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 2016-8-24
拥有一个个性鲜明的孩子,是幸还是不幸?
游学团的带队老师经常在家长群发布一些实况图片,所以孩子们在那边干什么,家长们几乎都了解。但是,再怎么高清无码的照片里,都很难找到张小萌。仔细搜索仍然一无所获,于是只好告诉自己——真的没有!
其实,我倒也并不在乎是不是了解她的行踪,只是明明大家都在框里,偏偏没有她,便在心里责怪她没有组织纪律性、不参加集体活动,于是要求她多拍点照片。
然而,她拒绝了。一大堆理由,其中有一条就是:镜头对准的活动都不自然,无聊!
或许吧!她是对的。而明明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去享受,去投入,去真正地参与,然而我被家长群的环境影响了,开始变得在乎一些表面的东西,比如那些该死的照片。
热爱生活,必须远离家长群啊!哈哈~~~
很少有人可以勉强萌,改变她的坚持。小时候,这种固执己见是不听话,让外公外婆无奈;少年时,这种义无反顾是逆反,让爸爸摇头……而在这其中,我一边犹豫一边依然保护着她的“己见”——所有大人的意见只是建议,你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她能成长为一个不受别人摆布的人,一个自由独立的人,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表达清楚的人。我竭力避免在她面前说“你必须这样做”或者“你不可以那样做”,我会跟她说“妈妈给你个建议”……我一直深感欣慰的是,她总是主动选择和我一样的观点。
是的,我仿佛更多等着她来征求我们的建议,习惯了她对我的信任,所以对于她直接做出自己的决定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直到她越来越独立,我的建议被否决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我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让她变得叛逆、不听话;开始暗暗“嘲讽”自己“咎由自取”,但又一遍安抚自己“听话的孩子有什么用”……
我想,我对于民主和自由的理解终究还是带着对权威和经验的尊崇,那些“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的思想实际上不动声色地产生巨大的磁场效应。那些“我是为你好”的理论何尝不是“说服力”的最强大的依据。
其实,她何尝不是正在朝着独立女孩的方向前进。
记得有一次,她和妹妹闹矛盾。妹妹很委屈,一个人默默待在角落里。我责怪张小萌没有姐姐的样子,希望她主动示好。萌就是不肯示弱,而且越来越生气,索性自己跑开了。事后我说,一点小事低个头认个错,大家开心了就好了,干吗这么较真。她说,这是原则——“我不是不能道歉,但我讨厌妹妹受了委屈以后可怜的样子。我讨厌人人都认为是我错的样子,看起来好像她受委屈。实际上你们都在责怪我,真正受委屈的是我,是我!”
这话让我如梦初醒。不是吗?示弱的一方总是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同情,可谁又知道逞强的一方在孤军作战?我说:“如果你受了委屈,那你会怎么表现?”
她大义凛然地说:“我要是生气,我就一跺脚转身离开;‘哼,我不要你们了’,我才不要别人可怜自己。”
不知为什么,她说这话的时候,我想起她倔强的样子,很心疼。因为我知道,这样“不肯低头”的人是最容易伤到自己。而在我的记忆中,她“低头”的记录几乎没有。这样的倔强,宁可被误会不肯低头的人,不知道以后要遭受多少误解和委屈。
可是,我欣赏这样的倔强。因为她是不会让别人背负良心债的,她会把所有的良心债一个人扛起。
还记得有一次,有个同学让她帮忙抄写英语课文。她本来不答应;后来人家再三要求,就答应了。
我问:他干吗让你帮他抄写英语课文?
她说:我没问。我想既然他让我帮忙,抄一下我自己也顺便可以背熟课文,就帮他抄一下呗。
我问:你怎么不问问干吗让你抄写啊?
她回答:我觉得,别人让我做什么,我要么同意,要么拒绝,不要问为什么。他们总有自己的理由,但跟我没关系。
我问:你不好奇吗?
她回答:我想他让我抄写的时候,大概就在等我问为什么。但他应该主动告诉我。而他既然不直接说明,我也不想问。再说,他真要有什么想法想让我知道,一定还会通过其他的方式让我知道。我没必要问。
我看着她,反复问自己真的认识张小萌吗?她的这份淡定,是我可以做到的吗?逗比如你,才是真正的高冷女神!
这些小事,让我重新认识张小萌:她的世界,爱憎分明,拒绝试探;在误解面前,懒得辩解,保持沉默。
好吧,好好享受游学之旅吧,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