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简单:孕前到产后心理照顾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原生家庭故事

心理咨询诊间

逸青前来咨询,说她在试着表达自己的过程中,心中浮起许多幼年时的体验:“还小的时候,看到父母亲吵架是会很害怕的,不知道是不是很早就懂了离婚的意思,总觉得有一天他们会分开。有几次妈妈和爸爸吵完架回娘家,改为爸爸来学校接我,然后我就会变成是最晚被接走的。有时坐在学校的阶梯上等,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猜哪一个是爸爸,也会幻想着会不会妈妈突然出现给我一个惊喜。”逸青落泪了,我明白那是幼年的她没有哭出来的感受。

“有时嘴坏的同学经过,说你爸爸妈妈不见了,我还要帮我爸挣面子说:'他工作很忙,你们不懂!'”

“听起来,你从那么小就学会不表现出脆弱了。”

逸青听了愣了一下说:“难怪,我现在想要脆弱都不会了。”

“过去的经历让你缺乏表达情绪的机会,甚至让你觉得负面情绪是不好的、是没有用的。然而长大后的你,对于内心深处的一些感受,还是很渴望被理解。”我这样告诉逸青。

早期经历与依附形态,会成为影响我们情绪表达的因素之一。笑与哭,都是我们本能表达感受的方式。然而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从小到大,在表达情绪的时候曾经受过什么样的评价?也许身为女孩的你,在放声大笑时被建议要优雅一点;也许你在受伤哭泣时,被说羞羞脸或哭相很难看。当时的你不见得会对这些评价有什么感觉,然而一旦被建议与被评价的频率很高,甚至是强度很强时,就很有可能内化成你看待情绪的方式之一:觉得哭泣是丢脸的、情绪表达太明显是不得体的,于是对于情绪的压抑、忽略和排斥,变成一种习惯。

情绪是大脑的产物,因为有了情绪,我们得以对危险感觉到畏惧,因此会做出反应,可能是战斗或逃跑,得以远离危险、生存下来。因为有了情绪,我们可以让周边的人得知自己的感受,适时地给予我们需要的帮助。

然而在人类社会中,有太多因素阻止我们表达情绪,包含在职场上有太多情绪会影响工作以及担心太情绪化会影响观感等。所以在我们逐渐长大成人的路上,我们的情绪表达会逐渐加入更多的现实考量,会参照更多的情境因素。然而我们不应该完全忽视情绪,或是认为情绪是无用的,因为适当地表达情绪,才得以与人靠近,并且让我们渴望被理解的需要得以实现。

如果你和逸青一样,对于表达自己的脆弱与负向情绪感到陌生或害怕,请你慢慢来,一边安抚自己,一边让自己慢慢从亲近的朋友开始练习表达。不是每一位朋友都适合让你练习表达,因为对方有可能也是对于情绪感到陌生的人。当我们慢慢地练习表达,慢慢地感受到情绪被接纳的感觉,我们就有机会不用再心疼那个必须坚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