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一 热爱生活 享受生活 感悟生活
君君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与她相识很早,并接触很多,这一是源于我与她的老公周进良是好朋友,二是她的女儿是我的学生。君君喜欢锻炼,经常来学校图书馆打球,我的球技很孬,但她却经常与我对打,并不在乎我的球技。在她的身上持有一种淳朴自然、天然无邪的美质:好说好笑,说话也直来直去,没有一丝的矜持和做作。我很喜欢这样的性格。君君也是一个享受生活的人,这从她的游记中可以看得出来,她去海南,到西北,看草原,逛花城……但君君更是一个感悟生活的人。她善于从生活中悟道,在作品中明理,把她的观感通过作品告诉读者,让读者与她一起共享自己的对生活的知、情、意。
君君的作品善于日常叙事,充满生活的本色和烟火气,翻开她的作品一种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很快融入其中,没有矫揉造作、拿腔作调的媚态和雕琢,靡弱和唯美的倾向,有一种天然的生活质感和原生态的纯净,有一种从容的谈话风,有如贾平凹所说的使散文“复归生活实感和人之性灵”。因而也表现出了这样的特点:
1.浓厚的乡情。
君君生于农村,在她的身上迄今仍保留着一种农村女孩的纯美天性,有一种“淡淡妆、天然样”的素朴和纯净。尽管她大学毕业后走入城市,并一直在高校工作,但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给她留下太深的印迹,以致在她的作品表现出了浓厚的乡情。如《穿过指尖的快乐——忆端午》写自己小的时候跟妈妈一起包粽子的情形,不仅写了包粽子的过程,也写到自己笨手笨脚的学包粽子的感受:“粮食的质感、叶子的脉络,枣儿的圆润在小手中穿梭。每包成一个,自己喜不自禁,还要比一比谁包的好看,温馨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把自己包成粽子之后喜不自禁,兴趣盎然的情绪写得真切自然。更重要的是作者在作品中对故乡的眷恋,对儿时生活的怀念:“我们怀念那时候缓慢的时光,饱满的粮食,原生的香气,穿过指尖的亲情……但是,我们还能回去吗?”这种诘问,更让人回望过去,怀恋以往,让旧日的时光在心中荡漾。如《记忆里的乡村美味》中对吃菜粥的叙写:先是写熬菜粥的选料,要用新打的黄豆、玉米,还要黄豆炒熟用小石磨磨细,与用碾子碾碎玉米和切碎的新萝卜缨一起放到锅里熬。这样熬出来才是真正香喷喷味道独特的菜粥。然后写自己吃粥的感受:“那粥可真香啊,是我最怀念的儿时美味,谁家熬了菜粥,能香半个庄,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开始央求自己爸妈,也给熬顿菜粥吃。写到这,我不自觉地舔了舔嘴唇,那香气仿佛就在鼻尖缭绕。”这不仅是对美食的怀恋,更是对过去农家生活的一种向往。如《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电影》中回忆起在农村追逐看露天电影心情激动的情形:“星空下,银幕上,那些经典的画面,那些熟悉的旋律,令我们沸腾、痴迷、向往,最是难忘。”现在“说这些电影名字的时候,那一幕幕画面就在眼前闪现,那些经典台词仿佛就在嘴边,而那些经典的旋律随时都会在耳边响起。看过无数遍啊,而今依然喜欢,那是怎样的魅力啊”。“多年之后,我依然怀念它们。”这些过往的回忆,都充满乐趣,给人一种温馨之感。如在《我的棉布乡村》中写自己渴望一双塑料凉鞋,缠着爸爸买。有一次爸爸给二哥买了一双凉鞋,怕女儿要,便略施小计说:“君君,给你买了一双凉鞋,你试一试吧!”她美滋滋地赶紧去试,可是鞋太大了。于是爸爸说:“哎呀,这可怎么办呢?鞋买大了,给你二哥穿吧。”儿童的稚气油然而生,充满童趣。于是此事便成了家中经典笑话,经常被大家提起。同时,她也写到了故乡的怀恋。如《水的怀念》中对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美丽的家乡,尤其是对母亲河还乡河的赞美:“我曾在这条河里洗衣游水,看大人们捉鱼捞虾,看悠长的浭水容云纳月,映青山落晚霞,霞色生花;西岸垂柳,东岸俊杨,四时美景,尽收河中。”这条河“陪伴了我的童年和少年的美好时光”,给她“留下了快乐美好的记忆”。除此,还有《星空下的露天电影》《饺子的光芒》《秋色生香》和《想念麦田》等。由此可见,她对故乡一往情深,满腔乡愁流泻而出。这种乡愁不只是一种怀乡和恋家的情结,也带有地域色彩和美学意味的图像。
2.真挚的友情。
君君是一个很重友情的人。她不仅有美好的天性,也有很好的人性。她心底敞亮,乐于助人,所以与周围的人亲近和谐,交友很多。如在《不渝初心,且行且歌——我眼中的诗画家秋彬》,写了与画家秋彬相识相交的情况。初识秋彬,她对其横溢而出的才华十分钦佩。尤其看到“秋彬心性纯善,崇尚自由,对世界对生活充满好奇和美好的向往,葆有他这个年龄少有的可爱天真之气”和那种“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她觉得在当今世界“十分难得”,于是便成了好朋友。如《微笑的蒲公英》中讲述了与“优雅清丽的女孩”王峥的友情,在《大风中的女孩》表达了与“每天都在与疾病、与时间博弈的女孩”柴丽丽的真情。君君不仅与这些美好的女性交往,更不忘恩师和长辈。他们是她生活中的引路人和楷模,她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做人和如何处事。如《我的高考故事系列六:黄维明老师》中她这样赞美高中老师黄维明:“黄老师严谨、认真、敬业、耿直的品格以及热爱读书、努力学习的良好形象,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们。后来我们同学们聚会,说到黄老师的时候,都以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好老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还有《我的高考故事系列七:励志周老师和魅力马老师》中表达了对古道热肠的周继武老师的感谢之情。每逢“有同学病了回家不方便,老师从家里熬好汤粥送给学生”。在她的长辈中有特别善良的改国姨和人缘极好的马叔等,这些人的言行都潜移默化地深深地影响了她,成为她学习的典范。
3.淳厚的亲情。
君君爱家乡、爱友人,更爱亲人。她怀恋亲人的散文写的真切自然,质朴生动。如《我的高考故事系列四:我的父亲母亲》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她的父母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我和哥哥弟弟们也从未被爸妈打骂过,这也是我和哥哥弟弟们感到骄傲的事情”。父亲为了全家人的生活早出晚归,母亲费尽心力,尤其是父母为了她能够考上大学而不惜一切,因为女儿是他们的希望和骄傲。文中写道:“高考完那天,父亲骑着自行车去接我。那天下着瓢泼大雨,父亲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带着我和行李在大雨中行进。看着艰难带我回家的父亲,我在心里默默祈求着:老天,我已经这么难了,你就让我考上吧。”这是多么感人的情形啊!让我们看到了父女情深的人间真情。所以多年来她“感谢父母,感谢他们一直宽容、忍耐、爱护我这个家里唯一的女儿,给我一次又一次机会。有磨难、有眼泪,有开心、有幸福,这就是生活本真的面目吧。如今,我也成了他们眼中的骄傲。我会尽最大努力让老父亲的晚年过得更好,不留遗憾”。这里虽然没有什么赞美之词,但感恩之情、孝女之心渗透于字里行间,流泻于笔墨之中。再如《我的高考故事系列三:我的姥姥家》写姥爷姥姥对自己的疼爱:“每到开花的时候,姥爷许我掐两朵,插到我家的花瓶里。我手捧两朵硕大的芍药花招摇过街,引来小伙伴们艳羡的目光。”“冬天,姥姥有个火盆,姥姥边烤火,边给我烤些玉米、黄豆之类的东西。”这种对隔辈人的喜爱、疼顾之情跃然而出,令人感动。这些虽然截取的是生活的片段,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感人肺腑的血脉亲情,但却流溢出强烈的人性美和人情味,让人怦然心动。
4.深厚的爱国情。
君君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壮美景观,经常游览各地的美景美点,这大大丰富了陶冶了她的情操,净化了她的心灵,也激发了她写作的激情。她几乎每到一处,便有感而发,挥笔成文,让我们领略到各地的美景风物,同时也看到她融入自然、陶冶性情的喜悦之情。看她的游记,如同一本画卷,美丽多姿,令人耐读。如《带着老爸看草原》中这样写高山草甸的美景:“我环顾四周,忽然开心起来,天哪,这里的花草真好看!翠色之中,万花点点。雨雾中,红的、黄的、白的、紫色的花草格外鲜润娇美,露珠在青翠的叶子上、在安静的花朵上轻轻颤动着,滚动着,悠然,安静,它们在山顶上,在天空下,仿佛有一种遗世独立的傲娇。”她犹如一个画家,将红黄白紫青色搭配和谐,融于画面,写得动静结合、高低错落,写出了一种情致与韵味。她不仅描摹自然景物,而且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自然的喜好融于景物之中,用自己的情感、思想给自然景观添加生气和诗意。如在《延安印象》中,她游览了各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有纪念意义的景点,并抓住了延安的主色调——红色展开来写:“延安最美的色彩当属红色,红火火的剪纸、红亮亮的腰鼓、红彤彤的狗头枣、红艳艳的山丹丹、红羞羞的脸蛋、火一样红的激情信天游……”同时她展开丰富的想象:“当我登上宝塔山的时候,想到有多少叱咤风云的伟人曾在此徜徉,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奇妙感觉;夜晚的清凉山似乎更神秘,仿佛能听得见发电报的滴答声。于是发出诘问:为什么当年人民向往延安,因为“延安是自由的象征,是新生活的希望。这里代表光明与自由,理想之光让贫瘠的黄土高原盛放着绚丽妖娆的精神之花”。由此,她写出了自己的深刻感受:“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上有信仰、有追求、有激情的人,才能具有真正的幸福感,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放弃优越的物质生活而追随延安的原因;自由、理想、希望这些看似虚幻的概念,在当年的延安展现得多么切实而美好。延安,让我看到人格的魅力、信仰的力量。”这是她对参观延安的生命感悟,也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因而使得这篇文章熠熠生辉。
可以说,君君的散文有自然美、人性美和社会美,是“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当然,她还只是一个业余作家,文笔还不精练,文意还不精粹,但因为她感情的真挚、心意的真切,使得作品很有意味。可以这样讲,假以时日,持之以恒,君君一定会成为一个有个性、有品位的作家。我们期盼着!
杨立元
2019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