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亮相:教育孩子应该懂的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心理课堂》: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只生不养”的思想观念应该得到彻底纠正。父母既然给了孩子生命,就应该好好培养教育,把孩子潜在的能力挖掘出来,好好保护,成就孩子一生。

现今社会,孩子的心理在不断变化,那么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教育最大的危险是不懂心理学的人教育孩子,使得孩子不能成为期待的样子。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课程导读

本课介绍情绪情感定义、功能、种类和情绪情感两极性及表现形式等内容,了解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情感的维度,正确理解情绪情感与心理反应,掌握情绪情感的发展和管理实施。

重点知识

情绪情感定义、功能和维度

基本情绪、复合情绪、高级情绪、社交情绪与情绪管理

情绪情感的发展概况

一、认知情绪

认知:是人对某一件事情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对情绪的认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

1.情绪是一种能量,只需要释放。情绪如同气球里面的气,积压下去,当遇到一根针的时候,如同洪水猛兽样愤怒,像气球一样爆破,“砰”的一声爆炸。人的不良情绪若长期积压就会在外界刺激下失去理智。

2.情绪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还影响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

3.情绪是自己心境的晴雨表。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一种心情,能让人们感觉到一切都是美好的,那就是乐观的态度。每当我们身陷困境,乐观就像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时鼓励着我们对事业不懈进取,使我们拥有阳光一样的温暖人生。

4.情绪、情感、情商、情怀等都属于人格系统。

二、情绪情感定义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反应,是一种心理过程。

第一,以人的需要为中介。反映的是客观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二,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内心体验(如轻松还是愉快)。

第三,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喜、怒、哀、乐、悲、惊、恐)。

第四,情绪产生会引起生理变化(呼吸、血压),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或者脸红脖子粗等。

三、情绪情感功能

1.适应功能。情绪能发动其身体的能量去适应环境的变化。如儿童通过哭交流饥饿。

2.动机功能。驱动从事活动、提高效率、放大信号、激发行动。

3.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沟通起协调、促进作用;消极情绪沟通起破坏、瓦解作用。积极的情绪对记忆效果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4.信号功能。通过表情来实现,如笑表示友好,点头表示同意,招手表示欢迎,拍手表示赞同,竖起大拇指表示夸奖。

四、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1.情绪情感是同一心理过程的两个方面。情绪是脑的活动,指的是感情的反应过程,具有易变性、情景性。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2.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即情感要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受情感制约,有时候深刻的情感体验会改变情绪的原始表现形式。

五、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

1.呼吸、心率、皮肤电反应、内外分泌腺、脑电波。

2.不良情绪(愤怒、烦恼、沮丧、恐惧、悲哀等)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如愤怒时,胃黏膜充血,导致胃溃疡。悲痛时,胃黏膜变白,导致消化不良等。不良情绪容易引发肿瘤,导致癌症。因此,不良情绪是健康第一杀手,生气不宜超过三分钟。

3.表情,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分为面部表情、肢体表情、言语表情等。

4.情绪与五脏。过怒伤肝,过悲伤肺,过思伤脾,过恐伤肾,过喜伤心。

六、情绪情感两极性及维度

1.情绪的两极性。情绪情感变化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这就是两极性。两极性并不是完全对立,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如悲喜交加、又爱又恨。

2.下面是一些表达情绪的词汇,帮助孩子把情绪准确表达出来。

正面情绪如微笑、愉快、鼓掌、歌唱、跳舞、欢迎、热情等。

生气的时候如愤怒、嫉妒、着急、挫折、不公平、指责、埋怨、骂人、被忽略、吹胡子瞪眼、无能为力等。

无形的情绪如尴尬、委屈、恐慌、困惑、无聊、厌恶、内疚、讨厌等。

难过的时候如伤害、被排斥、被拒绝、空虚、失望、沮丧等。

练习。请做出成语“咬牙切齿”“张牙舞爪”的表情;请说出表达“眼”情绪变化的有关成语来,如眉来眼去、暗送秋波……

3.情绪情感的变化维度。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两级,如欢呼雀跃和平平淡淡;强度有强和弱两级,如心花怒放和咧嘴一笑;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级,如忙里忙外和漫不经心。

七、情绪情感种类

1.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又叫原始情绪。每一种基本情绪都有其独立的神经机制、内部体验、外部表现和不同的适应功能。如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四种。

2.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组合派生出来的,如敌意、焦虑等。

3.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持久、微弱的情绪体验的状态。心境通常被称为“心情”。愉快的心境使人觉得轻松、喜悦,积极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动作也变得敏捷,活动效率提高,有益于健康。不愉快的心境使人觉得沉重,感到心灰意冷,消极悲观地看待周围事物,活动效率低,有损于健康。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有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激情具有激动性和冲动性。激情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应激是出乎意料或在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如噪音、人际矛盾、工作压力、救火等。人对应激事件做出的反应叫“应激反应”。人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对应激的抵抗能力。

情绪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人应该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

4.高级情绪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高级情绪比基本情绪发育晚千万年,即理智脑比情绪脑晚。早期人类在诞生时就有了情绪脑,和其他动物一样。

道德感是按照一定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者他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指人对客观事物认知活动所得的成就评价过程中产生的主观体验。

美感指人根据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的感受和获得理解时的精神愉悦的体验。

5.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人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人的社会需要获得满足,就会伴随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伴随消极的情绪体验。下面介绍四种社交情绪。

(1)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如怕上台讲话,怕见领导说错话。

社交焦虑的个体往往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社交焦虑仅次于抑郁和酗酒。

(2)嫉妒。嫉妒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者境遇等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体验。嫉妒情绪有以下特点。

针对性:总是针对特定的个体或者群体。

持续性:一旦产生,不易摆脱,持续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对抗性:心胸狭隘,总希望别人朝坏的方向发展。

普遍性: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会体验到嫉妒,普遍存在着嫉妒的社交情绪。

(3)羞耻。羞耻是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羞耻的人往往感到沮丧、自卑、自我怀疑、绝望等,认为自己对什么都无能为力。过多或者过少的羞耻都是不健康的。

(4)内疚。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内疚的人往往会有良心上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健康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报警器,提醒人们按照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调整自身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而过多或者过少的内疚感则是不健康的。

八、情绪情感的发展概况

情绪情感是人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情绪出现早,具有情景性、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情。如人出生时就闹情绪——“哇”地哭出声来,不哭的孩子不健康。情感出现较晚,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的发展过程。

1.反抗期(关键期、加速期)2—4岁。

这个时期,孩子的探索欲望和自我主张越来越强烈,独立性和自我主张也相应发展,认识到“我”和“我”的力量。但孩子的欲望要求常常遭到父母的禁止和限制,因此,他们不仅拒绝命令,甚至拒绝帮助,事事“我自己来”。这个时期,在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

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孩子勤奋的人格、个性品质和学习兴趣的提高,消极、反抗的情绪情感往往使孩子处于压力之中。

当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无理取闹,向父母索取也没有结果,就用“哭闹”等方式表示不满。

2—4岁孩子对玩具的占有欲极强,不愿他人侵占,一旦被侵占,会通过一些不寻常的动作来宣泄内心的不满。

反抗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哭喊吵闹的孩子,不一会儿就好了。

2.稳定期4—5岁。

随着语言和心理活动随意性、丰富性的发展,他们的情绪情感、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语言也逐渐提高,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逐渐下降,学着控制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有意性、稳定性逐步增长。如生气和着急时不一定哭闹;高兴时也不一定笑出声来;看到同伴哭时,会表示出关心、同情,用手绢帮助同伴擦眼泪,而不会跟着哭。

稳定期的孩子开始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刻板推测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也能够运用社会规范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还能在大人的帮助下控制自己的行为,自控力逐步形成,有初步的责任感、道德感。

3.成熟期5—6岁。

这个时候,孩子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自控能力,能够用语言来调节情绪,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尤其是得到重视和尊重,想讨人喜欢,渴望建立友谊关系,也想成为人家心目中的人。

成熟期的孩子对消极情感也有较好的理解。不仅对高兴有较好的认知,对吃惊、伤心的认知也有“质”的跨越。相对而言,对高兴、伤心的情绪识别较好,而对讨厌、害怕的情绪识别较差。

开始理解混合情绪。如要放暑假了,感受到假期的快乐,又感受到与同伴分离的遗憾。

高级情绪萌芽,义务感产生,懂得履行责任的必要性。体验情绪情感的种类也在不断泛化,愉快、满意、不安、自尊、自爱、自强、自谦、自豪、尊敬、害羞、惭愧、热爱等范围扩大,不仅限于自己或者亲人,还扩展到班集体、幼儿园,甚至社会。

九、情绪情感管理

1.觉察自己的情绪。

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要有所觉察,管理好并处理好是带给孩子情感的前提,当情绪要到失调的边缘时,赶紧停下来,不然认知功能也会失调,孩子的情绪就会更糟。

情绪本身没有对错,所有的情绪、感受都是真实的,都是可以接纳的。假如孩子做了一件事,让父母气疯了,这没有问题。因为父母也是人,可以在孩子面前暴露,不需要去掩饰。

问题是需要觉察情绪的产生和变化。有时候发火的源头,不一定是孩子的错,可能是自己身体疲惫、工作不顺心或者与别人争吵的原因。或者孩子是对的,父母莫名其妙地发火。如果没有及时觉察和管理,负面情绪不断积累,导致生气出口,发泄在孩子身上。

2.管理自己的情绪。

生气是人的本能,不乱发脾气是本领。乱发脾气教育孩子一点效果都没有,反而影响亲子关系,所以学会管理、表达情绪是首要。

如果知道自己生气,但要尊重孩子,告诉自己生气的原因和感受,并倾听孩子的回应,就可以继续交谈。如果非常愤怒,没办法冷静,甚至打骂,这要喊停,用深呼吸等方法自我调节或者离开,等到情绪平复后再与孩子讨论。

父母要有耐心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同一件事,换个角度看,情绪也许会改变。如爬到桌子上,故意对着干,可能孩子是在进行空间探索,那么父母就不会生气了,要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而不是发火。

万一情绪失控发火了,感到后悔,及时道歉说“对不起”。

当情绪不好的时候,告诉孩子原因让孩子明白。如“妈妈今天钱包丢了”。不开心是暂时的,当心情恢复时,记得说“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父母不要太过溺爱、体贴、将就,以至于让孩子认为你是一个不会伤心、不会难过、只会牺牲一切的超人。从体谅父母开始,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天使。

3.觉察并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可以直接说出来,如“看来你很生气”?孩子跟所有人一样有情绪,虽然未能清晰地表达出来,但对孩子来说理由是合理的。站在成人的角度情绪不该发生,可从孩子的视角看,就容易接受了。

无论孩子怎样生气、哭闹,父母都要表现出尊重、接纳孩子的感受。其实,孩子闹情绪的时候,正是父母亲近、沟通的机会。

4.帮助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

孩子愿意与父母谈论情绪,父母帮助孩子把情绪准确地表达出来,甚至把情绪的表情也演示一下。如“怒”,目光直射、圆睁。

帮助孩子学习掌握一些表达情绪的词汇,如前面所讲的那些。一定要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如“怪不得你有这样的反应,现在心里感觉怎么样”?告诉孩子情绪每个人都有,是正常的,可以处理好。

5.设立规范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了解、接纳、安抚、描述孩子的情绪之后,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重要的一点是预先设立行为规范。接纳并不意味着所有行为都接受。如孩子摔东西、打人、骂人,在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情绪之后,先描述感觉,再告诉孩子这种不当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接着,引导孩子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处理。如“拿走你玩的玩具生气是应该的,我明白那种感受,但你打他就不对了,他也想打你的话,就不能做朋友了,对吗”?

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有些父母打孩子,可能暂时有效,因为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而顺从。但是从长远来看适得其反。被打之后孩子觉得不公平,怨恨父母,更多的是报复而不是改变自己,或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研究发现,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攻击性更强。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往以下几个方面去想。

刚才小朋友走过来的时候,你怎样说他才不会拿走你的玩具?下次出现同样情况,怎样做更好?你可以想出多少个办法?为了避免同样情况出现,你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6.情绪管理的原则。

沟通原则“先谈心情,后谈事情”,即先回应情绪,后回应问题。控制、调节情绪空间。如何宣泄情绪呢?一方面为了保护孩子不能自残或是扔东西伤害自己;另一方面也不能伤到别人,承担责任而自己内疚。

当孩子激烈的情绪爆发失控时,父母可以用双腿夹住孩子的腿,怀抱方式夹住手,紧到孩子没法挣脱,又不会弄疼孩子。让他感觉到无论怎样挣扎也无济于事,哭闹是不行的,保持几分钟就自动松开。这样也是为了避免父母被激怒的瞬间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一开始孩子肯定闹得厉害,不要担心,因为失控的人其实也害怕自己失控,内心也希望有人帮自己找回失控。父母要用自己的行为向孩子传递信息,我在保护你。等孩子闹够了,消停了,父母弄条湿毛巾给他洗脸、换衣服,哄哄、谈谈心。

管理情绪,规范行为的原则。自己是情绪的主人,行为是社会化的,不良的行为会对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生气的情绪被接纳,但打人就不行,打人的行为必须规范。情绪需要释放,闹情绪可能对解决问题没有用。

宣泄情绪的方法有:离开运动、放声大哭、肢体发泄、找人倾诉、大声歌唱、仰天深思、“我”字开头说话、“哇”字开头说话、三思而后行、转移注意力、告诉我生气的理由等。

还可以用其他方法管理情绪,最重要的是温和而坚定,制订的行为规范原则要有底线,能得到落实、执行。

7.亲子关系是调节情绪的基础。

对于父母来说,有时候情绪即使很激烈,但一听到或者看到自己最亲的那个人,马上就感觉安心多了——因为爱。对于孩子更是这样。孩子对养育人的依恋调节情绪能力很强。反过来,孩子对自己情绪调节和安抚的父母更加亲密和信任。

8.给孩子以身体的抚慰。

抚慰调节情绪的作用很好且现实,就像婴儿哭了父母抱起来拍拍摇摇就很有效。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不足,当情绪高潮时更加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但是,身体的感觉还是很敏感的。

9.给孩子释放情绪的空间。

情绪是非常个人化的、自私的,越是被评判、被指责、被压抑的情绪,越有找各种方式表达的冲动。如屁,会忍着放。情绪是需要有释放表达空间的,闹情绪可能对解决问题没有用,但是对于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是有作用的,因为能量释放了。就像衣柜里的衣服堆得很乱,想收拾干净需要找一个空间来作为工作区。

10.学会调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我们都是情绪的伪装者。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去解决对方的情绪,只考虑自己的情绪。如孩子说“我的好朋友不和我玩了”。父母想都没想,就说“没关系,你可以和别的小朋友玩”。

夫妻之间也是如此,妻子抱怨说“每天上班还要带孩子,真累”!丈夫回答“既然累,就不上班了”。这样的回答,对方听了情绪更加恶劣了。因为这样的回应意味着对方的情绪不被接纳,对方的感受被否决,妻子的付出不被尊重。

当一个人处于困惑或者困扰的时候,最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理解,渴望有人感同身受的安慰。

在第一个场景里,如果父母回应“我猜你有些失落,有些伤心”。孩子就会觉得心里的那份难受被父母感受了,他的痛苦被接纳了。于是亲子关系就更贴近了。

在第二个场景里,如果丈夫回应“是啊,又上班又带孩子,辛苦的程度真难以想象。老婆,你真不容易”。这样的回应使两个人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彼此温暖。

所谓患难之中见真情,你能感受别人的感受,接纳这份感受,这样能让对方有同震共鸣的感觉。当对方情绪低落时,我们很容易评判“不好”,忽略别人的感受,出于自己的焦虑,希望对方赶快停止情绪低落,不是否定便是呵斥。这样做也许有效,但对方的情绪能量被阻塞了。一旦新的情绪闪现,叠加旧的情绪,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大情绪,就后悔了。

如何调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维护良好的心境,做法如下。

第一,认识自己不良的性格。如追求过分完美、好高骛远、孤僻、嫉妒、自卑、猜疑等;第二,对他人不过分苛求,要允许别人有缺点;第三,掌握好调控情绪的方法,如倾诉宣泄法、转移法、回避法、自我暗示法,等等。

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怒火燃烧自己。

1.情绪,存在于教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躲在孩子转变的千钧一发时刻,它因需要而生,因管理而溢彩,它左右我们的生活,它是成功到来的一声呐喊!

2.歌曰:人乃天地一缩图,必须有个好心情。

3.一个人如果既不能掌管自己的情绪,也不能懂得他人的情绪,那么他将一文不值。一个乱发脾气的人,是没出息的人。

十、同步练习(可单选或多选)

1.关于情绪的表达,下面正确的是()

A.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B.情绪是人脑与人需要的反应

C.情绪和情感是一种感受和体验

D.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

2.婴幼儿通过哭反应情绪,以便得到抚养的情绪情感是()

A.动机功能

B.适应功能

C.组织功能

D.信号功能

3.基本情绪又称为原始情绪,包括()

A.快乐

B.愤怒

C.悲哀

D.恐惧

4.患者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内心体验缺乏的现象是()

A.情绪低落

B.情绪淡漠

C.情绪迟钝

D.应激

5.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

A.心境、激情、应激

B.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C.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6.管理情绪的原则有()

A.先谈心情,后谈事情

B.规范行为

C.大声歌唱

D.仰天深思

7.情绪稳定期的孩子年龄一般在()

A.2—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8.嫉妒情绪的特点包括()

A.针对性

B.对抗性

C.持续性

D.普遍性

9.认为自己对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不安的情绪体验是()

A.焦虑

B.嫉妒

C.羞耻

D.内疚

10.关于羞耻,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负罪的情绪体验

B.公共场所会易化羞耻感

C.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D.羞耻者往往有良心上自我谴责

练习题参考答案

1.ABCD

2.D

3.ABCD

4.B

5.A

6.AB

7.B

8.ABCD

9.D

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