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嬗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伴随着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项制度自身也在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并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一些挑战,这些挑战既与各国经济、社会、政治等宏观因素有关,也与社会保障制度内在机制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直接相关。在某种程度上说,社会保障制度内在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已经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呈现一种基本趋势,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着力调整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部机制,这使得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实际上进入一个内部机制的再构建阶段,也使得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会持续很长时间,需要很多实践探索,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无疑是这一探索过程中的重要政策实践。

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从开始提出到目前,被许多国家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加以实施,已历经数十年,其实践和影响的空间逐步扩大、程度不断加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也已被确定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对于这一关乎社会保障制度内在机制变革的政策措施,国外尤其是西方学界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学理研究和实证分析。遗憾的是,中国学术界却缺乏系统的研究。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是在何种背景下提出的?其基本理念和核心机制是什么?其在各国实践中程度如何,呈现哪些方式、特点?其与传统的社会统筹机制的关系是什么?其在各国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对这项社会保障制度内在机制性改革措施的认识,也关乎中国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郭林博士的这部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

本著作对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出现是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建立的标志,智利私营养老金制度的建立为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发展的标志,瑞典名义账户养老金计划的实施为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扩展的标志,波兰和拉脱维亚等转型国家在基金个人账户制与名义账户制之间的选择是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进入抉择阶段的标志。

本书从实施条件、运行机理、功能与局限、“统账”关系等方面,对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提炼。本书提出,具备基本要素和监管机制较为健全的资本市场、转轨成本的有效消化、科学的精算机制和信息系统、有效的就业政策是个人账户制度建立所需的基本条件,同时强调个人账户规模要与一国的收入分配结构、总税率、贫富差距状况等经济变量相适应,并应用精算公式对基金个人账户制和名义账户制的运行机理、政策功能进行了分析。

值得指出的是,本书的研究最终落脚于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在中国的实施上。作者认为,中国实施基金个人账户计划的理由并不充分,因此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面临巨大的融资挑战和投资瓶颈;包括名义账户制在内的个人账户制缺乏互助共济机制,无法完成基本养老保险应有的,通过能够给予国民安全预期的社会化机制,来应对易使国民陷入不稳定状态的养老风险之核心任务。因此,要缩小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规模,进一步增强其互助共济性;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加快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人寿保险等其他层次的养老保险机制,构建起完整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实现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研究观点和结论虽有需进一步完善之处,却不失为有关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学理性研究的重要成果。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完善进入重要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学术研究也将进入新的时期,许多政策实践问题的解决和突破需要有系统、扎实的学理研究作为基础,因此,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研究将是一个亟待加强的领域。郭林博士的这部著作应是关于社会保障基本理论与政策实践结合研究的新成果,因此笔者相信该书的出版将对中国社会保障学术研究与制度实践产生积极影响。

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学术界已经出现一批既注重政策实践研究,也关注基本学理研究的青年学者,他们是中国社会保障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也将是对中国未来社会保障制度和学科建设产生积极影响的力量。郭林博士曾是我的博士研究生,他有志于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的研究,并先后多次赴瑞典、德国从事该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我相信,本书既是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阶段性成果,更将是他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更多、更好研究成果的新起点。

丁建定

2016年元旦

紫菘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