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蔡京是公职人员的典范?(二)
蔡京对工作的热爱是当时很多朝廷官员都无法比拟的,加班加点是常态,5+2,白加黑地工作。就算到了77岁,年老体衰,眼睛昏聩到不能看东西,蔡京还不想放权,让自己的儿子蔡绦代为处理政务(《宋史》:“京至是四当国,目昏眊不能事事,悉决于季子绦。凡京所判,皆绦为之,且代京入奏”)。
这种爱岗敬业精神,堪称公职人员的典范。
但就算已经到了宰执的高位,蔡京还在碎碎念念过去领导不公道,没有及时重用提拔,使自己遭受了巨大的不公。
因此,他需要补偿。
官职一升再升。
1102年,崇宁元年,蔡京“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1103年,崇宁二年,“以蔡京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1104年,崇宁三年,“进蔡京守司空,封嘉国公”。
1106年,崇宁五年,“进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安远军节度使,改封魏国”。
1107年,大观元年,“蔡京以功加太尉”。
1108年,大观二年,“太尉蔡京进太师”。“诏蔡京特许奏补一子一孙官”。
1109年,大观三年,“蔡京进封楚国公”。“长子攸,除枢密直学士,次子儵,除直秘阁”。
1111年,政和元年,“复蔡京为太子太师”。
1112年,政和二年,“诏蔡京到阙,朝见,引对,拜数特依元丰中文彦博例,许依旧服玉带,遇六参日趁赴起居,在大班退,亲王后入”,蔡京的地位仅次于亲王。
“甲午,燕蔡京等于太清楼,帝亲为之记”。
“辛巳,蔡京进封鲁国公”。
在一般官员还在为半年磨勘而要拼命杀人的时候,蔡京已经一年一个台阶在升官进爵。
其子孙也不需要十年寒窗埋头苦读,八个儿子有三个官至大学士,三个为学士(《宋史》:“子攸、壝、绦,攸子行,皆至大学士,视执政”),五个孙子是学士,享受着高官厚禄。
第五个儿子蔡鞗还娶了赵佶的女儿茂德帝姬(赵佶搞改革,将公主统一改称帝姬)。
获得感满满。
加班加点的工作,值得付出。
蔡京已经享受了仆射的俸禄,但是觉得这点俸禄太少了。为此,他设立了司空等虚衔,方便给自己增加工资(《宋史》:“京既贵而贪益甚,已受仆射奉,复创取司空寄禄钱,如粟、豆、柴薪与傔从粮赐如故,时皆折支,亦悉从真给,但入熟状奏行,帝不知也”)。
当然,蔡京是聪明人,知道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什么好事不能自己独享,要懂得分享,让大家都得到实惠,这样就能获得广泛地群众基础。
于是抓紧时间改革官职,增加了不少虚衔,主要是为了增加官吏福利(《宋史》:“既又更定官名,以仆射为太、少宰,自称公相,总治三省……省吏不复立额,至五品阶以百数,有身兼十余奉者”)。
《宋史·食货志下》记载了当时的官僚队伍庞杂,薪资混乱的详细情形:
“于时天下久平,吏员冗溢,节度使至八十余员,留后、观察下及遥郡刺史多至数千员,学士、待制中外百五十员……又三省、密院吏员猥杂,有官至中大夫,一身而兼十余俸……又增置兼局,礼制、明堂,详定《国朝会要》、《九域图志》、《一司敕令》之类,职秩繁委,廪给无度。”
在蔡京当政期间,朝廷的官吏越来越多,职数越来越繁杂,当然待遇也是越来越好。
蔡京对京城禁军也非常关照,禁军原来一个月500钱的津贴,蔡京直接涨到5000钱,翻了10倍(《宋史》:“禁卒干掫月给钱五百,骤增十倍以固结之”)。
这样的蔡京,谁不爱?谁不说好?因此,对大多数朝廷官吏而言,蔡京绝对是个好领导。虽然他的贪腐大家都知道,但他不吃独食,大部分官员其实都是得到了实惠。多少不一而已,因此,蔡京每年的测评都是优秀。
他确实是北宋优秀公职人员的典范。
但,普通的老百姓、商人们却牙恨得痒痒的。
货币改革是变相的抢夺百姓财产,经济改革表面上是放松了行政许可,但人为增加各种程序,每一道程序还要收费。一不小心,还会剥夺之前获得的行政许可证,变得一贫如洗。
与民争利,不择一切手段攫取百姓财富。
这样的蔡京,在百姓眼里就是恶魔。
也有极少数官员不愿与蔡京同流合污,这些人成为蔡京的眼中钉,也被其他同僚排挤。
如张汝明,监察御史,蔡京十分忌惮他,就想尽办法打压排挤他,将他贬去地方(《宋史》:“张汝明,擢监察御史,京颇惮之,徙司门员外郎,犹虞其复用,力排之,出通判宁化军”)。
徐绩,原来和何执中是同时出道的,才能还在其上,但何执中聪明,依附蔡京替其办事,蔡京就不断在仕途上给予帮助,短短几年就做到了宰相的位子。
蔡京,无疑是何执中的贵人。
徐绩死脑筋,没有何执中聪明,结果就只能在翰林院搞搞文字写写材料,一辈子没啥出息(《宋史》:“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蔡京自钱塘召还,过宋见勣,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何执中)既相矣。’勣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勣亦终不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