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全球生产网络的概念解析
1.1.1 全球生产网络的相关定义回顾
关于全球生产网络的概念,比较典型的定义包括:
恩斯特等(2002)认为全球生产网络是国际商务中的一个重大组织创新,全球生产网络通过一个平行的过程整合不同等级层次的网络参与者,使跨企业与国家边界的分散化的价值链集中起来。
亨德森等(2002)将全球生产网络作为一个概念框架,用于说明全球、区域、当地的经济和社会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多种形态(但不意味着所有)的进程。全球生产网络连接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转和消费环节,在组织上更为复杂,在地理区域内则更为全球化。
Sturgeon(2002)的观点认为,生产网络是指将一群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经济单位的企业相互之间的种种关系,侧重于强调企业间相互关系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程度。生产网络不仅仅是指企业在同一产品内垂直分工形成的价值链,还包括为生产同一产品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企业之间的集成关系。
迪肯等(2003)对全球生产网络给出了一个简短的定义:通过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分配而具有相互联系功能和运作的全球组织联结。
Roper和Grimes(2005)将亨德森等阐述的全球生产网络概括为:“由企业、机构及其他经济代理人等通过知识和财富的创造、提升和开发,企业、集体、机构等的组织权力,以及空间和网络的嵌入等基本过程形成的全球网络。”
柴瑜(2003)认为全球生产网络是指几个国家参与一个特定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的制造过程,从而以跨国公司为中心形成的国际化生产网络。在这个过程中,跨国公司将不同的生产阶段分布在最有效率和成本最低的区位上,利用不同区位上成本、资源、物流和市场的差别获取利益。
刘春生(2008)对全球生产网络的定义:全球生产网络就是将领导厂商(跨国公司)原有的独资公司、合资公司等与外部的独立供应商、独立承包商、独立分销商及战略伙伴联盟等联系在一起,进行分工和有机结合,使分布于不同国家和区域的生产过程之间建立起以价值链为纽带的高度依存关系。
1.1.2 本书对全球生产网络的概念界定
综上所述,本书将全球生产网络定义为各类经济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连接价值链分工、生产和提供产品与服务所形成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网络化组织结合体。
该定义强调了全球生产网络的如下特征。
(1)空间布局全球化。全球生产网络在地理分布上跨越多国边界,从全球角度出发,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位优势,合理配置要素资源、进行价值链分工,并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网络整体效率的最大化。使用“全球”而非“跨国”或“国际”的术语,旨在强调各国机构和经济体在经济、政治和技术等方面的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国际”和“跨国”来自于国家中心论的论述,当研讨多种经济联系的跨界行动时,“国际”和“跨国”不能充分表达非空间特定过程发展并转换为空间特定过程的进程,不能够把握住全球—地方辩证关系的实质,而这无疑已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及其非均衡结果研究分析的先决条件(亨德森等,2002)。国际化强调实体间的跨国界合作,而全球化强调国家边界越来越不重要、各国之间的要素流动越来越自由。
(2)价值活动一体化。全球生产网络以价值链为纽带将空间分散的组织和分工有机结合,涵盖价值链所有环节的分工,不仅包括生产作业活动,还囊括了技术研发、后勤和采购、市场和销售、售后服务等各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价值活动的整合,建立一体化、高依存的全球价值网络体系。使用“生产”而非“商品”的术语,是因为在现代经济学术语中,“商品”通常意味着标准化产品及生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固定性,所以商品虽然具备丰富的社会内容(包含消费的范畴),但无法突出以产品内分工和弹性生产为特征的当代国际生产方式。而全球生产网络研究对“生产”进程的偏向,将更多分析重点置于提供产品和服务并再造知识、资本和劳动力能力的“社会过程”。特别是在“生产”被表述为涵盖了中间和最终的市场,行动者、制度之间的权力博弈以及知识流动机制时,全球生产网络研究框架就比全球商品链考虑更多行动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地理差异。
(3)网络主体多样化。全球生产网络包括旗舰企业与子公司、附属企业和合资企业,以及供应商和分包商、分销渠道和增值经销商等(恩斯特等,2002),参与主体包括多个层级,其权利分配具有不对称性,且存在异质性,旗舰企业(领导厂商)在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主体之间以互补性分工为基础、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呈现多样化的合作关系,如合资、联盟、外包等,这种关系强调外部治理和共同治理模式,在组织治理上较为灵活、网络连接富有弹性。使用“网络”而非“链”的术语,是因为“链”的概念更强调商品或服务等价值链环节的一种垂直序列关系,侧重一系列经济活动在不同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如何安排和切分,由于其单向线性关系,难以整合如劳动能力的再生产之类问题,而且排斥融入生产系统中的企业在网络中有自治活动的空间。“网络”则引入了空间集聚的概念,强调不同环节在纵向分离后,如何根据不同要素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聚集,从而更好地描述了资本、知识、技术等关键要素流在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中间媒介之间的流通,强调了由各种要素流经水平、斜线、垂直等错综复杂的联系组织起来的动态的生产过程,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经济活动框架和网络架构。相比较而言,“网络”在概念上更具包容性、实践性,而且在分析上更具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