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沉思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韩琦:张元不是人才

第二节韩琦:张元不是人才

如何让韩琦认识自己、欣赏自己?

这成为张元十分头疼的事情。

毕竟自己出身贫贱,没有有钱有势的亲友可以帮忙介绍推荐。

张元想到了现在我们常用的一招——眼球吸引法。

比如我们想引起某人注意,往往就会做一些异于常人的举动,增强吸引力。

张元和他的搭档吴昊买了块大石头,将他们写的诗刻在石头上,让人在韩琦军营附近的大街上拖拽,他们在后面边吟诗边大哭。

哭得那个惨啊。

你还别说,真引起了韩琦的注意。

他在军帐中听到外面喧哗,叫人去察看。

下人回来禀报说有两个书生怀才不遇在外面吟诗大哭。

韩琦一听笑了,这样的书生天底下多得去了。他一个月都会遇到好几个,个个都说自己才高八斗但苦于没有晋升门道,希望自己能向朝廷举荐。

韩琦本来不想理,但看看动静闹得这么大,不见一下下次万一出点什么事,落人口实。

见了面,一聊,果然话不投机。

张元和吴昊还是年轻了。

孟德斯鸠说过: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

张元他们以为自己有才能,韩琦们就会爱才若渴、礼贤下士。

他们不知道官场的套路。

张元有没有才与韩琦没有必然的利益联系,白话一点就是,你张元纵有治国理邦之大才,和我韩琦有半毛钱关系?

我举荐了你,对我的升官有帮助吗?

我举荐了你,对我的腰包有帮助吗?

一句话,对我没有好处的事情我干吗要做?

人才被埋没得多了去了。

两个穷酸书生,以为闹一闹哭一哭别人就另眼相看了,幼稚得很。

举荐推官那都是我们幕僚背后集体商量好的,一些显山露水的活故意给相中的人积攒功绩用的,这叫培养。

这些人举荐上去后是要为我们利益服务的,这叫感恩。

之后大家要经常一起聚聚餐,走动走动,这叫联络感情。

有空缺了或者更上的领导有什么动态了,要互通有无,及时提醒,这叫互相帮助。

大家共同进步,利益共享,这叫圈子。

你张元一个穷书生,没关系没背景,说点激烈言辞,搞出点动静,就要让我韩琦举荐你,你当我韩琦是傻子呀。

张元和吴昊被请了出去。

张元他们的失败,表面上看是遇到了韩琦,其深层次看是遇到了北宋中后期官场的生态。

所以张元他们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韩琦他们日后的成功是历史的必然。

同样,北宋王朝的覆灭也是历史的必然。

专制下的历史周期,如同枷锁,无法逃避。

张元面试事件只是韩琦职业官场生涯中遇到的极小的事情,如果不是后来好水川、三川口宋军大败,张元一下子成为舆论焦点,估计韩琦怎么也不太会想起自己还曾经面试过张元这个人。

韩琦们对官场的运作规律把握得非常透,他的每一步基本都走得非常精准。

我们来走进历史,看一下韩琦们精心编织的“朋友圈”和权力网。

韩琦的父亲韩国华,是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的进士,做过泸州(现安徽合肥)的通判(类似于现在的副市长)、泉州(现福建泉州)的知州(类似于现在的市长),晚年在职级上提了一级,兼了个右谏议大夫(正四品)。因此,韩琦也算是官二代,有着较好的家族背景。

1011年,大中祥符四年,54岁的韩国华突然去世。韩琦是他最小的儿子,刚年满3岁。

韩琦的亲生母亲原来只是韩国华的婢女(胡氏),虽然生下了韩璩、韩琦两个儿子,但在韩家的地位一直不高。

韩国华的正妻是唐末五代邺王罗绍威的重孙女,谏议大夫罗延吉的女儿罗夫人,真正的大家闺秀、名门之后,并且为韩家生下了韩球、韩瑄、韩琚、韩珫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韩氏。

韩琦的童年如何?史书讳莫如深,但大概率是不快乐的。父亲去世后,在罗氏掌权的韩家,寄人篱下的压迫感深深刺激着韩琦,他的性格变得内向而坚毅(郭旭东《韩琦传略》:“端重寡言,不喜嬉笑,学问过人”)。

小时候的韩琦拼命地读书,希望能够早日长上翅膀飞向广阔的天空。

1027年,宋仁宗天圣五年,19岁的韩琦考公成功,顺利上岸。而且成绩也相当得好,全国第二名。

工作的任命也很快下来了,到淄州(现山东淄博)任通判(类似于副市长,二把手)。

韩琦带着母亲一起赴任。

1030年,天圣八年,韩琦22岁,相依为命的母亲胡氏去世,母亲的去世让韩琦悲痛欲绝(《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48《韩忠献公琦行状》:“踰年,秦国亡,哀毁过礼”),也明白了世事无常,在机会面前要杀伐果断,切不可徒留遗憾。

韩琦开始思考和编织他在官场上的“朋友圈”和关系网,他接下来40余年的操盘和运作,不但使自己官运亨通,为相十多年,辅佐三任皇帝,而且还影响到了南宋百年的发展。韩琦操盘下的韩家成为两宋第一大家族。

而天圣年间的韩家现在还过于平庸,在韩国华去世的日子里,甚至还出现了衰落的迹象。

长兄韩球,官至湖州德清县尉;次兄韩瑄靠着父亲的恩荫补了个将作监主簿的小官;四兄韩珫也只是混了个孟州司法参军(从八品)的小官;五兄韩璩虽然进士及第,但也只官知寿州安丰县;六个兄弟中,上述五个人不是早逝就是出意外溺亡,而且都在公务员队伍的底端混,属于基层小公务员级别。只有三兄韩琚稍好,官至两浙转运使,成为负责省级交通运输系统的五品级高官。

韩琦扛起了振兴韩家的大旗。

但是这个大旗可不是那么好扛的,在宋仁宗天圣年间的官场要出人头地,光靠才能是不行的。

虽然韩琦是全国科举考试的第二名,但学霸级的人物比比皆是。1024年科举状元是宋郊、宋祁兄弟;1027年的科举状元是王尧臣(他的老师是范仲淹),有名的还有个叫文彦博的,后来做了宰相;1030年的科举状元是王拱辰,同级有个大神名字叫欧阳修……

韩琦深深地知道他要晋升更高一级的圈子,需要盟友的支持和贵人的提携。

当今世上,除了血缘,最好的关系莫过于姻亲。

韩琦虽然有才华长得又帅气,但家庭的出身使其一时半会儿还真没办法通过婚姻蹭进北宋的权贵圈。但胜在自身条件好政治上又有前途,年轻的韩琦和崔家接上了姻缘。

工部侍郎崔立将其第五个女儿崔氏嫁给了韩琦。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崔家,虽然它不是当时宋朝的顶级权贵家族,但在唐朝那是神一级的存在。在唐朝读书人有三大人生理想:进士及第、娶五姓女、修国史。五姓就是指:崔、卢、李、郑、王五大门阀大族,其中以崔姓为首,这一家族在唐朝一代一共出了15名宰相,门生和朋友遍布朝野。

和这样的家族联姻,是年轻的韩琦所梦寐以求的。岳父崔立还先后担任过大理寺丞、屯田员外郎、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太常少卿等职务和汉、相、潞等州知州,以工部侍郎(副部级,正三品)退休,仕途历经中央部委的司法、农业、国防、后勤、工业等条线,也具备丰富的地方执政经验,这些人脉和经验在韩琦日后的宦途中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1038年,韩琦的第一个儿子韩忠彦出生。韩琦开始了他的权力拼盘。韩忠彦后来娶了宋仁宗时期宰相吕夷简的孙女吕氏为妻,韩家与吕家达成了密切的姻亲关系。韩忠彦的儿子韩治又娶了宋仁宗时期宰相文彦博的孙女为妻。

韩琦第四个儿子韩纯彦娶了知枢密院事(国防部部长)孙固的小女儿,韩家与孙家达成了密切的姻亲关系。第五个儿子韩粹彦的女儿嫁给了蔡京的儿子蔡條,韩家与北宋末期最有权势的蔡氏家族结成联盟。第六个儿子韩嘉彦娶了宋神宗第三个女儿齐国公主为妻,和皇族攀上了姻亲。

在韩琦的运作下,长兄韩球的二儿子韩公彦娶贾昌朝的堂兄弟贾昌符的女儿为妻。贾昌朝是宋真宗时的进士出身,做过参知政事、枢密使,被宋英宗称为“大儒元老”,韩家与贾家达成了密切的姻亲关系。韩琦的五兄韩璩的儿子韩正彦娶了宋真宗时期名相王曾的孙女为妻。

通过系列姻亲运作,韩琦将韩家从一个普通二流官宦之家变成北宋权贵圈的顶流,不但与皇族建立了牢固的姻亲关系,还牢牢得与当时的顶级豪门吕氏家族、王氏家族、贾氏家族、孙氏家族、蔡氏家族结成了战略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