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介入调查
晚间七点半
小区门口响起了警笛声,同样的考虑到周围民众的休憩,一到小区门口,便关闭了,在没听到“哔卟”的声音,里面穿着便服的警官和身着正式警服的小蔡分别下车,两人整了整衣物,隔着车互相示意准备好后,便赶往了小区门口的警卫室。
夏夜漆黑,已看不见人,警卫室是门口唯一的光亮,刚进被移门封锁的小区门口,小蔡就注意到了面相门口的监控摄像头,再往右看去,警卫室的同志已经站了起来,尽管手蜷着依然靠着桌上的纸笔,但他想这位同志已经明白警官来的原因。(在警察中,正式的警察,但或许这位警卫也是退休的,姑且称一句同志吧。)毕竟,在大街小巷,大事小事都是很难藏住的。
在警官与警卫几句短暂的交流后,我们俩就坐到了警卫的位置上,警卫则站在外边执行看岗,监控的位置可以说极好,可以看到每个来往进出的人,高度也足够(足足两米),除了这一个摄像头,警卫室的电脑还连接着小区西片的几个关键转角的画面,这对掌握案件的全貌有极大帮助。
于是我们赶紧调到昨天九点十分到十点三十分的门口画面。
特别的,被害人居住点离这个门口特别近,几乎就在左边第一个转角的第二单元……同时由于属于第一个转角,门口摄像头即是唯一的一个摄像头。
直到夜晚九点半,我们才一一仔细讨论完所有的细节,并逐一证实了三人的不在场证明,柳刀在九点十二分出过一次小区门,而他的姨父姨妈则在十点半才出现,明显是下班从厂里回来的样子——骑着电动车陆续进了小区。在九点二十四分时柳刀从便利店回来,一切都如三人所说的,每个人所说的,都存在着不在场证明的证据。
但从画面中出现的人中,我们仍辨认出了一名嫌疑人,一米八的身高,头几乎抵着摄像头出去的,穿着黑色兜帽衣,带着口罩和墨镜,可以隐藏了自己的面容,推着我们确定的行李箱,在九点十四分走入摄像头进入小区,而这也让我们一下子锁定了嫌疑人,黑皮箱在排除外出度假的可能后,虽然行李箱的特点并不明确,但基本可以认为这个男人有作案的嫌疑。
与警卫交接完后,我们又就近确认了便利店店员的口供。
“请问,你在昨晚九点十几分左右有看到这个人吗?”说着我指了指柳刀的相片。
“你们是警察吧?”看来这件事影响不小“是的,昨天大概在九点十六分左右,见到过他,买了一些零食,大概正好也是我上班的时候,因为人少,我记得很清楚。”说完,店员直勾勾地看着我和警官的眼睛,眼神中没有一丝慌乱,只有可见的坦诚。
我看了一眼警官,心里想着应不应该运用话术骗取一些情报,要是同伙呢?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没有人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帮一个杀人犯脱罪,于是也就没有追问的必要了。
“毕竟是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孩子,应该不会有人为他准备口供的,而且他也没有任何可疑行径,这样的话,就只剩他亲属的不在场证明了。”不过如果说三人都没有作案的可能,那这件案子的线头可就散了,性质也从家庭恩怨变成了可能得仇杀和情杀,这件案子可就麻烦了,嫌疑人的范围一下就扩大了不少,我心想着,好在又找到了新的线索,也许警官的看法一向太过于仁慈了,柳刀,那个孩子依然没有逃出我的怀疑范围,他的不在场证明不够完整,虽然只有短短八分钟,我仍然认为他有行凶的可能。
想着,我看了一眼后视镜,最后,我们打算去一趟 A厂,确认一下夫妻的不在场证明,毕竟要对案件有完整的叙述,所以即使有了嫌疑人目标,我们依然需要例行公事。
于是,通过 A厂人事部监察科的帮助,另外两人的不在场证明也顺利地得到,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半,夫妻俩都在上班,没有作案的可能。
……………………………………………
一天的调查结束后,我们将嫌犯的身高,案发当日的衣着,配合着行李箱的模样打印给了任务 2负责查监控的小组,从小区周边交通道路的监控查起,重点搜索嫌疑人的行踪,尽早确认他的居住位置。
这件案子由于出了这么一个黑衣人,一下子变得忙碌起来,位于抛尸道路上的监控摄像头只有一盒,也装在离小区门口附近,位于门口右边十几米的地方,但抛尸地点位于门口向右六七百米附近,离最近的十字路口摄像头仍然有一定距离,所以相对来说能获得的资料有点少,但确定行踪已是足够,小区位于一个弯道处,向左一个道路拐弯,隔着一条街,弯道一直延伸到与十字路口相接的一条道路——道路被分别定位A,B,C,三条道路都将近一千米的样子,便利店便是那条街的最左端,暂将它称为便利店D。
那么犯人有可能是距离远的人吗,如果是,是依靠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见面地点为何又选在了对女方有利的地点?
是住得近吗?那犯人的搜索圈就小了不少,只要搜查附近就可以了,但为什么抛尸地离住所又那么近呢?
嫌疑人的打扮也并不算怪异,寻常人可能认为是旅行客,这一点也没有好怀疑的,如果能够掌握到他的样貌就不错了,掩盖样貌,说明他已经考虑到监控了,对,这是一场谋杀,是预先计划好的隐藏自己的容貌的一场谋杀,或许可以走访调查一下目击者,看有没有什么可疑人员,从最近几天开始,希望可以找出一些线索。
听说再过不久要准备开始整合线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