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的秘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如何体验幸福?

想象一个美妙的夏夜,温热的空气,聆听蟋蟀虫鸣,遥望星空(最适合幸福的场景)。

然后你走进屋子,走过孩子的房间,发现儿子在睡觉前特地把所有毛绒玩具都摆出来,在身边围成一圈。他的小脑袋伸在被子外面,枕边一堆可爱的小动物玩具。你深深地被这个场景打动了(幸福感)。

上床后,你和妻子谈起了幸福,交流了各自的想法。你觉得有些幸福可以通过努力得到,但是妻子认为幸福是寻不到的,只能靠运气偶得(幸福观)。

入睡前你感觉很好,意识到能拥有这一刻是多么幸运的事。你思考着维持幸福所必须做的一切事。你想了太多,不知不觉昏昏入睡了……

你刚刚经历了幸福的四种体验,每一种体验的性质、机制和意义都截然不同:情境、情绪、构建和幸福观。这些体验适用于什么?能带给我们什么?

幸福的情境

下面这段引文摘自一位教师的来信,他如今在法国西南部过着退休生活,我经常和他长时间探讨幸福……

亲爱的克里斯托夫:

那天你请我讲讲幸福的时刻。我随意回忆了最近的一些时刻:

妻子在家里摆上花儿;

早晨推开房间窗户,看到赏心悦目的景色;

在电话里听到孩子们欢乐有力的声音;

和朋友们一起吃烤野鸽烩串;

和孙子们认真地探讨最初的人生思考;

观察鹤群神奇的飞行;

维修损坏的百叶窗,重新安装,审视劳动成果;

意外接到远方好友的来电,告知下午要上门拜访;

独自在林中漫步,不时地停下脚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和侄子们品尝一款有年头的阿玛尼亚克烧酒;

……

我们经常说到的“幸福时刻”,指日常生活中那些寻常却又甜蜜的时刻。毋庸置疑的是,还有其他幸福突如其来的时刻,通常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交流的时刻(聊天、信件、电话)、身心共融(融入大自然,欣赏艺术)、感官体验(品味美食或身体享受),或有所成就的时刻(工作或爱好)。

某些日子似乎更适合制造幸福时刻,这到底是取决于情境,还是因为你更敏感?有人会错过幸福时刻,看不见,抓不住,让幸福从身边溜走。有人会勇往直前追寻幸福,让自己更容易接纳幸福。有时候日常生活的这些小节目不会自动开场,所以,自始至终,主动性都至关重要。

这些情景,这些时刻,都是幸福的脚踏板,前面还有长长的路要走……

幸福的情绪

索菲

幸福,它总是随心所欲,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大部分人都把它遗漏了。幸福更像猫,而不是狗。什么时候过来趴在我们膝盖上打呼噜,全取决于猫儿自己。猫还会赌气,离家出走几天不见踪影。呼唤它的时候,它也不会飞奔而来。所以,我不喜欢说自己是幸福的。我只会说我感到幸福。幸福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幸福太任性,难以控制。

“感到幸福”,这是一种略有不同的维度,幸福不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外部,更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以某种情绪表达出来。

情绪是对一种情境的身心感知,这种感知往往比理智和语言反应更迅速。情绪是不请自来的,我们无法控制情绪的产生(但是可以控制情绪的强度,选择是否要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决定表达情绪的方式)。我们只能激起某种情绪,但是无法决定要嫉妒、生气或是高兴。

毫无疑问,幸福与情绪的世界很近(不过我们会看到幸福比情绪更丰富):幸福的感知都是不由自主的身心感受,往往难以用言语表达,我们做不到应要求而感到幸福。有一些情绪更为内敛(忧伤),有些则激情洋溢(高兴),幸福也一样,有平静,也有激烈。

幸福的构建

上文提及幸福有两种体验:情境和情绪,让我们想到环境(提供什么?)与人(如何应对?)的互动影响。我们所说的幸福的构建,不再是一种被动的现象,而是处于舒适的情境中,更积极地接纳幸福,主动寻找并创造幸福的情境和情绪,让幸福来得更猛烈、更持久。

从词源上也可以窥见一斑,法语中“幸福的”(heureux)最初的含义“得益于”顺风顺水的好运。“幸福”(bonheur,名词),拆开词根,意思是“好的时运”[6],因此也就有了一种说法,叫作“幸福交好运”。后来,幸福这个词的应用不断发展,如今用来指一种精神状态。这种词义的变化发展,也符合我们对于幸福的态度和信念。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逐渐认为幸福不再仅仅是上苍的赐予,而是可以靠人力构建来获得,所以我们才会有“制造幸福的工匠”这种说法。

上文提及的这位来自法国西南部的教授,他也列举过一些幸福的例子,指出幸福与构建步骤和努力密不可分:

暗自说服自己和某个有敌意的人言归于好,有时候真的做到了;

陪伴遭遇不幸的朋友,聆听他的倾诉;

内心的斗争,有时候能战胜自己……

这种从接纳幸福到创造幸福的历程,有点儿像人类与食物的关系变化(其实幸福从某个角度说也是一种精神食粮)。

人类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靠狩猎和采摘野果为生,他们的饮食取决于生活区域内可以找到和采摘到的食物。慢慢地,人类开始种植粮食,饲养牲畜,更好地控制了食物资源。这种发展有利(减少饥饿,有能力发展技术和文化……)亦有弊(权力斗争、争夺占有权、生产过剩……)。

幸福的发展也同样如此:现代人憧憬着掌控幸福,不再满足于本原的幸福,而是试图繁殖幸福。比如好莱坞电影的梦工厂、幸福制造机。只是,最大的问题在于,这种培育出来的幸福是否和本原的幸福味道一样,人工制造的幸福能和天然的幸福相媲美吗?

或许这样展开探讨是一个错误的出发点,很久以来,我们已经不再将灯光和自然光对立看待。灯光和自然光,我们都需要,两者各有优势,田野晨曦和都市夜景同样让人感到美好……所以,无论是自然而得或被赐予的幸福,还是创造和制造得来的幸福,我们都需要,两者并不对立,而是互为补充,并不像那些信仰“千万别企图找幸福,找来的幸福都不是真幸福”的人所宣称的那样。

幸福观

奥雷莉

我父母的幸福观截然不同。母亲是一个凡事紧张、对未来忧心忡忡的人,从来不敢尽情享受,就怕乐极生悲。她信奉人怕出名猪怕壮,要想幸福就要低调,以免招致不幸。对她来说就是“把幸福藏起来,就算不小心被别人看出来,也一定要坚决否认”。她坚信幸福不可外露,过于张扬会引起神的愤怒、世人的嫉妒。父亲的看法完全不同,他认为幸福可以实现,所有人都有幸福的权利,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就是要幸福。对他来说,不幸是反常的。母亲越是凡事担惊受怕,他越是凡事信心十足。当母亲批评他过于乐观时,他回答说:“就算是错的,能这么想也对我有好处。”

感觉幸福会不断提升幸福感。认为人可以得到幸福,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也会提升对事物的判断力,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信念,一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会深深影响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会感觉幸福或不幸福:我们选择或接纳或忽视,或重视或无视某些事件。我们也可以做到对幸福的情境视而不见,枉费了那些幸福的情绪。相反,我们也可以让那些点滴幸福长时间地成为内心的支持。

一种积极的幸福观可以确保和谐有爱的生活。有一位病人曾经说过:“当我又累又郁闷的时候,总是要过好一阵子才会再次感到幸福。”这句话透露出一种幸福观:即使忧郁,但只要知道幸福在前方就好。就像即使雨天也不消沉,期待风雨后见彩虹。

但这恰恰是消极的人所无法做到的,他们觉得痛苦得看不到尽头。痛苦的忧郁成了一种病。也是因为如此,即使身边人一再鼓励,他们也难以抵抗或应对忧郁。他们的幸福观被消极的抑郁摧垮,连努力的动力也没有了(“有什么用呢?生活只会带来痛苦和失望……”)。所以,过度消沉需要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仅靠个人的意志是难以战胜的。让我们再来仔细谈谈幸福观。

什么是幸福观的基础?更多的是基于主观,而非客观,常常是一段私密的往事、一段人生历程。奥雷莉最初也像她母亲一样对生活反应过激,就像胃酸过多,直到30岁,她才开始像父亲那样觉得幸福是可以实现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观,或可能或无望,或行动或放弃,或入世或出世……总之,要么努力争取,要么依赖碰运气。所有人都知道幸福是一点一滴的。有些人顺其自然,偶尔也能得到幸福;有些人努力追求,幸福来得更频繁、更持久……

“我感受过幸福,可这不是最让我感到幸福的事”

最后,综观各种幸福体验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朱尔·勒纳尔(Jules Renard)这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话。

一部分幸福是生活给予的(情境、情绪),另一部分则是我们自我构建、自我感知的(构建和观念)。前一种给予我们感受幸福的机会,已相当不错;第二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比依赖偶然而得或过往的小事件更胜一筹。

说实话,在认真严谨地重读朱尔·勒纳尔的随笔《日记》后,我觉得他想表达另外一层含义:小幸福比轰轰烈烈的幸福更加让人幸福,并赋予生活更多意义。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再详细谈及。幸福并不是彻底理性的(虽然理性能帮我们更好地驾驭幸福),也无法完全预见(虽然最好能事先思虑)。让我们来看看这其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