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改革及注册制不断推进
2022年1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注册制下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对中介机构的责任边界做出了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规定。《指导意见》中增加了“发行人是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应当按照信息披露规则编制并披露招股说明书”的表述,要求“保荐人应当按照依法制定的业务规则和行业规范,在充分了解发行人经营情况和风险的基础上,对发行人以招股说明书为核心的注册申请文件进行审慎核查,对招股说明书及其所出具的相关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并组织协调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签字人员参与证券发行上市的相关工作”,“证券服务机构应当按照依法制定的业务规则和行业自律规则,审慎履行职责,作出专业判断与认定,保证所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2022年5月,证监会公布了《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进一步细化及规范IPO审核过程以及对于注册制信息披露的各项要求。同月,中国证监会、司法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注册制下中介机构廉洁从业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监管意见》)。《监管意见》将证券发行承销、保荐,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非上市公众公司推荐,资产证券化等具有投行业务特性的业务均纳入规制范围,实现了业务主体和业务类型的全覆盖。
2022年度A股IPO首发上市企业有428家,同比下降约18%,首发融资规模累计约5 869亿元,同比增长约8%。2022年度A股IPO首发上会企业共计558家,其中,526家通过,同比增长18.74%,27家未通过,4家暂缓,1家暂缓后撤回材料。
一、新增受理审核企业近750家
2022年证监会、交易所受理审核项目数量共746个:主板项目共206个,科创板项目156个,创业板项目222个,北交所项目162个。
按证监会行业分类看,制造业企业申报数量最多,585家制造业企业占总受理项目数量的比例为78%;按细分行业看,受理企业中数量最多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136家,其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有81家。
2022年度受理企业行业结构如表1–1所示(共统计744家企业)。
表1–1 2022年度受理企业行业结构
二、审核企业近600家
(一)整体审核过会率达94.43%
如表1–2所示,据统计,2022年度A股IPO首发审核企业共计583家,同比增长19.88%;在审核企业中,526家审核通过,同比增长18.74%,27家未通过,4家暂缓,26家在审核过程中取消审核。
表1–2 2022年度审核企业情况
2022年度IPO整体审核通过率达94.43%,科创板通过率最高,为98.39%,主板通过率约为89.69%,明显低于其他板块。排除取消审核因素影响,具体来看,科创板全年共计审核125家企业,122家通过,审核通过率达98.39%;北交所全年共计审核113家企业,109家通过,2家被否,审核通过率为97.32%;创业板全年共计审核230家企业,208家通过,16家被否,通过率为92.86%;主板全年共计审核115家企业,87家通过,9家被否,1家暂缓,通过率为89.69%。
如果加上234家主动撤回的申请企业,那么整体真实通过率达64.38%。
从审核时间上来看,从受理到过会,北交所平均用时159.8天,科创板平均用时198.2天,创业板平均用时348.9天,沪市主板平均用时300.8天,深市主板平均用时397.6天。
(二)审核通过企业构成
在过会企业地域构成方面,2022年度526家过会的IPO企业中,广东的过会数量最多,其次为江苏和浙江,三省过会项目数量占总过会项目数量的比例均超过15%。从地区来看,如表1–3所示,2022年度过会的526家IPO企业主要分布在29个地区。数量排名前十的地区分别是,广东(97家)、江苏(88家)、浙江(79家)、上海(41家)、北京(38家)、山东(25家)、安徽(21家)、湖北(17家)、河南(15家)、四川(13家)。宁夏、西藏、内蒙古、山西4个地区各有1家IPO过会企业。吉林、海南、甘肃、青海无IPO过会企业。
表1–3 2022年度审核通过企业情况
在过会企业计划融资金额方面,2022年过会企业计划融资总额共4 797.45亿元。其中,如表1–4所示,融资额在10亿元以下的企业有406家,占比最高,其次为融资额在10亿~50亿元的企业,共113家,融资额在50亿元以下的过会企业数量占比为98.67%。
表1–4 2022年度过会企业计划融资额情况
从上市板块构成来看,如表1–5所示,融资额在100亿元以上的审核通过企业共3家,科创板2家,主板1家,融资总额最高的为中国海油主板IPO项目,融资金额为350亿元。50亿~100亿元区间中,创业板、科创板的审核通过企业各占2家。10亿~50亿元区间,科创板的审核通过企业最多,占比约为46%。10亿元以下区间的审核通过企业主要集中于创业板,占比约为42%,其次为北交所,占比约为26%。考虑到各板块审核通过企业总数量的因素,主板、创业板、北交所大部分审核通过企业融资额在10亿元以下,科创板融资额在10亿~50亿元的审核通过企业占比明显相对较高,约为46%。
表1–5 2022年度审核通过企业计划融资额(按上市板块)情况
按企业所在地区划分,如表1–6所示,计划融资额排名前十的地区分别是,江苏(747.94亿元)、广东(711.41亿元)、浙江(605.80亿元)、上海(462.26亿元)、香港(350.00亿元)、北京(340.82亿元)、安徽(236.60亿元)、山东(166.32亿元)、湖北(164.59亿元)、福建(131.42亿元)。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审核通过项目共1家,即中国海油,融资额为350.00亿元,在全部地区项目融资总额中的占比超7%。
表1–6 2022年度企业计划融资额(按地区)及其占IPO总计划融资额的比例
(三)审核被否企业构成
如表1–7所示,2022年度,审核被否企业总体数量为27家,比2021年度被否企业数量少2家。2022年被否企业中,16家为创业板企业,超过被否企业总数量的50%;其次为主板,共9家IPO项目被否,占比约为33%;科创板2022年未出现被否项目;北交所自2021年9月成立后,共有2家被否项目(均在2022年度)。
表1–7 2021年度和2022年度企业被否(按板块)情况
如表1–8所示,从地区来看,2022年度被否企业数量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是,江苏(5家)、北京(4家)、广东(3家)、浙江(3家)。
表1–8 2022年度企业被否(按地区)情况
从所属行业来看,如表1–9所示,2022年度被否企业数量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专用设备制造业(5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家)以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家)。
表1–9 2022年度企业被否(按行业)情况
从审核关注点来看,被否的项目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有效性、经营独立性、股权结构情况、可持续经营能力、行业定位、业绩真实性等方面。不同板块的关注点亦有所不同。
全面注册制改革后,主板突出“大盘蓝筹”特色,主要服务于成熟期大型企业,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上会的主板IPO企业被问询最多的也是主板板块定位问题,此外,主板主要关注发行人规模、行业代表性、持续经营能力、经营业绩稳定性、业务模式、营业收入及毛利率、销售费用、业绩、安全生产、采购、资金拆借、财务规范等问题。
科创板的审核更加聚焦企业科创属性的论证,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核心技术先进性、技术壁垒、技术优势、创新性、竞争优劣势等方面。具体来说,要求发行人结合主要产品的技术门槛、国产化率、技术水平及迭代趋势、市场竞争状况、产品研发能力等,说明发行人主要产品和技术的先进性;结合主要头部企业情况、国产替代情况及未来市场前景等,说明发行人的科创属性;结合行业技术特点、市场竞争格局、相对于竞争对手存在的主要技术壁垒、研发技术储备,多方位论证发行人的竞争优劣势。
经过多年的探索,创业板的审核机制和标准已相对成熟,更加注重企业本身的经营能力,主要关注的方面有经营业绩下滑、业绩真实性、业绩波动、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下滑、收入确认等。
北交所主要聚焦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审核问题偏重关注募投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新增产能的消化措施是否有效,募投项目效益分析是否谨慎合理,等等。
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信息统计,2022年度随机抽取的四批首发申请企业现场检查名单中共计34家IPO企业。从时间来看,2022年1月7日抽取了9家,2022年4月22日抽取了2家,2022年7月15日抽取了20家,2022年10月28日抽取了3家。从板块来看,主板17家,创业板12家,科创板5家。从审核状态来看,12家IPO企业已终止,22家IPO企业处于正常排队中。整体来看,2022年34家被抽中现场检查的IPO企业的失败率达35.29%。此外,2022年度IPO取消审核后撤回申报材料的企业共计24家,其中,沪市主板11家,深市主板6家,创业板6家,科创板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