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王氏蒙学诞生记(一)
王田带着孙山送给他的几本优秀时文书籍兴冲冲地返回家后,便向妻子陆翠儿提出开办蒙学堂之事。
陆翠儿可不懂得什么蒙学之类的事情,在她的心目中,丈夫王田的才学也就仅仅稍逊于孙山,连沂水县令石礼那进土头衔也不放在眼里。
听到丈夫想开办蒙学堂,她毫不犹豫的拍手赞成,并大声鼓励王田定能开办成功。
好在王田家虽败落,可不缺少房屋,夫妻二人挑选了一间较大的房间作为蒙学堂,还将其独僻成一个小小的院落。
房子用石灰水刷一遍干透后,又买些桌凳便筹备完成,还在小院的院门上方悬挂了一块“王氏蒙学”牌匾。
王田依从孙山的安排,在院门外贴出一张字体较大特别醒目的字报。
“因本人不曾进学,文才不扬,不敢耽误众乡邻子弟的前途,特决定本学堂只招收四岁以上十一岁以下蒙学阶段的儿童。待开蒙读物学完后,请到德高望众有大才能之处研习制艺之术。”
整个文告说的十分清清楚楚,王田只负责为学子开蒙,不负责教导时文制艺。
文告贴出之后,果然不出孙山所料,有些生性愚笨的孩子,在大学堂内读书被拒之门外,家长便带着孩子们前来王氏蒙学处碰一下运气。
哪怕家长们明知王田的学问不高,至今还是一个没有功名的白身读书人,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增智,也顾不了那么多啦!
至于让孩子以后考取功名,也得看他有没有那个福气哟!
现在只图让孩子成为有文化的读书人,与人交往时腰杆子稍硬朗些即可,想那么多干什么?
也有一些家庭生活不算太富裕的农户,贪图王田收取的学费低,也带着孩子前来报名。
仅仅三天的时间,首批二十名学生便招满了,王田决定先试着教学几天,看一看自己是不是那块料?
只是令学生及家长们万万没想到的是,王氏蒙学开学第一天的教师不是王田本人,而是王缘的师傅孙山亲自教学。
孙山可是沂水县年轻的乡试副榜第一举人哟,能得到他的亲自教导,是多么大的机缘哟!
这些家长们亲眼看到孙山表现的十分和蔼可亲,根本没有某些学堂内塾师那么严厉苛刻,也不曾埋怨某些学生的愚笨不开窍。
孙山极具耐心的教导学生们学写第一个字,学读完某篇文章的一个大段落。
教学三天后,孙山便不再来王氏蒙学,临走时却留下话语,过段时间他会再来学堂教学,期待到了那时,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大有进步。
有了孙山的教学做前缀,给王氏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学员报名者数日间暴涨,直到教室内再也无法放下桌凳才罢休。
直到此时,在王氏蒙学内读书已不是有失脸面之事,反而是十分光彩的好事。
而那些王氏学堂的学生家长们,则一改之前的低调,逢人便说自己的儿子在王氏蒙学内读书,与现在的孩子有幸读名校一模一样。
王田此人虽说写作水平不太好,却是一个极其喜欢读书的人,习性不急不燥,十分和善可亲。
他十分珍惜这个能为人解惑释疑的教师职业,且认为十分高尚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