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亿年:我记录生命演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1章 另一场胜利

在站稳自己的基本盘之后,环节动物顺理成章的开始了拓圈行动,而它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昔日的盟友——异虫。异虫作为寒武纪中期一度极为繁盛的蠕虫类群,更是现代节肢动物的祖先类群。环节动物的这次挑战方式徐远也没有想到。

这次环节动物倒是堂堂正正搞了一波真刀真枪的正面硬刚,但是方法徐远感觉怎么那么熟悉呢?徐远简单的概括为下来就是山寨,环节动物门对异虫类来了一场360度无死角的全方位山寨。

按照徐远之前学习的知识,这波山寨力度之强,甚至导致一直到20多年前学术界都还以为异虫类只是环节动物“进化”为节肢动物的过渡类群。

仅仅只是徐远现在观测到的就有很多,比如有些异虫善于伸出触手滤食,之前那些本就走向虑食的环节动物们也开始了更为复杂的演化。为了更好更多的虑食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环节动物的虑食触手开始向着复杂化演化,其他向左的演化则被环境淘汰。

徐远也理解毕竟虑食生物最看重的就是虑食效率,只要效率可以提高一点在悠长的时间叠加下,都可以造成恐怖的演化结果。

在这个大环境下,环节动物门的缨鳃虫类(缨鳃虫目)成为了滤食环节动物的翘楚,结合已有的生物常识徐远明白以缨鳃虫目为代表的一众环节动物依旧是海底最繁盛的底栖滤食动物之一。

徐远知道环节动物和异虫的演化属于趋同演化,但是如此大面积的趋同演化在不合理中倒也夹杂着合理性。徐远接着分析着,毕竟两虫的生活环境高度类似,都是和古蠕虫的竞争的胜利者,同一都面临着寒武纪基质革命的大变革。自身又都从两侧对称动物处分离不久。

异虫尝试的道路,环节动物也在尝试。在这个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趋同演化在同时上演。

有些异虫善于爬行,好,那环节动物就爬的更快,都是小短腿谁怕谁咋地;有些异虫学会了游泳,好,浮蚕类(浮蚕科)将自己的疣足演化成桨,成了游泳健将。

有些异虫作死叠甲,好,多鳞虫类(多鳞虫科)就给自己盖上了层层叠叠的甲片;有些异虫开始向微型化发展,演化成生活在沙砾间隙中的所谓“间质动物”,好,以囊须虫为代表的一众环节动物就缩小成了只有几百微米宽的微小虫豸,连这点蜗角之地也不给留。

徐远总结着环节动物的竞争思路就是,不跟你多废话,尽一切可能的补刀,堪称是模范反派了。徐远也不可思议,环节动物就用着这个蠕虫初号机居然连续团灭两届蠕虫霸主。异虫当初被迫登陆徐远估计和环节动物的围攻也脱不开干系。妥妥的是山寨逼死原创了。

其实这些演化都是基于趋同演化,即不同生物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中极有可能演化出作用相似的器官或相似的生活方式。比如三叠纪开始兴盛的鱼龙家族,和现代地球上的海豚就无比相似,一个是海洋爬行动物、一个是哺乳动物。完全不相同的两种动物,居然在外在表现和一些生活方式上高度相似。

随着越来越多蠕虫状的生物告别蠕虫这个初号机,整个寒武纪的海底,徐远只能找到环节动物这一个蠕虫生物了。环节动物之后出现的重大演化基本要到奥陶纪了,那个奠定古生代海底秩序的纪元。

此时寒武纪的环节动物还远远达不到当初古蠕虫那样的盛况,在徐远眼中整个海底动物中最显眼的是它们曾经的队友触手冠动物,那一个个带着两片外壳的底栖滤食者——腕足动物。一个动物界的不胜传说。

在徐远看来触手冠动物那基本就是悲催的代名词,现代地球最出名的触手冠动物就是腕足动物中的海豆芽了,勉强可以说能炒一盘菜。

此时遍布海底的腕足动物在徐远看来结构和现代的海豆芽比起来不能说一模一样,也可以说是丝毫不差。一根又粗又长的肉茎直插海底,使之可以牢牢地固定在海床上,此外它们还有两片结实的贝壳,贝壳里面是像滤网一样的触手冠。这个触手冠正是触手冠动物的特征。

凭借这个触手冠它们可以通过水流来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氧气等。一旦遇到敌害,两瓣贝壳一闭就是金钟罩铁布衫,肉茎用力一拉就能遁入海底,可以说是无懈可击。

在回溯仪的扫描下,寒武纪此时有20%多的生物是腕足动物。此时它们密密麻麻的分布在海底,是海底滤食者的绝对主流,徐远目之所及基本全都是腕足动物。徐远也没想到这些腕足动物5亿多年来居然就一点长进没有。把现代地球的海豆芽、小嘴贝放到此时的寒武纪那是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单就论触手冠这种出装来说,在寒武纪这个游戏大前期来说还是个挺不错的出装的,又能有效过滤食物,又不太需要养分来维护,损坏了也很容易修复。怎么看这个装备也不会影响触手冠动物的演化潜力,徐远也猜不透这些触手冠动物怎么就成了动都不动的死宅。

但是非要讨论的话,徐远看到了一些勉强可以行动的触手冠动物,软舌螺类中的云南肉茎螺。这些软舌螺和别的触手冠动物差别不大,一个肉茎固着在海底,长着两瓣贝壳来保护自己。

不同的是它们的两瓣贝壳不是像腕足动物那样的对称分布的,而是地下一个成桶状上面一个像个盖子,徐远怎么看怎么像个垃圾桶。随着时间的演化这些云南肉茎螺退化了尾部的肉茎,用两条触手拖着自己在海底爬行。

然后徐远就看到这些云南肉茎螺成了寒武纪其他掠食者的移动罐头。似乎不需要徐远太长时间的思考就可以得出这动物怕是要完的节奏。

果然徐远开启了定点加速,就看到这些软舌螺在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成为了众多掠食者的盘中餐,最终在那场毁天灭地的二叠纪大灭绝中消失。

结束了定点加速,徐远明白了,演化史上的奇迹不是每个动物都可以实现的,奇迹之所以叫奇迹就在于能实现是少数。至此彻底宣告触手冠动物的尝试运动的演化路线彻底失败。不过其他触手冠动物此时还旺盛的繁衍于每片寒武纪的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