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锢下流动的智慧(少年读世说新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卖了头发招待客人
——陶侃母亲的故事

015-1

陶侃是东晋名将,年少时便胸怀大志,很想做出一番事业,无奈家境贫寒,一直苦于没人引荐。

他有个同乡叫范逵,名望很高,被荐举为孝廉。有天夜里,范逵到陶侃家借宿。当时连日冰雪,天寒地冻,陶侃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范逵的车马仆从却很多。陶侃忧心忡忡,不知该拿什么来招待客人。他的母亲湛氏拍拍儿子的肩膀,说:“没事的,你尽管到外面把客人留下来,我自有办法应对。”陶母一咬牙,把自己一头垂地的长发剪了,做成两股假发,卖掉后换了几十斗米。米的难题解决了,陶母又把屋里的柱子劈了一半当柴烧,还把草垫子铡碎了当作喂马的草料。

吃饭时,陶母准备了精美的饭食来招待客人,连随从都受到了款待。陶家母子的盛情让范逵很过意不去。当晚,范逵与陶侃长谈,范逵发现陶侃才华出众,思辨能力超群。

第二天早上,范逵一行人上路,陶侃一路送行,一直送出百余里还不愿返回。

“您送了这么远的路,该回去了。”范逵感动地说。

陶侃还是不肯回去。

“您可以回去了,到了洛阳,我一定会把您的盛情传为美谈的。”范逵又说。

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叫“九品中正制”,十分重视门第高低,选出来的官员大都是世家子弟,像陶侃这样出身寒门的青年,想要得到推荐并不容易。

范逵回到京都洛阳之后,便在羊晫(zhuó)、顾荣等名士的面前大力夸赞陶侃,陶侃因此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016-1

陶侃曾经当过管理渔业的小官。陶侃任职期间,曾托人送了一罐腌鱼给母亲,陶母却把腌鱼原封不动地退回了,并回信责备儿子:“你身为国家官吏,怎能拿公家的东西来孝敬我呢?这非但没有好处,反倒徒增了我的烦恼啊!”陶侃很惭愧,再也不敢做出假公济私的事了。

017-1

后来,陶侃终于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成为东晋的栋梁之材,这与陶母的谆谆教诲密不可分。

原典精选一

陶公[1]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2],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3],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4]地,下为二髲[5],卖得数斛[6]米,斫[7]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8]诸荐[9]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世说新语·贤媛一九》

【注释】

[1]陶公:陶侃,曾封长沙郡公。

[2]孝廉:孝顺,廉洁。这是汉魏时期选拔官吏的科目。

[3]室如悬磬:形容十分穷困,室内空无所有。

[4]委:垂,拖。

[5]髲:假发。

[6]斛:古时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7]斫:砍。

[8]锉:铡碎。

[9]荐:草垫子。

原典精选二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1],尝以坩[2][3][4]母。母封鲊付使,反书[5]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世说新语·贤媛二〇》

【注释】

[1]鱼梁吏:管理渔业的官吏。

[2]坩:盛物用的陶器。

[3]鲊:腌制的鱼。

[4]饷:赠送。

[5]反书:回信。

轻松学古文

《孝经》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头发对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割发在古代是一种刑罚,也被视作大不孝。曹操触犯军纪,就曾经以割发代首(以割头发代替砍头)的方式惩罚自己。古代有一些犯了罪的人,要接受剃发的刑罚,叫“髡(kūn)刑”。如果头发稀疏或是没有头发,该怎么办呢?那只好戴上假发了!选文的“髲(bì)”,就是假发。古代的假发相当珍贵,文中陶侃的母亲用卖头发所得招待了那么多客人,就是证明。所以,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古人是不会卖头发的,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啊!

019-1

词语收藏夹

一、截发留宾:卖了头发招待客人,现多用它赞颂女子贤惠,待客诚挚。

例句 读高中时我家很穷,但只要有同学到家里来,母亲总要效仿陶母截发留宾,盛情款待一番。

二、举贤任能:举荐贤人,任用能人。也写作“举贤使能”。

例句 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要做到举贤任能,这样才能人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