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武状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4章 爱卿尽管放手去做

“什么,皇爷赏赐了那小子一幢大宅院?”

沈长安前脚离开豹房,后脚,刘瑾便得到了消息。

“回祖宗,皇爷已经派人去工部传达了旨意……”

“砰!”

刘瑾气得摔了手中的茶碗,看得小太监一阵心疼。

这可是一套永乐年间官窑烧制的青花莲瓣纹鸡心杯,本身数量就不多,到如今存量更少,价值不菲。

他又怎知刘瑾心中的愤怒?

说起来,刘瑾身为一个太监,却享受到了一个王爷都很难享受到的待遇。

从正德皇帝登基,这家伙已经搬迁了三次,宅院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奢华,如今所居的府第堪比王府。

重要的是,他手握内廷及军政大权。

所以,刘瑾一直以来是很自信的,很飘的,一向以内相自居,他的偶像乃是大太监王振。

没错,就是那个力劝英宗朱祁镇亲征,结果害得英宗被瓦剌生擒,沦为“叫门天子”的那个大太监王振。

虽说王振恶有恶报,死于乱军之中。

但,朱祁镇居然没有一丝责怪之心,在复辟之后马上下诏替王振正名,在京师智化寺北院建旌忠祠,以祭祀其亡灵。

做太监做到这份上,的确称得上光宗耀祖了。

也难怪,会成为刘瑾的偶像。

刘瑾一心想要牢牢控制朱厚照,令其成为傀儡皇帝,这样他才有机会一直当“二皇帝”。

可如今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已然开始撼动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这可不是刘瑾疑神疑鬼,皇帝这段时间召见他的次数明显减少,与沈长安倒是越走越近。

“这小子,真有法子让内帑年增百万两银子?”

从内心里来说,刘瑾一百二十个不信。

但,凡事就怕万一。

万一真让沈长安做到了,刘瑾心里很清楚那将是多么大的功劳。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防患于未然。

没过两日,有人突然上疏弹劾沈长安,奏疏上罗列了七八条罪名,大多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

不过其中有三条倒是勉强说得过去:

一、渎职,身为锦衣卫左所千户,却不务正业,成日钻研奇技淫巧蛊惑皇帝;

二、贪赃枉法,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库银,中饱私囊;

三、滥用职权,私自将朝廷之物占为己有。

上疏之人乃是吏科都给事中,官品不高,区区七品。

但是,六科地位特殊,他们的职责主要是规谏、补阙、拾遗,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察六部事务。

甚至,还要负责朝廷大政方针的制定,监督其执行。

他们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称号:言官!

要说起这上疏之人,沈长安正好认识,乃是当年的浙江同科举子,且高中解元的方世镜。

在沈长安参加武会试的前一个月,方世镜参加了会试与殿试。

这一次可不比乡试,高手如云,他这个浙江解元未能再次冒尖,跻身二甲数十名,朝考之后分到了吏科任给事中,后来又晋升都给事中。

要说他上疏参奏沈长安,倒也并非全无道理。

比如,沈长安自己动手做望远镜并进献给皇帝,这在一些迂腐老臣眼中便是不务正业,只知研究奇技淫巧取悦皇帝。

再比如,沈长安运回去的那些玻璃虽是试验样品,但终究是朝廷之物,说私自占有也勉强说得过去。

不过中饱私囊,这就有点污蔑的意思了。

看来,这是有人故意要整他。

至于是谁……想来多半是刘瑾。

按正常程序,大臣的奏疏一般先由内阁拟出处理意见,用小票粘在奏疏上,再呈皇帝裁决,俗称票拟。

这样做,可以大大减轻皇帝的负担。

实际上,皇帝一般也懒得看,往往会交给司礼监,由秉笔太监批红,掌印太监盖印,皇帝只需动动嘴。

而朱厚照连嘴都懒得动,交由司礼监全权处理,有什么事只需要向他汇报一声即可。

因此,奏疏的批红权实际被司礼监所掌控。

而刘瑾便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

这便是刘瑾大权在握的原因,他在代皇上行使批红权,甚至还能以皇帝的名义颁布中旨。

不过,沈长安并未上疏辩解。

毕竟那些言官成天吃饱了没事干,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上疏各种弹劾,甚至还要管皇帝的家务事。

别以为他们真是忠良之臣,其中不乏沽名钓誉者。

弹劾别人时,巴不得用放大镜寻找各种缺点,一旦沦到自己或自家人,便会故意装瞎。

沈长安之所以懒得理会,一来是因为他有很多事要忙,二来,如果真有人在背后指使,那么弹劾他的应该不止一个人。

果然不出所料。

接下来,陆陆续续又有十余个给事中及都察院御史上疏参奏,再加上有人暗中推波助澜,引得朝中不少大臣纷纷议论。

沈长安依然不予理会,他去了一趟豹房,但并未对朱厚照提及自己被人弹劾一事。

“陛下,目前已经做出了不少肥皂、香皂、药皂的样品。

臣提议将这些样品分送出去,比如京师的皇亲、大臣,还有一些外国使臣,让他们先体验一下效果。

一旦他们感觉到好用,那么以后便会争相购买。”

“好主意!”朱厚照一脸满意地点了点头。

“陛下,在经营方面,臣还有一些想法……”

沈长安开始提起了一些后续量产的具体问题。

总的来说,他的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配套产业链。

一旦商品开始量产,势必会用到大量的原材料,比如石英之类的矿石。

矿石分布很广,如若都运到京城来加工,那投入的人物与物力可就大了,成本也会居高不下。

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就地加工,针对不同的地区设立不同的加工坊,这样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

只是,朱厚照对于这些道理不太懂,也懒得去考虑个中的弯弯道道。

他只需要一个结果:赚银子!

只要能让国库增收,内帑增收,一切都好说。

所以,没等沈长安讲完便摆了摆手道:“爱卿,你有什么想法尽可放手去做,朕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朕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