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丁一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6章 你只是做的不够久

很多人跟我探讨过一些问题,如何能做好一件事儿?其实有些问题好像很直接,但这个问题又显得空洞且没有营养!我首先反问一个问题:一个人做久了一件事儿与刚开始做一件事儿有什么区别?有人带你入门做一件事儿与你自己硬生生挤进去有什么区别?归根结底还是你有什么条件做这件事儿而对方的需求在哪里?也就是很多共性的问题:人与人熟悉的过程,事是事碰撞的过程,人与事共同目的的结果。

这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到田里去干活儿,水稻田与旱地要求不同的,水田需要的是辨识度,比如有的水草与水稻大面上一看很像,而母亲是个不立文字的好老师,先告诉你叶子方面的细微区别,再告诉你草茎的颜色及手上光滑度问题,因为你要从一堆儿里面分开它们,最后告诉你如果拔错了就再栽回去,其实是一种及时止损的概念,因此我觉得这是一种长年劳作的经验,也是很难从某一本书或者某学者研究里得到的,由此我觉得母亲像一位禅宗大师,能教你做好一些家务内外的琐事,当然她也不知道一些字怎么写,智慧与会写字没有百分百的联系!

要是说到旱地劳作,就让我想起了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其实锄禾要不要当午是一个哲学和生活现实问题,现实告诉你在旱地锄草是要上午比较好,上午锄下的草经过阳光暴晒容易“斩草除根”,就好像兵法里讲的时机一样,与人打交道也讲究时机问题的,爷爷每次都喊着趁凉快早早的去“锄地”,然而几乎没有下午乃至于傍晚还去锄地的,因为晚上这小草有可能借着松软的土地和强大的生命力重新扎下根来,很多事情你去做不一定能做好的,而很多规矩又不是教科书能给你样板儿式的指导,只是做的过程当中累积的经验教训,然后慢慢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东西,而且“锄地”还要讲究胆大心细手稳,很多孩子渐渐不懂劳动带来的身心层面的改造,玉米苗儿和草长在一起的,你的锄头又大又锋利,用力太过容易伤了庄稼,锄的太深又不易让杂草死去,而做到又快又好确实是一件挺难的事儿,这时候爷爷会告诉你:不要急功近利,要由易入难,等做了一阵子之后慢慢就会了,要知道学会只是一项技能入门,做到又快又好需要磨练的,一个人活这一辈子总有你学不完的,也有你不懂的事情,乡间地头的智慧也大有作为和深度的,知识青年是要下乡劳动才明白的。

当然每个人应该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事情上,一个人在做一件事儿之初要分析一二,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最起码要了解对方的运作模式,对方目前的常规操作及状态,而进一步对方需求点及你能带来的帮助,慢慢行成一种共鸣的东西出来,久而久之才见真谛,还是需要久一点儿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