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思考财务:
敢于谈钱的人生

之前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如此迫切地需要鼓捣“钱”。突然之间,一个全职在家的我,一个似乎从不为金钱发愁的人,需要赚钱养家养孩子养自己了。就像从没喝过咖啡的人,甚至因为没喝过而自认为讨厌咖啡的人,突然要去做一杯卡布奇诺。

“跟钱有仇”是从小到大别人对我的普遍印象。在电视台这么多年,我基本不接商演、不走穴,更没有代言,每月就拿着台里的工资过日子。我虽然不会宣称自己“最穷”,但从走出学校进入社会起,我就是一个与钱绝缘的状态。2003年前后,当同事开着保时捷、卡宴,我开的是和我爸凑钱买的帕萨特B5。我不是哭穷,也并非标榜自己清高或特立独行,而是在“钱”的问题上,我就没怎么想过,也就更不可能想明白了。

20世纪90年代末,我大学刚毕业,北京最贵的商场还是王府饭店的地下商店,也是在那里我初识各路一线大牌。但不知怎么,我并不认为那些奢侈品和我有太大的关系,大概是觉得放弃比争取更容易。看着同龄人凭借自己的力量积累财富,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我都不确定自己有没有羡慕过。只有真到了财务窘迫的份儿上,我才质问自己:钱这么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我凭什么那么傲慢,凭什么对它不闻不问?

回想当年自己对钱那么不开窍,那么无感,归根结底,还是认知和能力问题。从大学到工作再到结婚生子,我没有离开过北京,没有远离过父母,没有生存压力,也没有要过豪华生活的野心,只是一日日埋头苦干着手里的事。从央视《半边天》栏目起,我就憋着一口气,生怕让相信我的人失望,从前台出镜到中后台编导、剪辑、制片,我都能自己上手,能加的班我全加,工作量经常排在第一名。至于各种收入,汇总起来比同龄人多不了多少,也少不了多少,足够我在北京过着简朴低调的生活,没什么压力,也没有什么愿望与野心。

概括来说,我就是一个在电视台上班的乖孩子,不懂得人脉积累,不懂得规划事业和人生。所以绝大多数时候,我的人生,随遇而安。

我用一个很小的协作半径,走过了人生的半程路。不社交、不主动,外界以为的声色犬马的生活,在我的世界里只是一份简单的工作。你可能想象不到,不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省部级官员,还是当红学者、一线明星,这些只有顶级资源才能采访的人物,我竟然从不主动合影,也从不主动交换联络方式。今天的我,真的很想抱抱当时的我,对她说:“你的不自信化成了清高,你的怕拒绝变成了距离感,你把正常的人际交往看成了攀附,然后再用与世无争麻痹自己。但这不怪你,是你必经的过程。”

现在的我,会主动做这一切了,不是圆滑世故了,而是我可以抛下纠结,通过主动合影、留联系方式让别人感受到我的热情,感受到我愿意纪念这次相遇。我清楚地记得,2019年,在东南卫视的一个推介会上和工作人员的合影,那是我第一次张开双臂,一左一右揽住紧挨我的两个女孩,我的脸上是热情而自信的笑容。这么一个细微的动作,让我自己惊喜不已,我能感觉到,我变了,我放松了,心里不只有自我,也能放得下他人了。主动打开自己的感觉,太好了。

自信从容与财商的确立,有着很大的关系。原来的我缺少的,一是创造财富及认识财富增值规律的能力,二是驾驭财富及应用财富的能力。这二者加在一起,就是财商。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培育良好的财商,需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在人的一生中,财商形成的最佳时间是青少年时期。然而在我的青少年阶段—20世纪80年代,对财商还是闻所未闻。一个普通的北京工薪家庭,既没有穷到揭不开锅,也没有富到能了解钱、认识钱、驾驭钱,所以不大可能给予孩子现代意义上的财商教育,甚至有时会适得其反。我们对金钱的初期认知,大多来源于家庭的耳濡目染,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我性格中对钱拒之千里的态度主要来自我的家庭情况和父母教育。我出生于一个小康之家,在父母的爱与陪伴中成长,不会每天为生计发愁,因此天然缺乏一种对钱的焦虑和危机意识。我父亲是一位老电视人,母亲是工厂医务室的医生。父亲一生没有其他的投资,就是按月领工资,靠单位分了房子,关于钱一直都坚持量入为出的朴素观念,更谈不上投资意识和增值意识。

在我父母那代人眼中,谈钱就是拜金,拜金就是败坏。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不流行“拜金”这个词,那时候常用的说法是“物质”。有一次,家里没钱了,爸妈还差几天发工资,他们就跟我商量:“小萌,爸爸妈妈想用一下你存钱罐里的钱,行不行?”我有个陶瓷的小猪存钱罐,平时大人用不上的硬币会给我,我就把它们放进小猪里。那个年代,父母每个月的收入只有二三十块钱,标准的“月光族”。那天爸爸说完,我痛快地说:“可以呀。”然后拿小锤子把小猪打破,把攒的一大堆硬币全都拿了出来。爸爸很高兴地跟我说:“我们女儿可真棒,一点儿不爱钱。”小小的我,得到一个教育,一点儿不爱钱原来这么棒,可以得到爸爸的爱!现在,如果让我从亲子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也会给7岁的小小的我一个正面肯定,但我会这样说:“谢谢你,当家人有困难时愿意伸出援手,这让我感到很安心。等妈妈把钱凑齐了,会把属于你的钱还给你。”

还有一次,学校要求大家统一穿一种运动服,蓝色的,袖子上有两道醒目的白杠。那时候没有统一的校服,都是家长按要求去买回来。一个周日,我爸骑车出门,在街上转了一圈,迎着我期待的眼神回来了。回来后他说:“没买到,商场下班了。”说完,用眼神端详着我。一直被夸乖巧懂事的我,只是点点头,什么也没说,结果爸爸突然把我抱在怀里,兴高采烈地说:“哎呀,我女儿真好,是个不追求物质的小孩。其实我买着了,我就试试你。”那一刻,我完全没有了穿新运动服的欣喜,只有“劫后余生”的冷汗,“原来,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么危险啊;原来,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欲望,这么安全啊”。

在父亲眼中,女孩子不应该把钱挂在嘴上,所以在我们家几乎不谈钱。这种“清心寡欲”的家庭氛围,造就了我“清心寡欲”的赚钱观念。一种强烈的应激反应会形成记忆,渐渐地,这种对真实表达的压抑,成了一种惯性。不仅如此,这种评价也成了一句咒语,让我深深地认为,不爱钱、不物质,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美德,于是它就这样在我的世界里扎根了。分析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不是为了埋怨父母,而是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有些问题并非与生俱来,当我需要改变,我可以改变。

岁月的鞭子总会抽打到我们每个人身上,帮我们矫正不自然的道德光环。我遇到的人生困境,深究其原因,是因为金钱方面的捉襟见肘使自己少了腾挪的空间、进退的自由。走到人生的关口,我才知道,金钱本身并不关乎道德,而是关乎你对人生的掌控力。在面临重要选择时,如果能在财务上宽松一点儿,就可以少一些委曲求全,多一些从容淡定。敢于放远眼光,敢于放手去搏,敢于追随自己的内心,人生之路也会走得更加畅快一些。

过去我虽然是一位还算优秀的电视新闻工作者,但是我的收入定义了我对社会的贡献是有限的,也就是说,现实限制了我创造价值和使价值增值的能力。除此之外,我也缺乏驾驭财富和管理财富的意识与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财商低。虽然我们一直倡导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格,然而缺乏对财商客观理性的认知,我们的人格注定无法完整,甚至会因此扭曲。以我个人为例,对钱、对商业的偏见,让我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而这或许仅仅是财商教育的缺失下一个最微小而普遍的缩影。

斯蒂芬·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说,二战之后,人类社会其实在经历空前的和平时期。尽管我们觉得有些地区战火纷飞,各种意外事故频繁发生,但从非自然死亡人口的数字来看,当前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持续时间最长的和平时期。你也许不相信,根据平克的研究,在前国家时期的原始社会中,每10万人中平均每年有500人死于暴力冲突,到中世纪,这个数字降为50人,到现在是多少呢?6~8人,而在大多数欧洲国家还不到1人。如果不以每年的数字来计算,而用人口比例来看,在部落社会,大约15%的人会死于战争,现在可能只是万分之几甚至几十万分之几。

人类暴力下降的因素很多,其中就有商业的贡献。商业的存在,增强了人类沟通和合作的同理心,增强了社会规则和合作效率。

宏观的思考似乎不是本书的主题,我更关注个体。那么,钱对于个体来讲意味着什么?一个工具。它是你生活的杠杆,是你能够跨时间、跨空间去分配的资源。它不存在好坏。它的好坏,只取决于支配它的人,取决于被用来做什么。如果拥有财富让你对生活更有掌控感,更有选择权,活得更有尊严,可以更好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实现价值,回馈社会,那么钱有什么不好的呢?正确的金钱观可以帮助你成为金钱的主人,用金钱实现更有意义的人生。而拜金,是对金钱崇拜,一切事情向钱看,乃至为了钱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当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误把钱作为终极目标时,才会反过来被钱所奴役。

然而,媒体舆论并不倾向于区分这二者。那些中了亿万彩票或得到巨额拆迁补偿款后反而妻离子散、朋友反目的社会新闻,经常会被总结为“人有钱就变坏”“钱是万恶之源”。这类总结,本质上都是我们对人性求解不得后的超级大甩锅。

钱说:这个锅我背了好多年。

对我来说,用自己的影响力投身商业,不仅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更是一种责任。到今天,我才认识到只有公平的商业社会,才会培育出良好的财商,这背后意味着大量的知识传递者都需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与人生观。金钱绝不是洪水猛兽,它充其量就是个放大镜,放大了一个人本来的品性而已。品性好的人会拿钱做很多好事,而迷失的人只会把钱挥霍在愚蠢的事情上。所以,一个人的金钱观,不仅能让你把钱看清楚,更能让你把自己看得更清楚。王尔德说:“我年轻时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等到老了才知道,原来真的是这样。”我没实现前半句,却彻彻底底做到了后半句。没有这次我自己创造出来的一次内心的“财务危机”,我也学不到这堂人生的必修课。

小萌说

走到人生的关口,我才知道,金钱本身并不关乎道德,而是关乎你对人生的掌控力。在面临重要选择时,如果能在财务上宽松一点儿,就可以少一些委曲求全,多一些从容淡定。

只有公平的商业社会,才会培育出良好的财商,这背后意味着大量的知识传递者都需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与人生观。金钱绝不是洪水猛兽,它充其量就是个放大镜,放大了一个人本来的品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