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更多带有目的性的社交
有些人说,社交要有目的,这虽然听起来有些功利,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中存在合理之处。
在自身实力不够强大、自身价值不够明显的时候,有些年轻人容易误信一些“成功学大师”,认为只要多去进行社交,多认识一些厉害的专家,自己就可以一飞冲天。我曾经也是这样,后来,我的见识慢慢广了,自己也踩了很多坑,就发现这样的做法好像并没有太大意义,带着目的进行的社交才更有价值。
社交的最大目的应该是交换价值,可以交换情绪价值,也可以交换商业价值。我们与家人、朋友打游戏、聊天、旅游,就是情绪价值的交换过程,这可以让家庭更和睦、家人更亲密;我们在与客户社交的过程中,既能提供情绪价值,也能交换商业价值。商业合作的过程可以为彼此提供情绪价值。
当然,要交换价值,我们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我们对对方有价值;其二,对方能为我们提供价值。
2014年,我刚开始互联网创业时简直就是社交狂人。
当时我发起了母校民间的校友组织:贸大校友汇。我用半年时间通过裂变,建了大概400个群,每个群有100人,每天我都做着建群、拉人、改备注、组织活动、筛选群主等一系列重复性工作,感觉自己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
但是,半年后,我突然发现自己沦陷在重复性工作里了,辛辛苦苦付出了半年时间,却没有任何回报,我变得特别沮丧。大概一周后,我退出了所有群,把账号交给其他团队成员去运营了。
后来,我想明白了,我只是一个小职员,在我自己仍然缺乏个人价值时,也就是缺少那个1而只有0时,我怎么可能跟别人进行价值交换呢?同时,在这次创业尝试中,我也没有想清楚任何商业模式,只是拉群组织活动,进行了很多没有任何意义的社交,仅此而已。
现在回头看,我还是要感谢这段经历。虽然这段创业经历并没有让我赚到钱,但我因此发展了个人IP,还赢得了他人的信任,这使得我在第二次创业中,仅用半年时间就拿到了人生第一笔100万元的投资,而这位投资人,就来自贸大校友汇。
回忆当时,我很庆幸我在辛苦付出半年后及时终止了自己的投入,并且在自己20岁出头时就悟到了这个至关重要的道理:只有当自己具有价值并且和别人有价值契合点后,再去组织活动、创业、进行社交,才会形成真正的闭环,这样的社交才会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