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新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系列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信息的特征

尽管信息的类型及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有着各自的特性。一般来说,信息具有以下特征:

1.真实性

信息有真信息与假信息。真实、准确和客观的信息是真信息,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虚假、错误的信息则可能使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在信息系统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点。一方面要注重收集信息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在对信息进行传送、储存和加工处理时保证不失真。

2.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是指从信息源出来,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越高,时效性愈强。信息的时效性是人们进行信息管理工作中要谨记的特性。由于信息在工程实际中是动态、不断变化、不断产生的,要求人们要及时处理数据,及时得到信息,才能做好决策和工程管理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真正做到事前管理,信息本身有强烈的时效性。

3.层次性

信息适应于管理的要求,分为不同的层次,即战略级、策略级和执行级。例如:某水利枢纽工程,业主(或国家主管部门)关心的是战略信息,如工程的规模多大为好,是申请贷款还是社会集资,各分项工程进展如何,工程能否按期完工,投资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等等。设计单位所关心的是技术是否先进,经济上是否合理,设计结果能否保证工程安全等,而监理单位为了对业主负责,对设计、施工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等方面的信息感兴趣。它们在工程中同属于策略层。而承包商则处于执行地位,它需要的是基层信息。关心的是所担负项目的进度、质量以及施工成本等方面的情况。如果目标发生了变化,管理层次与信息层次也将随之改变。如对于监理单位来说,该项目的总监(或称工程师)处于战略地位,受业主委托(或授权)对整个工程的实施进行管理,需要有关承包合同的签订、整个工程的进度、质量与安全、投资控制方面的各类信息;而驻地监理工程师(或称工程师代表)在工程管理中处于策略层,具体负责分管项目的进度、投资、质量以及合同方面的事务处理,需要有关的信息辅助决策。监理员作为执行人员在所分管的工程部位监督检查承包商的各项施工活动,需要施工的材料、工艺程序、方法、进度等方面的基础信息。

4.普遍性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只要有事物存在,只要有事物的运动,就会有其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就存在着信息。无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类思维领域,绝对的“真空”是不存在的,绝对不运动的事物也是没有的。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着的。

5.不完全性

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是不可能全部得到的,这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程度有关。因此数据收集或信息转换要有主观思路,要运用已有的知识,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和判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抽出有用的信息。

6.系统性

在工程实际中,不能片面地处理数据,片面地产生、使用信息。信息本身就需要全面地掌握各方面的数据后才能得到。信息也是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之一,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对待各种信息,才能避免工作的片面性。监理工作中要求我们全面掌握投资、进度、质量、合同各个角度的信息,才能做好工作。

7.依存性

信息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形式(如声波、电磁波、纸张、化学材料、磁性材料等)之上,不可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通常把这些以承载信息为主要任务的物质形式称为信息的载体。信息没有语言、文字、图像、符号等记录手段便不能表述,没有物质载体便不能存储和传播,但其内容并不因记录手段或物质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8.价值性

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索取一份经济情报或者利用大型数据库查阅文献所付费用是信息价值的部分体现。信息的使用价值必须经过转换才能得到。信息的价值还体现在及时性上,“时间就是金钱”可以理解为及时获得有用的信息,信息资源就转换为物质财富。如果时过境迁,知道了也没有用,信息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9.增值性

有些信息的时间性很强,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过时的信息价值必然降低,甚至为零。但对于另一种目的可能又显示其用途。例如关于某一次工程招标中,有关投标单位的报价信息,开标之后对承包商竞争该项目就不再有用。但如果把每次类似工程招标中各承包商的报价信息汇总起来,对以后的投标竞争价值却很大。

10.可分享性

信息区别于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可以被共同占有,共同享用。比如在企(事)业单位中,许多信息可以被工程中各个部门使用,既保证了各部门使用信息的统一,也保证了决策的一致性。信息的共享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它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信息的贬值,不利于保密。因此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既需要利用先进的网络和通讯设备以利于信息的共享,又需要具有良好的保密安全手段,以防止保密信息的扩散。

11.可处理性

人们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信息从一种形式变换为另一种形式,并保持一定的信息量。例如工程前景分析的情况压缩成框图来高度概括。信息系统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系统,应注重对信息的分析与综合、扩充或浓缩。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处理信息要靠人编写程序来实现。

12.可扩压性

信息和实物是不同的,它可以扩散也可以压缩。扩散的本性使信息常常冲破保密的非自然约束,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向四面八方传播。信息扩散的速度与信息的浓度以及信息源和接收者间的梯度大小成正比。一般越离奇越耸人听闻的信息,传播的就越快,扩散面也越大。针对信息的这一特性,按照不同的目的,可以采取两方面的措施,既要利用其扩散的特性加快信息的传播,又要注意其保密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由于扩散造成的损失。信息也是可以压缩的,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对信息进行浓缩,进行集中、综合与概括,而不至于丢失信息的本质,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

13.可存储性

信息的可存储性即信息存储的可能程度。信息的形式多种多样,它的可存储性表现在要求能存储信息的真实内容而不畸变,要求在较小的空间中存储更多的信息,要求储存安全而不丢失,要求能在不同形式和内容之间很方便地进行转换和连接,对已储存的信息可随时随地以最快的速度检索所需的信息。计算机技术为信息的可存储提供了条件。

14.可传输性

信息可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进行传输。信息传输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实现信息传输功能的载体称为信息媒介。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过程必须具备信源(信息的发出方)、信宿(信息的接受方)、信道(媒介)、信息四个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