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地坝施工(淤地坝系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平面位置点的测设方法

测定一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很多,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直角交会法等几种。要根据控制网的形式及分布、放线的精度要求及施工现场的条件来选用。

一、直角坐标法

当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网为矩形控制网时,采用直角坐标法放线最为方便。如图2-21所示,建筑物中A点的坐标已在设计图纸上确定。测设到实地上时,只要先求出A点与方格顶点O的坐标增量,即:

APx=xA-xO

AQy=yA-yO

在实地上自O点沿OM方向量出ΔxQ点;由Q点作垂线,在垂线上量取Δy,即得A点。

图2-21 直角坐标放线图

从上述可见,用直角坐标法测定一已知点的位置时,只须按其坐标差数量取距离和测设直角,用加减法计算即可,工作方便,并便于检查,测量精度亦较高。

二、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适用于测设点靠近控制点,便于量距的地方。用极坐标法测定一点的平面位置时,系在一个控制点上进行,但该点必须与另一控制点通视。根据测定点与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夹角(极角β)与距离(极距S),按βS之值即可将给定的点位定出。如图2-22中,MN为控制点,已知MN之坐标和MN边的坐标方位角αMN。现在要求根据控制点M测定P点。首先进行内业计算,按坐标反算方法,求出MP的坐标方位角αMP和距离S。计算公式如下:

在实地测定P点的步骤:将经纬仪安置于M点上,以MN为起始边,测设极角β,定出MP之方向,然后在MP上量取S,即得所求点P

图2-22 极坐标放线图

当不计控制点M的误差,用极坐标法测定P点中误差mp,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mβ——测设β角的中误差;

S——控制点至测定点的距离;

ms——测定距离S的中误差。

例如,在图2-22中,已知控制点MN的坐标值和MN边的坐标方位角为:xM=107566.60,yM=96395.09;xN=107734.26,yN=96396.90;αMN=0°37′07″。待测点P的坐标为:xP=107620.12,yP=96242.57。计算αMPβS之值。

为了使计算过程条理清楚,采用下面的表格进行计算(表2-5、表2-6)。

表2-5 应用三角函数计算表

表2-6 应用对数计算表

注:(n)表示其真数为负值。

表2-5是使用计算机和三角函数表进行计算的表格形式;表2-6是用对数计算的表格。表中(1)、(2)、(3)……表示计算次序。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种计算方法其结果完全相同:S=161.638m,αMP=289°20′10″。而β=αMN-αMP=0°37′07″+360°-289°20′10″=71°16′57″。

三、角度前方交会法

角度前方交会法,适用于不便量距或测设点远离控制点的地方。对于一般小型建筑物或管线的定位,亦可采用此法。

如图2-23所示,用前方交会法测定点P时,先要根据P点的坐标与控制点MN的坐标,按(2-16)式求出控制点至测定的坐标方位角αMPαNP,然后再按(2-18)式求出夹角βγ

图2-23 角度前方交会示意图

实地测设P点的步骤:在控制点MN设站,分别测设βγ两角,方向线MPNP的交点即为所求的P点。

当不计控制点本身的误差,测设点P的精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Mp——P点位置的测定中误差;

βγ——交会角;

m——测设βγ的测角中误差;

SMPSNP——交会边的长度。

 设图2-23中,控制点MN及待测定点P之坐标值仍同前例,计算交会角βγ和点P的中误差Mp

αMPSNPβ之值在前例中已经求出,现按表2-5的形式计算αMPSNP得(表2-7):

αNP=233°30′50″,

SNP=191.952m。

而 γ=αNP-αMN=αNP-(αMN+180°)

=233°30′50″-(0°37′07″+180°)

表2-7 αMPSNP的计算值

=52°53′43″。

设测定βγ的测角中误差m=10″,将mβγSMPSNP之值代入(2-18)式,则得:

四、距离交会法

从控制点至测设点的距离,若不超过测距尺的长度时,可用距离交会法来测定。如图2-24所示,AB为控制点,P为待测点。为了在实地测定P,先算出ab的长度。ab值也可以直接从图上量取,测设时分别以AB为中心,ab为半径,在场地上作弧线,两弧的交点即为P

用距离交会法来测定点位,不须使用仪器,但精度较低。

图2-24 距离交会法

五、正倒镜投点法

1.适用条件及优点

在进行直线设点时,一般是把仪器安置在直线的一端,照准相应的另一端点,进行放线设点。若直线两端点之间不能直接通视时,则可将仪器置于两端点之间的高处位置,运用正倒镜法进行设点。此外,在远距离设点时,亦可将仪器置于直线两端点的中间,进行设点。

正倒镜设点法不受地形地物的限制,能解决通视的困难;同时由于使视线缩短,减少了照准误差和可以不考虑对中误差的影响,因而使设点精度得到提高。

2.测设方法

在图2-25中,设AC两点不通视,在AC两点之间任意选定一点B',使能与AC通视。B'应尽量靠近AC线。然后在B'安置经纬仪,分别以正倒镜照准A,倒转望远镜前视C。由于仪器误差的影响,十字丝之交点不落于O点,而分别落于O'、O"。为了将仪器移置于AC线上,取imgO'O"定出O点。若OC之左,则将仪器自B'向右移动B'B距离,反之亦然。B'B按下式计算:

如此重复操作,直到O'和O"点落于C点的两侧,且CO'=CO"的时候,仪器就恰好位于AC直线上了。

图2-25 正倒镜投点法

3.注意事项

1)按(2-19)式计算B'B时,式中各距离值可用目估,经逐次移动,多次观测,使仪器逐渐趋近AC线而最后正好位于AC线上;

2)在B'点初次安置仪器时应先试看,使AC点均落在望远镜十字丝的左右,这样在逐次趋近移动时,只须在脚架上移动仪器即可;

3)所使用的经纬仪必须经过检验校正,以尽量减少或消除正倒镜的误差。但仪器一般很难校正完善,因此设点时一定要用正倒镜取中定点,以消除仪器误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