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的秘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幸福就在眼前

走近幸福……

如同智慧和睿智,幸福也很难定义。与其拒绝承认幸福(“幸福根本不存在,我们只需要试着让自己开心就可以了”),不如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那些类似幸福的舒服感受,快乐、开心、满足……虽然这些状态不包含幸福,也不能概括幸福,但是有助于我们解读幸福。

这些状态和幸福有什么区别?和幸福比起来,还少了什么?可以认为这些状态是幸福的简化表现吗?或者是接近幸福的方式?

满足感与幸福

看着宝宝吃完奶微笑的样子,妈妈会说:“瞧他多幸福……”其实妈妈没有意识到,她说的是她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宝宝的幸福,宝宝是不是幸福更难确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宝宝喝饱了,得到了爱抚和关注,他感到很满足)。

不能说妈妈是完全错误的,心满意足难道不是幸福最直接的定义?

幸福不是心满意足,或者说不总是满足,和我们的期待不一样,幸福不等同于欲望的满足,甚至可能全然相反。普鲁斯特曾说过:“幸福极少会建立在希求幸福的欲望之上。”通过满足欲望来寻求幸福,有时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无数悲剧性的神话都在讲述那些追逐欲望的人,追逐物质、爱情、权力或荣耀,历经痛苦,终究失败。由此才有王尔德的名言:“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为辗转反侧却求之不得,二为求之得之却索然无味。”

怎么办呢?佛教说,世上万物皆不值得企望,贪欲是苦的根源,唯有清心寡欲才能摆脱痛苦,而非满足欲念。[1]只是,清心寡欲是很难做到的事!但是这提醒了我们,追寻幸福最不可能依赖于物质,物质是为幸福服务的,但不是幸福的表现(广告是最大的谎言)。

享受与幸福

苏珊

对我来说,幸福就是拥有足够的智慧,懂得享受生活,抓住每一分钟的快乐。想要幸福,最基本的就是要懂得及时行乐。美国人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当然是为了鼓励人们吃水果,增进健康)。我觉得好玩,改编了一下:一天一乐事,悲伤远离我。那些点点滴滴的小快乐让人保持积极乐观,远离没来由的忧伤。“犯不着一心期盼着复杂高调、难以捉摸的幸福,最棒的口号就是享受当下,品味生活!”

享受是各种基本欲望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舒适感,饮食、性爱、安逸、身体运动。享受生活,寻找幸福,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而且简单易行。但是这样就够了吗?

实际上,享受仅仅是一部分,仅限于某种感觉或器官欲望得到满足,享受不能等同于包罗万象的幸福感。而且,幸福不是快乐的简单升级,借用法国诗人马拉美(Mallarmé)的一句诗:“躯体如此忧伤!而我已阅尽群书。”这让我们想到了令人难过的结论:重复的快乐,累积的快乐,也不是幸福。失望和失落甚至会让幸福远离。

虽然享受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带给人愉悦,但是享受不等同于幸福,即使我们的视野常常被假象混淆。“享受是疯子的幸福。幸福是智者的享受。”[法国作家巴尔贝·德·奥勒维利(Barbey d' Aurevilly)语]哲学家们也无数次强调了快乐至上的享乐主义的局限。当然不是只有哲学家们才意识到这一点……

1960年至1970年间,在乱哄哄又不乏乐趣的意识形态思潮中,人们宣扬“解放了的享乐”,各种口号层出不穷:“扔掉桎梏,尽情享乐”“禁止各种禁止”“越做爱,越想革命”。[2]性解放令很多男人欢欣鼓舞,然而未必真如他们所愿。在女权主义的启发下,女人开始嘲笑那些沾沾自喜的可笑男人,嘲笑他们分不清何为享受,何为幸福,他们总会在做爱之后傻乎乎地问:“怎么样,觉得幸福吗?”

不过,享受有时候的确很接近幸福,就像呼噜呼噜作响的猫,在很多人眼里,这种极致的享受几乎可以被称作一种幸福。在某些条件下,极致的享受让人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快乐,有时是幸福的,比如音乐迷聆听心爱的乐曲、美食爱好者品尝喜欢的菜肴、运动员打赢了一场激烈的比赛……下文我们会分析享乐带来幸福的条件是什么。

快乐与幸福

尼古拉

我觉得回忆和讲述开心时刻比谈论幸福时刻更容易。我能想起来那些快乐的场景和时光,和老友们一起疯一起笑、家庭聚会、工作上获得成就、赢得体育比赛、亲人相见、老友重聚……这些快乐清晰地写在记忆里。而幸福时刻,有点模糊,不清晰,就像被时光稀释了一样。也许是因为我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实用主义者,更务实。快乐看得见,摸得着,更容易分享。而幸福是私密的内心感受,有点神秘。

收到礼物的孩子、获得重大发现的科学家、重逢故友的人都会感到高兴,整个人沉浸在强烈的正面情绪中。不过,快乐是对身边某件事的反应,往往来自外界因素。而幸福的神奇之一,就在于幸福感可以源自内心。

而且,快乐这种情绪,本质上来说是短暂的,“幸福历久弥新,快乐转瞬即逝”[3]。的确,提到幸福,总会联想到持久感,当然也有短暂的幸福。但其实,幸福本就不是持续性的,而是间续性的。只是幸福本身的持久感带来了希望(希望幸福不要中止)、幻想(希望幸福永恒)或承诺(认为幸福强大到可以抵挡时光流逝)……

幸福和快乐常常相连,但并非互相需要。有一些不上台面的快乐,和泰然自若的幸福感相去甚远,比如复仇的快感(德语有一个词Schaden eude,意为“幸灾乐祸”,是看到对手倒地的快感)。有一些很祥和的幸福,没有高兴的那股兴奋劲儿,比如在宁静的夏夜里和好友聊聊生活。而且,幸福总是趋向于平静和安宁。人们会因快乐却不会因为幸福而雀跃不已。

不过,快乐是幸福的组成之一,开心也是幸福的一种表达和展现。“快乐是幸福的要素之一,时间维度上短暂微小,强度却是激烈深刻的。”[4]和享受一样,快乐也是通往幸福的途径之一。快乐的力量足以打开很多心结,释放潜在的幸福。快乐激发人们去追寻幸福,这是弥足珍贵的支持。

“福乐”与幸福

朱迪丝

祖母对全家人影响很大,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孙辈。她幽默又和蔼,常常和我们讲述各种她称为生命课的训导。我们都很愿意听她唠叨,不过她可不只是唠叨,比如谈到爱情,她会说,要么爱得惊天动地,要么宁缺毋滥!在她眼里,我们必须要学会辨别遇见的那个男孩是不是就是令我们一见钟情的真命天子。我依然在等待这种一见钟情的心动,但是我已经遇到了生命中的男人,事情并不像祖母说的那样。那时,我觉得幸福也一样,必须强烈到足以震动内心,所以幸福难能可贵,而且应该顺其自然,别总是期望过高。我花了蛮长时间才体会到幸福往往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不是一整块美味可口的、插着蜡烛、温馨满怀的生日蛋糕。幸福更像是弥漫的烛光,而不是齐射的烟火。祖母在我年少时就去世了,我无法知道她是否感受过更纯粹的幸福,也不知道她讲述的那些爱情或幸福,是不是为了让我们不要轻视了生活的美好。

所以,对一些人来说,世上存在比幸福更美妙、更强烈的事物。有一些心理状态尤其刺激和强烈,使人近乎忘我,超越了自我。1654年11月23日,晚上10点半到凌晨,大学者帕斯卡尔经历了一次神奇的狂喜,改变了他的生命轨迹。他在羊皮纸上写下了几个词(“高兴,高兴,高兴,喜极而泣……”),这张羊皮纸被称为著名的“帕斯卡尔回忆录”。他把羊皮纸缝在衣服内衬里,随身携带,一直到他去世。

圣奥古斯丁将“福乐”定义为“真实的快乐”。天主教教义也提到“上帝赋予忠实于他的人切切实实的幸福”,而且为了表明上帝赐予的幸福持久不减,天主教强调这种幸福是一种福乐:“世人说的都是一时的幸福,而不是短暂的福乐。”[5]

我们既不是圣人,也不是智者,那么日常生活的幸福就不可能像遇见上帝或感悟真理那样高尚又震撼人心。而且,我们会看到,幸福是个人身心的绽放,不是类似狂喜或快感的发泄。处于幸福之中的人并没有和世界隔离,相反是和世界紧紧相连的。只有幸福才最开心。不过我们也将会看到,日常生活的升华与幸福也有关系。

为什么会有区别?

一个孩子走到你身边,拿出一张画,笑容满面地对你说:“喏,这是为你画的。”然后哼着小曲儿跑开了……这时候的你一定感觉很舒心。确切地说,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感受呢?是享受(“孩子的行为让我很受用”),是快乐(“我开心极了”),还是幸福(“我感到很幸福”)?如果当时你恰好心事重重,压力很大,孩子的这一举动是否仍会触动你(不懂得接受幸福)?又或者如果你正忙着做其他事,孩子也许就不会去找你了(让幸福溜走了)。

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因为上文提到的享受、高兴、快感的状态都让人觉得舒服,但为什么人们不满足,还要追求更多?显然,创造这些状态,体验这些感受,让我们更接近幸福。只是这些都不能取代幸福。感觉并领会到幸福是某种不同的东西,更加超越,更加包容,这已经是一种强大的动力。而且,我们也将看到,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不幸,我们需要幸福来支撑。

所以,重要的不是确切地说出我们的感受,而是能够接受幸福,创造幸福。思考这其中的细微差别非常有用,正如哲学家阿兰所说的那样:“享受也好,快乐也好,幸福也好,不过是一种说法,关键不是如何得到,而是如何去做。”想要“做出”幸福,首先必须要接纳和丰富所有能让我们更接近幸福的感受。跳出当下,更多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