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最早的割据政权——窦融政权
河西出现的第一个封建割据性政权是窦融政权。它是两汉之交统一国家政治动乱的产物,也是后来五凉政权的先导。前凉张轨出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便是“阴图保据河西,追窦融故事”[79]。而沮渠蒙逊、李暠等人也都自云在“追踪窦融”。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出身于官僚世家,家族中辈辈都有人担任河西地方官吏,如高祖父是西汉张掖太守,从祖父为护羌校尉,从弟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80]。
王莽居摄中(6~8),窦融在西汉强弩将军王俊麾下任司马。时值王莽代汉之际,形势扰攘,人心浮动,东郡太守翟义起兵声讨王莽,“移檄郡国”,“众十余万”[81]。窦融因追随大司空王邑镇压翟义有功,受封为建武男。绿林起义爆发后,再随王邑镇压绿林军,被绿林军大败于昆阳(今河南叶县)城下。后来他受王邑推荐,任波水将军,屯兵新丰。地皇四年(23)九月,新莽政权在农民起义频频打击下摇摇欲坠,行将覆灭,窦融审时度势,及时倒戈,投降了绿林军建立的更始政权。他才干卓著,受到更始大司马赵萌器重,由校尉转升钜鹿太守。当此之时,中原、河北、关东一带兵戈未宁,窦融深知出任钜鹿的艰危,而“图出河西”[82]。他通过赵萌辞去太守之职,并说动更始帝,求得张掖属国都尉一职,携带家眷迁居河西。
窦融“图出河西”的原因中,首要一条是他深知河西政治与全国形势既相联系又有差别的道理,再就是他对河西社会状况有深刻了解,特别是对经济、军事、地理优势等有深刻了解。他说:“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83]
到河西后,窦融以西汉河西地方政府的政治班底为基础,聚合汉族和少数民族地方势力,赢得了他们的拥戴。他“抚结雄杰,怀辑羌虏,甚得其欢心,河西翕然归之”[84]。窦融依靠的原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厍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等人,既是原先河西政治势力集团中的成员,又大都为关陇和河西籍人。如厍钧原籍羌中[85],史苞原籍茂陵[86]。辛、梁二人分别为陇西和定安大姓,窦融“皆与为厚善”[87]。
政治基础确定后,窦融进一步确定割据策略。首先是集中权力,协同力量,守土保境,在“今天下扰乱,未知所归,河西斗绝,在羌胡中,不同心勠力,则不能自守”[88]的政治思想指导下,设立了大将军府,窦融受推为行河西五郡大将军。其次是安定民生,稳定秩序。“河西民俗质朴,而融等政亦宽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89]军事方面,则“修兵马,习战射,明烽燧之警”[90]。针对北匈奴对河西的进扰,强化攻防能力,采取正确战术,“每辄破之。其后匈奴惩乂,稀复侵寇,而保塞羌胡皆震服亲附”[91]。
窦融政权对发展河西经济十分着力。东汉建立之后,他奉东汉正朔[92],贯彻东汉政府的社会经济法令,重视农业生产。居延汉简中有建武三年《居延都尉吏奉册》,其中记载着“令田”“田吏”等,有专家解释说:“‘令田’为官名,‘田吏’为农官的泛称。”[93]这表明窦融时期对河西屯田经济管理仍很重视。另外,窦融政权也颁布农事法令,如“使秦胡、卢水士民畜牧田作”令[94],使河西农牧结合的经济优势得以进一步保持和发展。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积蓄经济力量,建武四年(28)五月,还颁布东汉政府有关“毋得屠杀牛马”和“吏三百石、庶民嫁取毋过万五千。关内侯以下至宗室及列侯子聘娶各如令”[95]的指令。由于重视经济,窦融期间,河西“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96],诱使关陇地区人口,纷纷携家西上,“安定、北地、上郡流人避凶饥者,归之不绝”[97],使河西人口再次增长。而河西特产如马匹等,则成为窦融给东汉政府的大宗贡物。建武五年(29)夏,派长史刘钧“奉书献马”[98]。东汉平定陇蜀后,窦融承诏与五郡太守赴洛阳奏事,“驾乘千余两,马牛羊被野”[99],再次向中原展示了河西畜牧业的优势。
遥奉东汉正朔是窦融政治策略的基本部分。幕府初建时,天下形势四分五裂,在中原有刘秀政权,而邻近河西的陇西由隗嚣割据,巴蜀则由公孙述割据,所谓“称帝者数人”[100]。窦融“心欲向东,以河西隔远,未能自通”[101]。当此之时,隗嚣派辩士张玄游说河西,让窦融“与陇、蜀合从,高可为六国,下不失尉佗”[102]。窦融“召豪杰及诸太守计议”,“诸郡太守各有宾客,或同或异。融小心精详,遂决策东向”[103]。这样,便不能不向刘秀和隗嚣亮明态度。窦融遣刘钧奉书献马,接受刘秀委任是态度之一,而作书责让隗嚣是之二。之一是鉴于:
洛阳土地最广,甲兵最强,号令最明。观符命而察人事,它姓殆未能当也。[104]
之二是鉴于:
西州地势局迫,人兵离散,易以辅人,难以自建……自起兵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墟,生人转于沟壑。今其存者,非锋刃之余,则流亡之孤。迄今伤痍之体未愈,哭泣之声尚闻。[105]
概言之,上述两种不同态度,是窦融割据策略的具体运用。其中贯穿的精神,是远交近攻,择强而附。但它是在正确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所做的合乎历史发展潮流的选择,因此窦融并没有与隗嚣、公孙述等同流合污,而其割据政权最终也没有遭到军事性打击,而是以和平合并的方式被东汉政权所接收。窦融未成六国、尉佗之谋,最终却得到“窦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的殊荣。[106]
对汉晋之际河西封建政治结构的角度而言,窦融政权的存在,既为它注入了新内容,也为它增添了新的格局。而窦融在河西诸方面策略的成功及其表现的政治原理,又为五凉政权提供了借鉴的模式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