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 ? 引起关注
宏大的建筑群,别具一格的设计特色,采用了废弃原材料,这些标签让萧立峰获得了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顿奖。
这是国人第一次获得这个奖,萧立峰在得到消息时,整个人都是懵的。
缓了好久,他跟沈延才确定不是在做梦,是真实的,他获得了普利顿奖。
就跟每个学生都幻想过考入清北国京大学一样,每个建筑设计师也都渴望能获得普利顿奖。
这是对自身的一种极大的肯定,而且是世界级的奖项,更是意义非凡。
不仅萧立峰跟沈延以及沈延的父母很重视,就连国家设计院也联系到了萧立峰,一是表示对他的祝贺,二就是希望他能明白他得奖不仅代表他个人,也代表着国家,因此在获奖致谢词中希望他能谨言。
萧立峰跟沈延商量到:“延延,我想要感谢秦大哥跟大嫂,如果没有秦大哥收留我们兄妹几个,我不可能念完大学,如果没有大嫂对我的教育跟鼓励,我不会一直坚持初心,获得如今的成就。”
“要感谢的。”
沈延对于秦铮跟陆诗诗也很是敬重,如果是她,她是做不到能如此大爱跟奉献的。
而且她跟她的父母对萧立峰特别的满意,这自然是离不开秦铮跟陆诗诗的。
萧立峰的父母跟萧立华对他的影响也很大,可在他上了大学,进入社会后,基本上他的为人处事还有对于自己职业的规划都是离不开陆诗诗的。
萧立峰也曾浮躁过,忍不住想要随大流,是陆诗诗告诫他设计风格要保持自己独特的特色,这才是将他跟其他人区别开来的地方。
建筑设计师有很多,而那些能成为大家,并被人记住的,都是拥有自己设计特色的,如果大家都有一样,那还有什么意思,建筑也就不会有不同了。
而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也就意味着会格格不入,不被大众所接受。
进入设计院的几年,他过得很不如意,好在沈延跟她的父母也很支持他,并赞同陆诗诗所说的。
之后萧立峰跟沈延商量过后,俩人同时离开了设计院,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
最开始,工作室就只有他们两个人,也没有项目找到他们。
俩人就去山里,去那些保护区,之后是秦铮给他们介绍了一个项目过来。
也正是这个项目,让萧立峰有了名声,之后越来越多的项目找了过来。
而他每一次也都会特别用心对待,久而久之,他的名声越来越响。
直到美院整体新校区这个项目,不仅让萧立峰成功晋级到了国内最优秀设计师行列,得到了全行业的认可,也引起了国外建筑设计师们的注意。
10月,萧立峰跟沈延以及相关部门的人员随行,到L国去领奖。
俩人特意穿着唐装跟旗袍,萧立峰上台拿过来奖杯跟奖牌后,即使已经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依然心潮澎湃。
他看向沈延,沈延也在注视着他,萧立峰将奖杯高高举起,跟沈延共同见证这个时刻。
接下来的致谢词,他首先感谢了国家跟之前帮助过他的人,之后是沈延孩子跟双方父母家人,最后他着重提到了陆诗诗。
这一段也被国家台全程转播,人们感觉貌似陆诗诗这个名字还耳熟。
这才想起,之前国际竞赛中,那两个领队老师也感谢过陆诗诗,而之前采访一位飞行员时,也提到了这个名字。
有嗅觉灵敏的媒体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新闻,纷纷联系到国科大附中想要对陆诗诗进行专访。
陆诗诗答应了下来,而且趁此机会对国科大附中进行了全面介绍,顺便阐述了自己对于教育的一些理念。
她一直在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将国内教育的弊端给提出来,但这需要有成功的例子在才行。
萧立峰其实不算是她的学生,而那个飞行员她在看到的时候立即想起来是在二厂时候的李飞,她当时跟他说过只要他坚持就能实现他的梦想,只是没想到他会一直记得她说的话,也真的实现了他的梦想。
在那一刻,她很是感动,这就是她做老师的意义。
都说老师是园丁,抚育着祖国的花朵,但没人知道,很多时候,他们在当下是看不到那些盛放的花朵的。
而且他们也不仅仅只是花朵,而是以后都要成长为参天大树的。
陆诗诗感慨的抚摸着国科大附中的百年老树,看向镜头,缓缓说到:“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家长们总认为育人只是老师的责任,但其实一个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是父母。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我们会为孩子们讲解知识,解答问题,也会在其中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但一个孩子上学的时间只占他人生四分之一左右的时间,而父母却是会跟随孩子们一辈子的。”
“陆老师,我之前询问过您班上学生的家长,他们说您每次开家长会都会强调这一点。”
“对,我希望家长能够转变对于孩子教育的观念,我自己也是家长,很清楚父母的心情。
我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可却不能光有期盼的心,而什么都不去做,最后还将所有的错都怪到孩子身上,认为是孩子不努力,不上进,还把孩子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
“这点我深有体会,就是我小时候,我妈经常会对我说,你看谁谁谁家孩子怎么怎么样,接下来就是我怎么怎么样?”
陆诗诗轻笑到:“对,家长们都爱这么说,其实本意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像那个孩子进行学习,可首先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比如有的孩子偏文科思维,有的孩子偏理科思维,有的孩子可能在这些基础知识方面不是很突出,可却在其他兴趣方面会拥有特长,舞蹈、唱歌、绘画、某种乐器。
咱们社会已经发展越来越多元化,这注定以后孩子们的所走的道路也能有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