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的常见错误观念和首席执行官的重要性被过度夸大
最常见的支持加薪的理由是,首席执行官做出的决策对于公司绩效具有重大作用以及对公司价值带来重大(正面和负面)影响。与这样的绩效和价值相比,支付给首席执行官的薪酬则显得微不足道。按理说,为了吸引和留住可以做出最佳决策的人,公司所支付的应该是刚好满足全球市场行情的金额。
然而,这样一个全球市场是否真的存在,证据有限。英国高薪中心(High Pay Centre,2013)的一项研究发现,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中有不足1%的公司会从它们的国际竞争对手那里“挖”首席执行官。美国的首席执行官薪酬之高尽人皆知,但是鲜有英国商界领袖受雇于美国公司。
降低高管薪酬而失去稀有人才的风险比通常人们所认为的要低得多:在我们的研究中,80%的公司以内部晋升的方式任命首席执行官。绝大多数情况下,任命首席执行官根本不需要一掷千金说服外部候选人跳槽,反而是公司大胆尝试,选择信任资历较浅的高管,给他们在名声、地位和责任方面一次跃升的机会。
雄心勃勃的候选人是否需要大笔薪酬的激励才愿意晋升到高级职位?此外,公司对于内部任命的青睐表明,熟悉特定领导团队、文化、战略、市场和公司利益相关方是对于首席执行官而言不可转移的一项关键特质。这也意味着通过加薪才能留住优秀高管的需求实属过甚其词,如果某家公司发现自己确实存在这个问题,这只能反映出该公司自身的培训和发展计划质量欠佳。
此外,即使降低英国首席执行官薪酬导致他们流失到国际竞争对手公司中,这会对公司绩效造成多大的影响仍是有争议的。
图2-2中所凸显的证据表明,英国首席执行官一直以来并没能做出什么极大地提升公司价值的决定,关于他们是公司成功的关键决定性因素的观点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这一观点与图表中反映的事实大相径庭。
而且,正如著名的商业领袖菲利普·汉普顿(Philip Hampton)所指出的那样,在结构更加复杂、市值更高、国际化运营程度更高且员工队伍更庞大的公司中,高管们所能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可能不如在小公司那么明显(High Pay Centre,2015a:10):
系统越庞大,系统本身的作用就越大过于其顶部的管理者。……有时候你只是走运而已。可能你在对的时间点进入了某个行业,可能又在对的时间点获得晋升,随后你所从事的行业其状况忽然向好。即使你不够聪明,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顺风顺水。在大多数情况下,财务激励靠的就是运气和市场的演变,并非人为因素。
换句话说,大型公司的高管只能亲自监督业务工作中更小一部分比例的内容,因此更加依赖他们所指派的人。所以,公司离了高管就运转不下去的说法站不住脚。实际上,对于高管人员的需求和他们的重要性被过度夸大,为的就是让薪酬激增显得合理化。
对于历史悠久的公司而言尤其如此——大多数因为薪酬饱受争议的英国上市公司,其历史可追溯到几十年前。这些公司的各级领导者都是一步一步努力从公司内部晋升上来的,他们承担了对现有基础架构的监督职责,而并非亲手构建了一切。他们并不是决定公司生死存续的创业者。的确,自由市场支持者有理由对这些公司历来享有且继续获得的来自英国政府的高度支持表示格外担心。政府和行业之间的联系是英国上市公司中主要部门的关键动力。比如,英国的采矿、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均在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起了广泛的全球业务。即使在最近几年,针对英国石油公司、壳牌公司和力拓矿业等公司所面临的法律事务和勘探许可证问题,英国政府游说非洲和南美政府的消息也不绝于耳。7
同样的,英国国防和制造公司与政府也几乎是合作运营。前外交大臣罗宾·库克(Robin Cook)指出,在他任职期间,英国宇航系统公司BAE Systems的董事长“似乎拥有通往(唐宁街)10号花园门的钥匙”。8众所周知,英国政府对严重欺诈办公室施加压力,要求其取消调查在沙特阿拉伯支付贿赂的指控,BAE公司因此幸免于被调查。而最近又有消息显示,BAE公司将其工作人员借调到了国防部和一个促进国防产品出口的英国政府机构。9近期,BAE公司的竞争对手劳斯莱斯公司遭到腐败指控,人们关注的焦点是英国政府机构出口信贷担保局为该公司提供了财务支持,所涉交易金额高达4亿美元。10
所谓的裙带资本主义的其他例子包括:由公共资金支持研发的药品却由制药公司拿来销售赚钱;2013年政府对购房者实施补贴之后房产公司的销售业绩一飞冲天;柿子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夫·费尔伯恩从与公司股价关联的奖励中套现1亿英镑;11提供给银行的纾困金以及纾困的隐形担保对股价的支撑,更是广为人知的例子。
总而言之,几乎所有的大型英国公司都以某种方式从政府游说、补贴、公共研究资金或政府担保中受益。这并不是说但凡国家对私营公司提供支持就必然是坏事。然而,这确实表明在给英国高管支付薪酬时,如果把他们和白手起家创建公司的真正财富创造者和冒险者归为一类,而不是当作在公司和国家之间协调运作的人员,那是不太妥当的。
到底是怎样的市场失灵导致了这一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