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老头子让开年轻人上(一)
年轻的赵顼上台后,明显感受到了官场的“滞涨”现象。老资格的官员完全带不动,喊了好多次要将理财放入重点工作中来谋划,文彦博等老同志拖拖拉拉就不认真去谋划去落实,美其名曰事务繁杂,工作要一样一样来,不可过于着急。
我擦,不是你当家不知家难当哈,家里张嘴吃饭的人那么多,现在没米都快揭不开锅了。
韩琦就更别说了,早在父亲宋英宗赵曙在的时候,就非常强势,连太后都敢威胁,直接挑战皇权,吓得太后瑟瑟发抖。
行政部门也不是省油的灯。
在北宋一百多年的积淀下,官僚体制的“叠床架屋”的后遗症开始显现,机构的增多并没有提高行政效率,反而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事情层出不穷。
一项改革的工作推行下去,好多部门头头脑脑都到赵顼那边去争执,这个说做事有风险,那个说这个部门不配合工作开展不下去。
其实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在作祟。
部门要在领导那里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和显示度,反正领导你刚上来也不懂业务,就用危言耸听的专业术语来糊弄你,进而显示我这个部门的极端重要性,以后要提拔晋升官员和索取工作经费就简单多了。
别的部门看到也学乖了,也这么干。
就像两个皮球,只要一碰就弹开,而不是像磁铁,只要一碰就粘合在一起。
于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就演变为复杂的大事,一件本来可以半天解决的小事演变为一年都解决不了的大事。
人人都没错,个个都有理,就是问题不解决。
部门是这样,个人也是这样。
一开始年轻的同志老实巴交的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后来部门开始谋划人事奖励了,年轻的同志发现晋升提拔跟工作业绩根本没啥关系,最关键要看领导是不是跟得牢,背景是不是强,花头是不是足。
这些都有了,就算工作干得不好,领导也会替你圆过来。坊间就开始流传一句话:不是你干得好就行了,而是要领导认为你干得好才行。
慢慢的,大家都开始聪明起来,有门路的就按照套路走,没门路的就躺平摆烂,反正干好干坏一个样,明面上口号喊得震天响,背地里洋工磨得呲溜响。甚至有小吏实践着这样的人生信条:官家最大的事都是小事,个人最小的事都是大事。
赵顼知道这样下去不行,北宋百年基业早晚“白送”。
要想办法改变。
但说说简单做做难哈,就算你是皇帝也一样。
特殊集团的利益是不能碰,否则阻力太大,范仲淹的教训就摆在前面。
但改革难免会触碰到特殊集团的利益,如何在改革和维持中找到平衡?这很难。
还有干事需要人才,文彦博、韩琦这批老同志估计靠不住,那新人从哪里来?
赵顼想到了闲赋在家的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