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话
当年我爹那样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在他们踏上去新疆可可托海、伊犁的西行之路那一刻,已经注定他们的青春、智慧和生命无条件地献给国家的核工业了。
——康湖川 “核二代”
我的爸爸十七岁来了可可托海,哈萨克族第一代矿工。那时间,矿山开采、选矿,方法很落后,也没有什么保护。爸爸三十岁不到矽肺病得下了。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他从北京来的大学生那儿知道,氢弹用的原料——锂,就是他们从三号矿脉挖出来的锂辉石。他向天上久久地望呢,眼泪流呢。爸爸坚持下矿坑,谁不让他下,他就对谁肚子胀呢。爸爸的工牌我宝贝一样珍藏呢,铝做的牌牌子,470号——我的爸爸到可可托海时,矿上的工人还不到五百人……
——巴哈提别克·加斯木汗 “矿二代”
小时候我问爸爸:“为啥给我起了个‘卫星别克’的名字?”爸爸说:“你运气大得很!卫星上天了,你生下来了。我从医院往家里走的路上,广播里听见‘东方红’卫星上天了!回家就给你爷爷说了,爷爷说:‘我的孙子就叫“卫星别克”!’”
—— 卫星别克·加克斯汗 “矿二代”
我难忘的是1970年4月的一天晚饭后,父亲领着我们站在家门外的空地上,不顾寒冷的天气,遥望夜空。当熟悉的《东方红》乐曲声从浩渺的星空传来时,父亲激动得泪流满面,对我们说:“卫星上天了!我们的卫星上天了!”那时我只有五岁,并不知道父亲这句话背后的深意,直到近些年国家公开了可可托海的资料,我才知道“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原子钟用的正是可可托海三号矿脉的铯原料。父亲的工作就是在矿石开挖前将矿坑里的水疏干,确保矿石开采。
——宁南 水文工程师宁重华长女,“矿二代”,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地质人的舞台在戈壁山野,翻山越岭是我们的基本功。也有必然中的偶然,韩凤鸣走运。捣鼓玉石的人有“赌石”一说,玉包裹在石头里,光看外表石头都一个样,有眼力的行家瞄几眼,石头里有没有玉,八九不离十。当众切开,有玉,发了。没有,认。地质勘探跑山寻矿和这差不多,叫法很豪迈——“赌山”!我们“赌”,有地质知识、现代科技赋予的底气,气足胆儿肥,只要见伟晶岩、斑马岩,预示着很可能有宝石。
——贾富义 可可托海地质工程师
可可托海是我上的第二所大学,我从工人师傅、老技术人员、领导干部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了难得的学问和经验。是的,在可可托海磨炼过的人,劳累、艰苦、困难、压力都难不住,面对金钱和物质的诱惑都无动于衷。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
——孙传尧 从可可托海走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了和他在一起,我酿的酒喝醉了我自己,跟着他稀里糊涂来了伊犁。他舍不了伊犁,我舍不了他。我妈说我,现世里还真有梁山伯和祝英台呀!
——陈国贞 天山铀业技术人员,祖籍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