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沉思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3章 投机者的蜕变(二)

苏轼不适应的环境,蔡京却如鱼得水,他将开创自己的时代。

我们后人对奸臣的一般印象是:长相猥琐或者丑陋,对皇帝拍马溜须,对手下颐指气使,对百姓横征暴敛,贪恋钱财,贪图女色,贪慕虚荣等等。

这是一般奸臣佞臣的标签。

但历史的真相往往是这些奸臣佞臣都非常有才华,你想想,皇帝的上台虽然是世袭的,但他们也是经过了层层选拔,确定为储君后还要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就算做了皇帝,也要经常接受教育,学习历史典故,避免决策失误。

如,宋神宗赵顼为太子时,韩维就是他的侍讲老师。继位成为皇帝后,王安石又成为他的侍讲老师(《宋史》:“神宗在藩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在如此严密的选拔制度和教育培训体系下出来的皇帝,能是随便听人摆布、糊弄的弱智吗?

肯定不是呀,他们都是善于统筹、善于筹划、懂得权术的人精。所谓帝心如渊,无不如是。

因此,能取得皇帝信任的大臣必定是能力出众心思缜密的人才行。

蔡京就是这样的人。

在北宋的高层看来,蔡京是真正的人才,是优秀公职人员的典型代表。

从长相来看,蔡京并非猥琐不堪,也非脑满肠肥之类,反而是疏朗俊秀、儒雅从容,妥妥一个彬彬有礼的白面书生(《春诸纪闻》:“子目力未至,此人面如美玉琢成,百体完就,无一不佳者”)。

放在现代,不知道是多少女生青睐的白马王子。

从读书来看,蔡京也是远超一般,虽然不及其弟弟蔡卞,但也是学霸级别的存在。

1070年,熙宁三年,蔡京和蔡卞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蔡京第9名,蔡卞第13名,兄弟两人同时高中。

这年蔡京23岁。

弟弟蔡卞更离谱,才12岁。

不管如何,这兄弟二人成为当年度科举考试界的一段传奇。

1047年,蔡京出生在福建莆田,比苏轼小了10岁。

当时的朝中,还主要是以河南河北为首的北方官员为主流。

有人做过统计,北宋一朝72位宰相中,河南河北有24名,占据了三分之一。江西福建加起来只有11人。

蔡京的父亲蔡准,做过侍郎,三四品的样子,算是混到了厅局级,虽然在历史上平平淡淡并不出彩,但给后代的底子总算打下了些。

两个儿子也非常有出息。

弟弟蔡卞更是神童级别的选手,看书过目不忘,记性极好,5-6岁就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且史家典籍、百家杂说、国学法典全部浏览过,其知识之渊博,令很多大人都汗颜。

基因很强大。

成功上岸后,蔡京的第一份工作是前往杭州任钱塘尉,之后升任舒州(现安徽潜山)推官。蔡卞任江阴主簿。

年轻人一腔热血,工作也很努力。

很快,蔡京的职业道路迎来一次重要的转折。

出使辽国。

辽国,是北宋重要的邦交国。与辽国打好交道,对北宋的外交政策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每一个出使辽国的使者都是皇帝反复考虑、慎重选择的。出使回来后也会提拔重用。

比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辙等人都担任过出使辽国的使者。

蔡卞,在江阴也很努力,被王安石看中,将女儿嫁给了他(《宋史》:“王安石妻以女,因从之学”)。

兄弟二人前程一片光明。

先回到蔡京这边。

1083年,辽道宗生日,按照惯例,北宋要派使者进行祝贺。

当时的使者明目也很繁多,两国的皇帝、皇后、皇太后生日了,双方要派生辰使祝贺;本国的皇帝、皇太后去世了,要派告哀使告知对方,对方要派祭奠使和告慰使慰问;本国的新皇帝继位了,要派告登位使告知对方,对方要派贺登位使祝贺;等等,名目繁多。

蔡京在地方表现不错,又因为小王亲戚的缘故,经过吏部考察,被任命为出使辽国的生辰使。

出使辽国回来后,蔡京马上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宋史》:“使辽还,拜中书舍人”)。

这是蔡京仕途中非常重要的一次任职。

不但晋升京官,实现了阶层跨越,而且中书舍人负责“掌奉行皇帝命令,草拟制词”,可以直接跟皇帝汇报工作。

更重要的是蔡京通过这一岗位的实践,对朝廷核心决策圈的运作规律有了直观的认识,对皇帝和重臣们的喜怒哀乐、官员晋升的关键节点、重大政策出台的流程等等熟悉了解,这是平常人一辈子都无法获取的机遇。

这一年蔡京才36岁。

蔡卞,虽然只有25岁,也早已晋升到了中书舍人,提拔的时间还比蔡京早。

当时的中书舍人总共有4名,蔡氏兄弟就占了两个,这在北宋百年的建朝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又是一段官场佳话(《宋史》:“兄弟同掌书命,朝廷荣之”)。

没过几年,蔡京再获重用,担任首府的一把手(《宋史》:“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这又是一个重要的任命。

开封是首都,能在开封府任一把手,肯定是皇帝信得过能力又很强的人才行。

开封府的工作也是不好做的,前面讲过,1071年的时候还发生过近千人越级上访冲击宰相府的群体性事件,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开封府老百姓的民风还是比较彪悍的。

此时的蔡京有着锦绣的前程,压力越大他的能力越强大,他将奋勇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