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但愿时光不负我,我不负文字
苏民
我时常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时刻感觉到异样,然后对现实世界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产生怀疑。
那时我还在互联网公司上班。有一天,我和别人聊项目、聊产品时,属于这个行业的词汇一个个从我嘴里蹦出来,组成句子游走着。可我发现我居然在走神。我在走神,从某个角度观望自己。这个不停说话的人是我吗?这些话真的是我嘴里说出来的吗?我觉得我被词汇吞没了,变成了行业框架套话下的一具行尸。这种虚假感让我害怕。这就是我写《后意识时代》的最初冲动吧。
写《绿星》的时候,我尚且没有写科幻的自觉。写完《后意识时代》,我才明确了写心理学科幻的方向。无论是当初读心理学,还是写小说,我在意的,始终是人内心世界的变化与真实性。尽管这两三年是我写作密度最高的时期,但对于漫长的写作道路来说仍是微不足道的。因为技能上的不完善,我常常被自身的不稳定性和焦虑折磨。笔头流畅时写出的文字经常不是计划好的。而不写的时候,我便觉得自己的脑袋里空无一物,仿佛从没写过小说似的。
当我还是一个典型的上班族时,我总是对新项目和新工作兴致勃勃,全心投入,却也容易厌倦。无意义感时不时包绕着我。我重复了很多遍赚钱、忍耐、辞职、放空的循环。在那些日子里,我偶尔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描述自己的生活,或戏谑,或诚恳。这种第三者视角能将我从琐碎、无聊的日常中解救出来,获得片刻喘息的时机。
当我成为专职的文字工作者后,旁观者的角色被延续了下来。可是它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我首先放弃了原来的职业角色,这相当于放弃了自己原本熟悉的社会角色面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失去了角色形象,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在人前说话、如何表现自己。因此整个人变得爱退缩、笨拙了,除了过于敏感的神经,没有任何技能。这种角色的丧失感,促使我写出了《请问这是你掉的人格吗》。坚持以一个空白的旁观者角色观察周围的一切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过程是孤独的、虚妄的,能使人远离生活,甚至远离自己。坚持写到了现在,十分感谢带我迈上职业道路的前辈们,以及鼓励过我、愿意读我小说的朋友们。
我最终接受了自身的虚假感,也接受了旁观者身份的空洞。然后慢慢地,在这个虚假的壳子上添加新的角色形象,所谓作者的形象。不过这都无所谓了,形象面具什么的本就是虚假的,正如小说都是虚构的。但我仍然试图用虚假的手段和虚假的身份讲述一些真实的故事。
我始终记得少年时初次诞生写小说念头的情形,那是一种想要劈开流动的时光的冲动。但愿时光不负我,我不负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