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好水川战役(三)
夏竦知道朝廷要对西夏发动军事进攻,也知道赵祯给他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的名头只是权宜之计,需要他这样的老臣来压压场子,朝廷真正要培养的人是韩琦。
夏竦也知道韩琦的脾性,觉得老惯着他不行,会出事情。但不能得罪他,否则日后自己要倒霉。
于是想到了范仲淹。
知道老范是个稳重干实事的,而且脾性倔,刚好用来制衡韩琦。
于是向赵祯要了老范担任副手(《宋史》:“会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进仲淹龙图阁直学士以副之”)。
夏竦的这一决定事后看来是非常英明的,避免了宋军的全面崩溃,也直接救了自己的命。
老范到了陕西,先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摸清边境实际情况。
在摸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分析北宋与西夏的优劣区别,提出了定边三策:
第一策是军事策略的问题。就像踢足球一样,两队相遇,是直接上来进攻还是先防守后反攻。
老范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分析后认为,西夏的优势在于骑兵,利于速战。北宋的优势在于守城,利于持久战。而且李元昊前期刚打了胜战,军队士气高涨,应该先避其锋芒。
因此老范制定了防守反击的军事策略。
在边境地区修缮了许多年久失修或在战争中损毁的城堡。又施行屯田制,奏请朝廷减免赋税,鼓励边民开辟荒地,解决居民和军队粮食供给问题。默许互市的开放,振兴边境经济。募集军队,加强训练,提高战备能力(《宋史》:“用种世衡策,城青涧以据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以通有无。又以民远输劳苦,请建鄜城为军,以河中、同、华中下户税租就输之”)。
第二策是选人用人的问题。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人来做,所以选对合适的人担任合适的职位非常重要。
老范重用了在边疆默默耕耘许多年的种世衡,请他主持建造了城青涧等城堡。
重用了没关系没背景的狄青等低级别军官,让其组织训练军队,随时应对西夏的攻势(《宋史》:“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
第三策是军事计谋的问题。西夏境内不是只有党项一族,也还存在着许多少数民族部落。这些部落因为李元昊实力太强,打不过,所以当了小弟。
但平时也是被大哥拳打脚踢欺负者,心里也有怨气。
因此老范暗中资助他们造反或引诱他们归顺,借此消减党项实力。
人来了以后就给钱给地,也约法三章,要求他们遵章守纪。就这样,归顺的少数民族越来越多,老范的家底也逐渐厚实起来(《宋史》:“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仲淹表言:观察使班待制下,臣守边数年,羌人颇亲爱臣,呼臣为‘龙图老子’”)。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宋军的局面基本上是这样:老范主张防守反击,韩琦主张主动进攻。
夏竦两边都不得罪,让他们写了书面材料,一起报赵桢。
赵桢当然听韩琦的,定下基调: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