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元日
经历了风风雨雨,朝廷和长安一起又熬过了一年。
蜷缩在角落中躲避时乱的人们能暂时松口气。朝廷尽力给治下的百姓发放了物资,这让城中有了些许生气。
市民们临时搭建了祭坛,祭拜神明,希望得到神明的庇佑和指引。人们还会相互帮助,共同清理街道和废墟,努力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在大乱过后的元日,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悼念逝去的亲人和同胞,祈求和平与重建。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对于朝廷的意义,比小民更加重要。
朝廷官员身着正式的朝服,按照规定的礼仪程序进行祭祀活动。
他们会在皇宫内设置神位和供品,然后按照官职大小排列成行,由天子带领向神灵和祖先行三跪九叩之礼。
接着,朝廷官员们会诵读祭文,表达对神灵和祖先的感激之情,祈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结束了祭祀活动之后,官员们过了丹凤门,前往大明宫。
大明宫,含元殿,元日朝贺大典。
含元殿是大内第一大殿。在以往,官员、各地的刺史、外国使节、僧侣等,都要来这里祝贺新年,有诗云“万国衣冠拜冕旒”,写的就是含元殿的盛况。
朝廷回长安回得仓促,还有不少官员滞留华州,各地也没有准备,闻讯的州县只能匆匆上表恭贺。外国使节?因为时乱,最后一次遣唐使来长安是在两年前乾宁元年的事情了。
尽管这次元日大典的规模不会很大,但是也足够激奋人心。宣布大赦、献俘这两项重大仪式,即将在含元殿举行。
宰相带领百官静候于殿内,在殿外,殿前军士兵将数十俘虏带到含元殿前,接受皇帝的检阅。共有数百名士兵在殿前整齐列队,押解着在华州、长安之战中抓的俘虏。
殿外旌旗招展,甲胄闪耀,彰显重塑后的殿前军的军事实力。俘虏们被捆绑着跪在殿前,等待着皇帝的处置。
李晔乘坐辇车缓缓来到含元殿,登上宝座。
李亿站了出来,上前禀报战功,详细描述了华州、长安两场战争经过和士兵的勇猛厮杀。李晔听后,满意地点头。
“请示陛下,如何处理战俘?”
“待吉日过后,斩乱首于东西两市!”李晔坚定地命令道。
在以往,比如宪宗、武宗举行的献俘仪式,这两位皇帝训斥来自泽潞的俘虏之后,就把俘虏释放回乡为民了。
但是陇西贼军在长安烧杀抢掠,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李茂贞把他的“好大儿”李继筠已经送给了朝廷,现在无疑是战俘中最重磅的那个。
把此人当市处以死刑,让长安百姓亲眼目睹贼子的下场!
除此以外,韩建的头颅是最夺人眼球的战利品。是的,朝廷专门把这个乱臣的头颅装在匣中,从华州带到了长安,为的就是在这个重要时刻拿出来。
头颅还没有腐化完,白骨上能看到腐肉在其上。打开匣中仍然是阵阵恶臭。宣示完毕,木匣会再度被关上,而后永久被浇筑、永世不得见天日。
这就是挟制天子的下场!
用这尊头颅来震慑天下不臣之心,再将之置于太庙,来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还有比这更加解气的吗?
做完了这些,接下来是封赏的环节了。
李亿着重为三位叔父辈的亲王请功,理所当然地被接受了。
覃王和延王都在华州为朝廷摆脱束缚起到了很大作用,都封食邑千户。
无论他们具体贡献大小,这份生死关头为国报效的态度,朝廷必须嘉奖。让他们成为十六宅的表率,树立起威信,让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王爷、权贵自己悔过。
至于彭王…他被追封为太傅,并且御赐谥号、墓地。
皇帝亲自带领十六宅的诸王,向这位牺牲在华州的亲王长者行最高礼数。
他的骸骨已经被归在了一起,置于金棺,将停灵于北山。等觅到了一处风水俱佳之地而后安葬。
北山在长安城北侧,是唐朝皇帝和亲王的墓地所在,如唐太宗昭陵和唐高宗乾陵等都位于北山。
能在昭陵周围,陪伴在太宗身后,应该也算是满足了逝者的遗愿吧……
后面的封赏群臣、大赦天下,自不用多说。朝廷用以物代币的方式在新年给百官发放了奖赏和欠俸。
还有大赦,对于天下人也是一种归心的手段,希望通过宽恕的手段使人归附朝廷。
如果能用和平手段感化人心,谁会愿意使用暴力呢?
……
李亿没有参加更多的庆功宴会,而是护送着彭王的灵柩前往北山。他想去看看昭陵,这个让无数大唐臣民魂牵梦绕的地方。
当然不是说李亿性格怪癖,正月初一去爱好去陵寝参观。事实上,唐朝从上到下都喜欢前来昭陵许愿、上香、还愿。
太宗被神化的人格和传闻故事,在李唐臣民的心目中甚至胜于其他神祇。无论是祈祷,求子、求财、求官,还是邻里之间出现纠纷前来赌咒发誓,或是抒发感情感慨人生。
这些情况都能在昭陵当中见到。除了普通百姓,高官权贵、宰相诸王,就不存在没来过昭陵的。
昭陵除了具有神庙的特性,还是人们对于当年盛唐,当年贞观盛世的梦的寄托。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当国势不再强大的时候,曾今盛世被时间冲刷到分崩离析,人们就会在昭陵向太宗许愿,许愿当年的盛世大唐……
朝廷官方祭祀使用完毕后,昭陵向百姓全面开放。百姓早就守候在外,争相进入昭陵。
也许第一个向太宗皇帝许愿,显得更加心诚,更加容易显灵?
李亿没有摆开亲王的架子,而是不声不响地身着便衣,混在人群当中进入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