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
导读
作为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宏观经济分析起点,本篇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为题,收录了7篇文章。
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始于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思考。其源头,可追溯至党的十八大之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转折性变化,这次会议在做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个位数增长的阶段”这一重要判断的同时,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调整,由此拉开了关于经济形势怎么看、经济工作怎么干大讨论的序幕。《宏观经济政策格局呈现四个变化》就是在此背景下写就的。
进入2013年后,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一个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财政收入增速急剧下滑。在中国,财政收入一向被视作“真金白银”。对于它的下滑该怎么看,又该怎么干,一时社会各界议论纷纷,莫衷一是,需要有相对精准的专业分析。笔者先后应邀写了《坦然面对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和《正确看待当前财政经济形势》两篇文章。
不同于别国,中国的地方债在被竞相追逐的同时,也一直蒙受诟病。隐性债、不透明、风险隐患,便是对它的主要指责。尤其在中国面临“三期叠加”考验的背景下,这些诟病又被进一步放大。地方债该向何处去?《以深化改革推进地方债步入新常态》写于2014年8月。彼时,我们已经有了新常态的提法,并且,围绕新常态有了诸如不盲目追求GDP、要以深化改革解决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等思想。这篇文章提出的主要观点,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地方政府债务运行向新常态的平稳顺利过渡。
经济形势与财政形势历来密切相连,可谓一对孪生兄弟。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被普遍用于描述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于财政形势的变化,也有了财政新常态的提法。后来,虽基于种种考虑,这种提法不再使用,但以一种趋势性变化和一个客观状态理解、认识财政形势变化,从而适应、引领财政发展新格局的思想,无疑被延续了下来。《深刻认知财政新常态》这篇文章是应财政部之邀而写就的。其核心思想,就是随财政收入增速下滑而形成的财政收支严峻形势,系经济发展规律的作用使然。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调整理念、心态、战略和政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政治论断。鉴于经济与政治须臾不可分离,将这一政治论断与经济发展相对接,可以发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实质是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一脉相承。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且开启了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故而,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纳入经济学分析框架,给予经济学意义上的阐释,是非做不可的一件事。《深刻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经济学意义》是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篇笔谈。
步入新常态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严峻,这对作为日常工作的宏观经济分析构成了挑战。面对多重矛盾和问题,需要统筹处理。面对多种政策选择,需要分清主次。还要将针对的矛盾和问题与实施的宏观政策植根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保证宏观经济分析精准有效。《做好复杂严峻形势下的宏观经济分析》是笔者为《经济研究》写的主编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