翻开英语书,就会觉得全身轻松。英语是我学习中最好的调剂品。”
为了学好英语,他勒紧裤腰带,用攒了一年多的钱买了一台“小三洋”录音机,用来练习英语口语。同寝室的好友看他为了攒钱,两个月没有正经吃一顿饭,就把自己钢笔的金笔尖卖了8元钱,给他改善伙食。在一个朝鲜族冷面馆,8个同学吃了一碟狗肉、八碗面,又喝了四十多碗汤——因为狗肉汤是免费的。
施正荣为了学英语所做的一切,都在冥冥之中为他后来的留学生涯铺平了道路。倘若没有那一场充满戏剧性的留学生活,或许改变中国光伏产业的未必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