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淤地坝施工概述
一、淤地坝特征简述
淤地坝是山区、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沟道工程措施。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人民群众修建淤地坝具有悠久的历史。
淤地坝的主要作用是拦泥淤地、滞洪、防止沟床下切。在其设计淤积库容淤满前,主要的运行方式是蓄浑排清,即把泥沙留在坝内,排走清水,不允许长期蓄水。拦泥库容淤满后,拦泥形成的坝地投入种植生产,开挖配套引、排洪渠,进行调洪,边淤边种,保证大坝和坝地生产安全。由于淤地坝只起短时的滞洪作用,库内淤积,加厚了坝体,与长期蓄水的坝相比,渗水量会大大减少,渗径会大大缩短,故大坝坝体通常都设计成均质的,一般不设防渗体(防渗心墙或斜墙),只在坝下游坡脚设反滤排水体;对那些坝上游无常流水,库内不经常蓄水,坝址沟道透水条件较好的坝,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中小型淤地坝,可不设反滤排水设施。淤地坝控制面积大多骨干坝3~5km2,中小型坝3km2以下。工程规模小,一般对地基条件要求低,土坝的坝坡也略陡一些。淤地坝大都修筑在山区、丘陵区,由于建坝地区的地理、水文、气象条件以及淤地坝工程的投资、建设情况,其建筑物组成可以设计成“土坝和放水涵洞(或溢洪道)”的“两大件”工程,小型淤地坝甚至是“一大件”,即只有土坝。
二、淤地坝施工在坝系建设中的作用
淤地坝修建在行洪的沟道上,工程能否安全运行,关系到工程下游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因此,重视和提高淤地坝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淤地坝中有骨干坝、中小型坝,将它们进行有机结合和科学布置就可形成小流域坝系。无论是单坝建设,还是坝系建设,都要经过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四个阶段。各阶段既有分工,又有联系,相辅相成。施工应以勘测规划、设计的成果为依据;而勘测规划、设计又要考虑施工方面的要求并受施工实践的检验。另外,规划、设计、施工都应充分重视工程建成以后运行管理方面的需要。在四个阶段中,施工起着将规划、设计方案转变为工程实体的作用,而且,施工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坝和坝系今后的运行和效益的发挥。
三、淤地坝施工的技术特征
一是专业性强。淤地坝是修建在行洪支毛沟上的挡水建筑物,属水工程。进行淤地坝施工和监理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水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淤地坝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是综合性强。在淤地坝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水工专业知识以更好地领会设计意图,还涉及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建筑材料等有关专业知识,以便更全面的掌握施工条件;而且还需要掌握有关建设方针政策和工程管理知识,才能优质高效地组织施工。
三是区域性强。由于适合修建淤地坝的地域较广,就西北黄土高原来说,涉及青、甘、宁、蒙、陕、晋、豫等七省(区),因各地在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上差异很大,建筑材料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才能建成适合当地的高质量的淤地坝。
四是群众性强。在淤地坝和小流域坝系建设中,除数量较少的治沟骨干工程(即起骨干作用规模较大的淤地坝),需要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但大量的是中小型淤地坝,尤其是小型淤地坝需要依靠当地广大群众参与施工。因此,施工技术易为群众掌握运用。
淤地坝施工必须结合其工程特征进行,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技术性强,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总结、吸收水工程建设的先进经验,研究并运用到实践中,以提高淤地坝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大规模淤地坝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一方面,淤地坝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加强施工管理也是淤地坝工程施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同时加强和提高,才能圆满完成淤地坝建设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