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正气 接地气——《中华雅颂》序
曹剑
早就听说顾浩先生十年磨一剑,铸成一本新的诗集《中华雅颂》。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稿,墨香诗情,扑面而来。犹如清晨走在大道上,有阳光高高地洒向地面,令人视野开阔,信心倍增;春风薄雾,吹过田野,使我回肠荡气,精神抖擞。这不仅是诗歌,而是十年来的诗人精彩的人生故事,同时从诗歌表述的内容来看,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国家十年来的精彩故事。国之大事、大势在作者的诗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浓浓的粉彩和足足的思考。言情、言理、言志在这本诗集当中表现得非常充分,非常得体,三者融合得很自然。因而,为一位八旬老人七十年来对诗歌孜孜不倦的追求,我非常郑重地向广大的读者推荐这本诗集。为你推开一扇很有特色、很有价值的文化之门——请进!
诗歌不是文化小品,而是精神长江、思想黄河。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长,文化就有多长;文化历史有多长,诗歌的历史就有多长。可以说民族的文化史,首先就是一部诗歌史。从屈原的《离骚》,到唐诗宋词,中国诗歌写尽了中华民族的悲欢离合和应有的骄傲。五千多年的文化高原上,高峰迭起;九万里文学汪洋,风波浪卷。作品浩如烟海,诗人层出不穷。诗到唐朝登峰,词到宋朝造极!然而,中华民族不愧为诗的国度,此后的诗人和作品依然如奔流汹涌,代代相传。乃至于到了当今的白话文时代,中国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依然是绵绵不绝的庞大队伍。姑且不说文化人,就是政治家、革命家,都依然有着良好的诗词素养。因为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上,诗歌是文化的主流,诗歌是民族的血液,五千多年来滋养了整个民族,让民族的文化精神得以传承和延续。诗歌不仅是文人的标配,几乎也是政治家、革命家的标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几乎都是诗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莫不如此。正是中华民族这种浩如烟海的文化渊源,造就了当代一批又一批的诗人和文人。泱泱大国,最不缺的就是诗人。但是要真正形成具有艺术个性和艺术魅力的诗人却并非易事,而顾浩就是一位在这样一片文化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的诗人。读完全书,总的感觉:一是觉得“入史”;二是觉得“入时”;三是觉得“入世”;四是觉得“入诗”。入史,就是具有历史的大气;入时,就是具有时代的正气;入世,就是具有百姓的地气;入诗,是真正写出了好诗的诗情画意。好诗就是这样跃然纸上,令人沉思良久,久久不能掩卷。
入史,汲取历史,营养当代。历史是每一个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学历史的是这样,不学历史的也是这样;政治家是这样,文学家也是这样;从事一切行业的人,没有人离得开历史。历史是我们成长的地基,历史是我们脚下的一片土壤,历史是垫高我们人生高度的基石,历史是我们人生的前半生的前世。对一个诗人来讲尤其如此,没有诗人不写历史,没有诗人不感受历史,没有诗人不感知历史。历史是一片独特的天空,是一本厚厚的大书,一辈子读不完的大书。而诗人顾浩正是在历史和文学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他的作品里面写历史,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比重。有时候看起来是在写一处风景,写一处历史遗迹,但是眼前的景色作者勾起的是一连串人生的联想,是对往事的回顾,也是对当今的思考,这是作者历史题材诗歌的重要特色。这样的作品信手拈来:
文力赞 游山西普救寺
壮怀激烈 参观黄河蒲津渡遗址感赋
激情盈楼 登山西鹳雀楼
怀圣歌 参观山西关帝庙抒怀
舜日颂 拜谒舜帝陵庙
白雪歌 癸巳年正月初十赏雪感赋
书香千年 参观岳麓书院
名楼吟 参观岳阳楼
表面上看作者是在写一段历史遗迹,实际上是在缅怀一段历史,缅怀一个人物,缅怀一个世界。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缅怀当中,自己能干什么?作者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从今人的角度和诗人的角度,对这段历史做出了深刻的思考,让我们从中得到启发。读一段历史,感受一段艺术氛围,照亮我们眼前的一段人生的路程。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
入时,讴歌时代,彰显正气。每逢大事必有诗!这既是中国诗歌史,尤其是现代诗歌史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作者有别于当今许多诗人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从五四运动一直到现在的百余年,中国发展史无不证明了这一点。《中华雅颂》收录的是诗人近十年来的诗歌作品,而最近的十年是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始的十年,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十分复杂。虽然纵观全球,乱云飞渡,沧海横流,但是作者聚焦大事要事,不作风花雪月的无病呻吟,也不作花鸟虫鱼的扭捏之态,而作指点江山的挥斥方遒。以党和国家的命运为己任,以民族的未来为讴歌对象。一介诗人,吟唱天下风云;万千笔端纸墨,负起多少精神重担!一看就知道,陆游、辛弃疾对作者的滋润非常深厚,毛泽东诗词对作者的影响积极而深远。关注重大事件,描写重大题材,一下子让顾浩诗歌与其他诗词作者区别开来。十年来几乎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都在诗人的笔墨当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既体现了作者高度的政治敏感,也体现出作者良好的文学敏感。从来不置身事外,不置身世界外,而是深深地融入这个时代,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江苏颂 为江苏辉煌十年而作
旗帜颂 为我党十八大而作
领土情 强烈抗议日本侵犯我钓鱼岛[1]主权
如果 闻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有感
登月颂 贺嫦娥三号成功登月
奔马图 恭贺甲午年新春佳节
义愤歌 参观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释怀词 答友人惠问
绿梦歌 欢庆南京2014青奥会
千秋大祭 献给首个国家公祭日
正义之胜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别离叹 为叙利亚难民赋
千秋壮举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一张废纸 怒斥所谓南海仲裁案最终裁决
神州春 写在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之际
脱贫颂 写在脱贫攻坚决胜之时
光明之路 一带一路颂
青春万岁 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中华情 欢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砥砺奋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回顾
这样的作品一看便令人一目了然。公祭日也好,2014年南京青奥会也好,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也好,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也好,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也好,诗歌为时代的利器,被作者运用得如此自然。诗歌同时也是作者多年来的一种文化生存方式,他用它观察这个世界,表达这个世界,体现这个世界,而且用得如此自然,没有任何造作和生搬硬套的痕迹。手法自然到来,心情自然倾诉,观点非常明确,体现出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正义感和事业心,也体现出一个老诗人的拳拳文学之心。关注重大政治题材,那是一种正气,也是一种大气。同时诗歌的创作难度也有所增加,这不是一般的诗人,尤其是某些青年诗人所能驾驭得了的,必须有几十年的政治积淀、文化积淀才能为之。如此鲜活的政治题材,而装入诗人独创的八韵体诗歌,只有在两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素养才能为之。而顾浩先生正是在这两方面都运用得如此娴熟并颇有成就的诗人。这样的文化现象在当代诗歌中,实属不可多见。当我们从“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这样的古诗词中走出来的时候,我们深深地为顾浩诗中所体现出来的鲜活的时代感和责任感,感觉到新鲜,感觉到精神为之一振。时代的阳光,生活的春风,扑面而来。
这里不能不提到这样一部作品:《傲骨颂 写在狂风暴雨之时》——
风婆猖獗,
横扫胡搅,
泰山岿然屹立。
雷公凶暴,
狂吼滥炸,
长城雄姿如一。
雨神嚣张,
浊流汹涌,
大江东去不易。
五十六族人心,
五十世纪华夏,
文明绵绵未曾讫!
敬数炎黄傲骨,
独拥二零四块,
铮铮总把邪恶辟。
降魔伏虎,
挽澜追梦,
血泪青史挥椽笔。
天塌我顶,
地陷咱撑,
从没折腰断脊。
宇宙无穷,
星球有限,
举旗登峰谋国计!
应该说,这是顾浩先生“入世”诗歌的代表作。简单看,他是在写自然界的狂风暴雨,实际上是在写我们这个党、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所面临的困难和灾难,以及面对这些困难和灾难所表现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同时,也是在写作者个人内心的深刻感受。
入世,抒发友情,传播真情。抒发友人之情,是中国诗歌从古到今的一个重要的题材。中国古代诗歌中,其中不乏像“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名句。而在顾浩先生的诗作中,这样的与友人情感互动或者思念友人的作品,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体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珍贵,也体现出了友人真情的分量,更看出作者在几十年的人生奋斗历程中友情的弥足珍贵。友人是人生十分珍贵的资源,多一个朋友,多一个思想,多一条路。顾浩先生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收获了一大批这样珍贵的朋友,给了他事业的帮助,也对江苏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他们的精神、道德深深地影响了作者,感染了读者,像江苏省委老书记韩培信先生、京剧表演艺术大师黄孝慈先生等等,就是这样一些在作者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影响了作者很多年的难能可贵的友人。
正气颂 阅友人遗书
艺苑奇才 深切哀悼黄孝慈大师
中华英杰 深切缅怀韩培信同志
不忘初心 退休老人抒怀
永世情 念友人恩德
情悠悠 和友人重逢
童心 遥念儿时友
离别难 写在友人弥留之际
悼友人 闻友人噩耗
光辉榜样 沉痛送别吴仁宝同志
一见如故 和友人初见
拂心尘 为友人疏怀
通过对这样一些作品的解读,我们不仅深深地感到好朋友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经常保持清醒;好朋友是一本书,我们适时地得到人生的滋养。而我们对顾浩先生友人的感受不是回忆录,也不是文学评论和人生杂文,而是实实在在的一个诗人通过诗歌显现出的人生感受,独特而丰满,多彩而多姿。
入诗,山水寄情,吐露心声。山山水水是中国诗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从古代诗歌到新体诗歌莫不如此。甚至山水诗还成了影响多少代的文学流派和诗歌流派。从李白、杜甫到当代的郭沫若、何其芳、臧克家都是山水诗的圣手、高手。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李白在感知这个世界;“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李白在感觉这个世界;“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在感受这个世界。其想象何其奇特!思路何其开阔!我们再来看看顾浩先生的诗歌,把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感觉、感受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成为一首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诗歌。你不妨留意一下下面的这些作品:
书香千年 参观岳麓书院
名楼吟 参观岳阳楼
韶山行 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感遇诗 写在癸巳酷暑时
秋光赋 写在癸巳金秋时
古村行 访安徽池州杏花村
先贤傲谱文明史 蔡伦墓前感赋
丝绸之路 张骞墓前感赋
登高望远 太白山上
抒衷情 登高观雨感赋
这就真正起到了山水入诗的作用。作者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眼前的一段如诗如画的山水,更主要的是激发了我们的联想,增加了我们的感受,激发了我们的感情,丰富了我们的思想。
让我们再来看看一首富有特色的《漫游乐 游览高淳国际慢城》
漫游慢城不见城,
弯弯曲曲,
高高低低。
一登青山满目山,
重重叠叠,
即即离离。
缓步西坡又东坡,
花花绿绿,
依依呢呢。
喜立峰头望村头,
星星户户,
塘塘溪溪。
欢别噪声听鸟声,
群群阵阵,
唱唱啼啼。
悠然眼宽心更宽,
清清新新,
了了叽叽。
屡入诗境进仙境,
逛逛停停,
句句题题。
最爱合家聚农家,
杯杯盘盘,
笑笑嘻嘻。
作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是一幅画,而且是一首有声有色的歌,一段短视频,一部微电影。我个人特别喜欢这首诗,鸟语花香,如诵如歌,重重叠叠,俏皮可爱,活泼迷人,有浓浓的古诗的韵味,也有新诗的鲜活,应该说是作者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
书大文小,诗短意长。作者看似写十年的感受,实际是一生的感受,这是一生的思绪的结晶、思路的结晶、思想的结晶。八十多年的人生,却用七十多年的时间爱好诗歌,这不仅是爱好,这是一生的追求。作为诗人的顾浩,特立独行的人生是这样的潇洒,这样的自然。人生就是这样,用七十多年的时间来挖一口井,流出来的一定是发自心灵的甘泉。所以今天我们来品读这本诗集,不仅是看到他的潇洒,而是看到他的辉煌。
妥妥的主旋律,满满的正能量!
殷殷的人间情,足足的上下求索!
难怪经常见到顾浩先生时,总是红光满面,谈笑风生。胸无积碳,自然笔端潇洒。
我认真读了,但是没有读透;我认真想了,可惜没有完全想清楚。当然,容易读透,容易想清楚,那就不叫好诗歌了。
顾浩诗大,曹剑笔小。写不准,写不全,写不高,但自信还是写了一点儿真实感受的。这里写下的不是评论,是感受。评论留给评论家去写,留给广大的读者去写吧。我只告诉你,这本书值得一读。
[1] 〔钓鱼岛〕 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末期,趁清政府败局已定,非法窃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随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国收回日本侵占的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钓鱼岛及其所属岛屿在国际法上业已回归中国。1951年,日本同美国等国签订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琉球群岛(现在的冲绳)交由美国管理。1953年,美国琉球民政府擅自扩大管辖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裹挟其中。1971年,日、美两国在《归还冲绳协定》中又擅自把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中国政府对日、美这种私相授受中国领土的做法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不予承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缔结和平友好条约谈判过程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大局,就“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重要谅解和共识。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悍然宣布用20.5亿日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