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交通与文学(增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水陆交通与文学创作

我们知道,除迁贬外,赴考、赴选、游幕、赴任、奉使、漫游、回朝等行旅的共同目的就是“求名”,行旅的担当者大多是未贵达或虽贵达而仕途蹉跌者,吉凶未卜的前途命运无不令他们焦心,因而长途跋涉意味着长久的煎熬,对于一个不幸者来说,这种灵魂的折磨与煎熬似乎无休止。他们的旅行中,交织着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充满矛盾和焦灼,忍受着长期的心理压抑,心情大起大落。许多唐文人傲狠不恭,也许正是这种长期的压抑与精神摧残所致。“物不平则鸣”,行役生活对唐文人的影响如此之大且深,交通路线上文学创作的图景必然生动而丰富。本章即以唐时全国几条主要驿道为着眼点,研究行旅生活与文学创作。

大部分唐文人的行役都是以京城为出发点或终点站,之官、赴选、应举、游幕、贬谪……莫不如此,从长安辐射出来的十余条驿道,像一根根粗大的血管,延伸到全国各地。从整体上看,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无数唐文人都曾往来奔走在这些道路上,在漫长的行旅中创作了大量诗篇,记载自己的见闻感受,因而唐文人的行旅诗歌也呈带状分布。过去对这些作品不甚重视,也未注意到驿道的扇形布列与行旅诗带状分布之间的关系。

自长安伸展出来的驿道虽则东西南北各有分布,但并不均匀,而唐前后期政治、军事、经济形势也在不断变化。代、德以来,河陇、碛西的失陷,南方经济文化的加速发展,北方的持续战乱与农业经济的日渐衰退,唐皇室对南方的倚重,使得一批又一批文人流向广大南方地区,南去南来逐渐取代了魏晋至盛唐的北去北来,所谓“避地衣冠尽向南”(1),旅寓南方的文人像一只只鸿雁,在南北驿道间来来往往。“北归”成了带有时代特征的主题,“北归”路上的文学具有共同的主题思想和时代特征。无休止的行迈把他们折磨得心力交瘁,因而反映游子的飘泊状态和精神生活,反映南方文化及其与北方的关系,就是它的两个本质特征。正是上述因素造成唐人行旅诗东南、西南多,东北、西北少的不均衡格局,因而可以说,水陆交通路线布局与文人行役及其文学创作,存在既对应又不完全对应的双重关系,本章试图通过南北水陆交通的具体状况,来说明这些关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