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黄袍又加身
换谁做皇帝也很简单,当时军队中的最高领导——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后周禁军本来没有“殿前都点检”这个职务。显德元年(954),刚刚继位的柴荣御驾亲征,在高平(今山西高平)与北汉军队遭遇,老将樊爱能、何徽畏战,带领骑兵望风而逃,步兵丢弃武器投降北汉。危急关头,柴荣亲率殿前军跃马突入敌阵。柴荣身先士卒,将士们奋力厮杀,当时的赵匡胤就是其中一名将校。高平之战后,柴荣发现禁军纪律松散,士兵多是老弱病残,于是从各地精选勇壮之士编成一支新军,名为“殿前诸班”,统军将领就称为“殿前都点检”,而负责选拔殿前诸班将士的就是新任“殿前都虞候”赵匡胤。这时的殿前都点检是郭威的女婿、柴荣的妹夫张永德,但显德六年(959)周世宗北伐时,“无意中”捡到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几个字。柴荣就在这次北伐中身染重病,班师半个月后病逝,去世之前解除了张永德的兵权,任命赵匡胤接任殿前都点检。
将士们嫌弃孤儿寡母掌握政权,这种观念肯定会让宋朝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五代的逻辑是“天子,兵马强壮者为之”,不掌握最强大军队的人当皇帝才叫不可思议。如此这般,赵匡胤在陈桥驿发现被自己的军队包围了。史书上说,前一天晚上他喝了很多酒,这天起来很晚,酒也还没有完全醒。赵匡胤最初的反应当然是拒绝,他说这怎么行,你们想害死我吗?先帝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做这种事情?将士们看赵匡胤不答应,直接冲进了赵匡胤的营帐,把事先准备好的黄袍强行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无奈之下,赵匡胤答应当皇帝,要求军队回到京城后不得抢劫老百姓,夺取政权之后不要伤害小皇帝、太后和后周的官员。就这样,赵匡胤率领军队掉头回到开封,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朝。
在宋人的叙述中,“陈桥兵变”对于赵匡胤来说似乎是个意外,只是受到将士们的胁迫他才勉为其难地当了皇帝。历史学者一般不相信这种说法,“黄袍加身”这个情节本身就是最大的疑点,因为黄袍不会凭空产生,必须有人预备。难道整支军队上上下下都知道兵变即将发生,只有赵匡胤一个人蒙在鼓里吗?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支军队发动兵变夺取政权,会想到预先缝制一件黄袍呢?其实黄袍加身的情节是模仿而来,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本是后汉的大将,他掌握政权之后,曾率一支军队从开封行至澶州(今河南濮阳),也是军士们先鼓噪起来,这时就有人“扯裂黄旗为郭威加身”,于是郭威返回开封,推翻后汉,建立了后周政权。所以,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具有向郭威澶州兵变“致敬”的意味,两次兵变相隔不过10年,澶州兵变时赵匡胤正是郭威的一名部将。